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隔振原理与设计:提升建筑及空调风机的工程效能

隔振原理与设计:提升建筑及空调风机的工程效能

【摘要】:δ0影响隔振效果,是隔振器要求的最小间隙。2)根据隔振的具体要求,主动隔振时允许传递到基础上的力,被动隔振时设备允许的振幅,计算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ηA,相对传递率ηR及运动相应β。6)根据隔振器要求的刚度和阻尼,选择隔振器的类型,进行隔振器的尺寸计算和结构设计。表7-3列出了决定隔振性能的隔振材料,供自行设计隔振装置时使用。

采用振动隔离技术控制振动的传递,是消除振动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1)隔振的分类

1)主动隔振。对于本身是振源的设备,为了减小它对周围的影响,使用隔振器将它与基础隔离开来,减小设备传到基础的力,称为主动隔振,也称为积极隔振,见图7-13a。

2)被动隔振。对于允许振动很小需要防振的设备,为了减少周围振源对它的影响,使用隔振器将它与基础隔离开来,减小基础传到设备的振动,称为被动隔振,也称为消极隔振,如图7-13b所示。

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具有相同的隔振原理,都是把需要隔振的设备安装在可以消耗和储存能量的弹性装置(隔振器)上,使大部分振动为隔振器所吸收,减轻振源对隔振对象的作用。

(2)隔振系统的特性

1)绝对传递率ηA。在主动隔振系统中,绝对传递率为传到基础上的力FT与激振力F0之比,即978-7-111-46543-0-Chapter07-70.jpg。在被动隔振系统里,绝对传递率为设备的振幅A与基础振幅U之比,即978-7-111-46543-0-Chapter07-71.jpgηA为经过隔振后力或振动量的减小程度,ηA<1才有隔振效果。而且,ηA越小,隔振效果越好。ηA也称隔振系数。

978-7-111-46543-0-Chapter07-72.jpg

图7-13 单自由度隔振系统

a)主动隔振 b)被动隔振

2)相对传递率ηR。在被动隔振系统里,相对传递率为被隔振设备相对于基础的位移δ0与基础位移幅值U之比,即978-7-111-46543-0-Chapter07-73.jpgδ0影响隔振效果,是隔振器要求的最小间隙。

3)运动相应β。在主动隔振系统中,设备的位移振幅A与静变位Ast之比,称为运动相应,即978-7-111-46543-0-Chapter07-74.jpg,由于978-7-111-46543-0-Chapter07-75.jpg,所以978-7-111-46543-0-Chapter07-76.jpg。为了保证设备在隔振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隔振器具有的间隙应大于设备的位移振幅A。运动相应也称为动力放大系数。

(3)隔振设计步骤

1)通过计算、测量、对比,或调查统计等方面工作,确定被隔设备的原始数据。包括:设备及安装台座的尺寸、重量、重心和中心主惯轴的位置,以及振源的大小、方向、频率或频谱。

2)根据隔振的具体要求,主动隔振时允许传递到基础上的力,被动隔振时设备允许的振幅,计算隔振系统的绝对传递率ηA,相对传递率ηR及运动相应β。再根据ηAηR计算隔振系统的频率比λ,由978-7-111-46543-0-Chapter07-77.jpg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ωn。或者初选λ=2.5~5.0,再验算ηAηR。如果在设备上作用着几个振源,在计算λ时,应取激振频率ω的最小值。对于多自由度系统,应取系统的最高固有频率,以保证各个激振频率和固有频率都能满足λ=2.5~5.0的要求。

3)根据隔振系统所需的固有频率,计算隔振器的刚度。对多自由度隔振系统,可先估计隔振器的刚度,再验算固有频率。

4)计算主动隔振时设备传递给基础的力,或被动隔振时设备的振幅,核算是否满足隔振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可适当增加底座的质量,进一步降低重心位置,或改变隔振器的参数。

5)同时考虑隔振效果和设备启、停过程中通过共振区的振幅两方面的要求,决定隔振器的阻尼。

6)根据隔振器要求的刚度和阻尼,选择隔振器的类型,进行隔振器的尺寸计算和结构设计

(4)常用隔振器及隔振材料 表7-2列出常用隔振器的类型和主要特性。表7-3列出了决定隔振性能的隔振材料,供自行设计隔振装置时使用。

表7-2 常用隔振器的类型和主要特性

978-7-111-46543-0-Chapter07-78.jpg

(续)

978-7-111-46543-0-Chapter07-79.jpg

(续)

978-7-111-46543-0-Chapter07-80.jpg

表7-3 常用隔振材料

978-7-111-46543-0-Chapter07-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