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江萍:科研成果回馈社会

江萍:科研成果回馈社会

【摘要】:江萍在科研上理论基础坚实,善于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和一流SSCI期刊,成果丰硕。江萍的研究注重跟中国实践结合,为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行业提供咨询,服务于中国社会。江萍在科研前沿不懈进取,恰好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相长。

金融圈学界都知道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难度,发表中国选题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江萍在科研上理论基础坚实,善于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和一流SSCI期刊,成果丰硕。其中《民营化和风险分担:来自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这篇论文于2011年发表在金融学全球三大顶级期刊之一的《金融研究评论》上,是该期刊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二篇中国话题论文,也引领了后续该领域的大量研究。该论文于2015年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为了避免研究脱离现实,江萍非常注意与业界的朋友沟通交流,了解现实中的具体情境,确保研究成果落地生根。江萍的研究注重跟中国实践结合,为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行业提供咨询,服务于中国社会。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秘书长,江萍为上海临港新片区提供政策咨询,为前沿贸易区金融改革迈向更高水平贡献了理论依据。江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方式研究”,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到多家公司和金融机构调研,及时提交了有效的政策报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内参收录。江萍在科研前沿不懈进取,恰好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相长。她坦率地说:“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也需要给学生讲最新的实务是什么样的,这也逼着我在工作中不仅关注理论,更要注重实践。

江萍行事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当一件事别人都不愿意去做时,她往往不在乎有无回报,费时费力去担当。慕课现在已经被师生们所熟知并运用,而在2017年学校号召录制慕课时,全校报名的老师却是屈指可数。江萍是贸大第一批正式立项并录制慕课的老师,“我当时想的就是,慕课会把课程放到网上,可以通过免费的课程分享,帮到那些爱学习的人,尤其是不能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录课本身很耗费时间,还要重新把课程分解为10分钟一段的课件,专门整理题库。江萍当时刚怀孕孕期反应严重,依然坚持利用暑假完成了课程录制,成为立项人员里最早完成任务的老师,对于其中的辛苦却并不在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看到网上“公司金融”慕课后,通过学校教务处找到了江萍,问她能不能写一本教材。开始江萍认为,这门课有一本国外经典教材,全球很多知名商学院都在用,包括贸大使用的也是这本教材。编辑说,“国外经典教材固然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本书特别厚,学生看起来很辛苦,而且全是美国的情况和案例,有些学生是看不懂的。“公司金融”是金融学的核心课程,特别是很多非重点院校更需要一本易于学习的教材呀。”出版社编辑的话最终打动了江萍,应允了这份编写教材的苦差事。她联合两位同仁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如今已经曙光在望,即将完稿了。

在贸大工作时的江萍

江萍以各种方式积极传播知识,她多次为中东欧国家金融与银行官员、上合组织成员国金融与银行官员、清华大学EMBA、中国人民大学EMBA等进行授课。2020年河南大学邀请她担任河南大学金融学高级研究班的主讲老师,专门面向河南省的60名左右大学老师进行培训,给老师们分享怎么上好“公司金融”这门课,以及怎么去做相关的研究。“虽然这个课累计占用了我12个周末,但我觉得很值得,因为这是一个杠杆效应,你教好60个老师,这60个老师教好6 000个学生,这挺有意义的。”

除了教学和科研,江萍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担任《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期刊匿名评审人,央视财经评论特约专家。江萍认为,社会工作能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从事社会服务的时候,能更好地知道现实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也知道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在哪里。这对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是一个特别好的正反馈……国家在我们身上投入这么多资源就是让我们一直在学习和成长,那我们回馈社会的方式除了去分享知识交给学生之外,可能就是去服务社会。”江萍朴素的话语彰显了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

江萍平时很忙,就连2021年春节假期,江萍也只休息了四天,又马不停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虽然已经评为教授,按理似乎没必要这么拼,但江萍感觉压力更大了,“当了教授后肩负的责任更多了,要带博士生,会有更多的学生来找你帮忙,自己能力不提高,没法指导他们。要更进步才对。”谈及未来的目标,江萍表示,作为北大校友,要继承北大的优秀传统,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好教师,希望自己为社会做更大贡献,有更多能力可以帮到更多人,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学术成果。

(刊发于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