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空调风机的设计、使用与维修-出口管道法测定

建筑空调风机的设计、使用与维修-出口管道法测定

【摘要】:图8-33 测试装置示意图1—大小口接头 2—帆布接头 3—风筒 4—静压压力计 5—传声器 6—吸声材料 7—消声尖劈 8—节流门风筒末端必须是无反射声的消声末端。为此在消声筒壁贴有2.5cm厚的聚氨脂泡沫塑料等吸声材料,并设有吸声尖劈。为此最好将通风机进气风筒与出气风筒分置在两个房间;或砌一个简单的隔墙作为管壁隔声处理;或进风管内涂贴吸声材料;或加厚消声末端内壁吸声材料的厚度。

(1)测试装置 图8-33为测试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通风机出口与风筒之间应加帆布等挠性接头,以防止固定声的传播。在通风机和风筒的全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各部尺寸见图8-33。由此可见,试验管路较长,如50cm直径的通风机,则大约需要5m长的试验风筒。

978-7-111-46543-0-Chapter08-84.jpg

图8-33 测试装置示意图

1—大小口接头 2—帆布接头 3—风筒 4—静压压力计 5—传声器 6—吸声材料 7—消声尖劈 8—节流门

风筒末端必须是无反射声的消声末端。为此在消声筒壁贴有2.5cm厚的聚氨脂泡沫塑料等吸声材料,并设有吸声尖劈。吸声尖劈内填充超细玻璃棉,密度为40kg/m3左右,外包玻璃布或塑料窗纱。

为了防止自然风的影响,传声器应加鼻状锥或放风罩。有无鼻状锥或放风罩对声压级的影响见图8-34。

测试用仪器的配合关系见图8-35。当无记录仪时,可用频谱仪或倍频分析器直接读数。测试时的环境噪声总声压级及各频带声压级,应分别比风筒内测点上通风机的相应声压级低10dB。

978-7-111-46543-0-Chapter08-85.jpg

图8-34 有无鼻状锥和放风罩对声压级的影响

978-7-111-46543-0-Chapter08-86.jpg

图8-35 测试仪器的组成

当通风机运行时,风筒外的总声压级及各频带声压级应比风筒内测点上相应的声压级低8dB。为此最好将通风机进气风筒与出气风筒分置在两个房间;或砌一个简单的隔墙作为管壁隔声处理;或进风管内涂贴吸声材料;或加厚消声末端内壁吸声材料的厚度。

(2)测试方法 在通风机空气动力性能试验的不同工况下,测量其总声级,声压级及八个倍频带声压级数值,声源不稳定时取其测定平均值。也就是说,当风筒截面上声场比较均匀时,允许只测量风筒中心点的数值,若风筒截面上声场显著不稳定时,应在风筒截面上、下、左、右测3~5点,取其平均值。

为了使比声功率曲线较客观地反映该系列通风机的噪声特性,除对模拟通风机进行多次测试外,还应再选三个品种和三种转速进行测量。

(3)计算及曲线绘制 通风机在不同工况点的总声功率级和各频带声功率级,按式(8-41)或式(8-42)确定,即

LW=Lp+10 lgA

978-7-111-46543-0-Chapter08-87.jpg

通风机的比声功率级由式(8-43)确定:

LWs=LW-10 lg(qVp2st

将不同流量系数978-7-111-46543-0-Chapter08-88.jpg下的比声功率级绘制成978-7-111-46543-0-Chapter08-89.jpg通风机噪声特性曲线,或频带声功率级和频率的噪声谱特性曲线。为了直观起见,有时作出通风机及管道周围的噪声分布曲线,见图8-36。

978-7-111-46543-0-Chapter08-90.jpg

图8-36 噪声分布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