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学通达,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博学通达,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摘要】:2005年,蓝庆新博士毕业后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蓝庆新主讲“当代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前沿”等课程。为了解决相应问题,蓝庆新定期给学生们开研讨会。蓝庆新始终认为应当去包容、善待他人,作为教师善待学生也是基本的准则。蓝庆新常为自己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自豪,将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最大的欣慰和荣誉。

2005年,蓝庆新博士毕业后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仅仅一年之后,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即晋升为教授。蓝庆新主讲“当代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前沿”等课程。他注重教学方法改进,开展案例教学,课上时常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热点讲座和经验分享。在学生们眼中,蓝庆新博学多闻,兼具严谨理性,教学风格风趣幽默,专业知识丰富,课上总是旁征博引、“干货满满”,让学生们受益颇多。他着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学校科研立项,取得较多较高水平发表。他指导的许多博士和硕士生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研究生十杰、全国国际商务教指委优秀论文、校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

蓝庆新教授和他的博士生们

谈及研究生在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蓝庆新认为,“从整个教学体系来讲,我们对数理化和模型化的内容教的是比较多的,学生这方面知识掌握尚可,但他们可能用比较复杂的数理方法,得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重复结论,这是他们在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他们可能陷入一种模型化的趋向里面,会做模型,但是表述整个逻辑框架的时候会出现脱节,模型不能解决一切,学生需要更多的思辨和逻辑能力。很多学生为写文章热衷短平快地去看一些文章,而不通读经典专业著作,知识理论不系统。”

为了解决相应问题,蓝庆新定期给学生们开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他耐心地指出问题所在,鼓励学生去读书、去写作,对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逐字逐句修改论文,为学生们在论文写作技巧以及论文发表等方面的问题答疑解惑。蓝庆新还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们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倡导大家各抒己见,互相指教和学习,研讨会上弥漫着活跃的气氛。

很多时候,蓝庆新不但是一位要求严格的老师,更像是一个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大家长,他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同阶段给予他们适时的指引。“我不反对学生去实习,但我带的学生在实习之前我都会给他们讲一下注意些什么,告诉他们勤于思考,勤于提问,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蓝庆新总是跟学生苦口婆心地说:“你在实习的时候,能不能思考所做的工作,跟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你从事的工作,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对你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什么作用。不是说,给你一个事务性工作,比如让你查资料,你就只干这个而不管别的。你应该是在做实习工作的同时,向别人多请教交流,看看实习单位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在产业链和社会体系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要对实习的工作有一个通盘了解,而不是领导让你做什么,就简单机械地做什么,没有思考是不行的。”

蓝庆新做事有担当有包容。他始终秉持与人为善、简单快乐的理念,当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时,能够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和回报,也勇于承担责任;对于他人的错误,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批评严厉,但主要目的是戒其不会再犯,过后也不影响师生感情,仍然是全心全意待学生。他经常跟学生说,“在学校我会指出你们各种问题,以便让你们以后在工作中避免犯这种错误。”蓝庆新始终认为应当去包容、善待他人,作为教师善待学生也是基本的准则。他从来都是全面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善于排解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各种烦恼。他秉承换位思维,与他人真诚合作,并言传身教,希望学生擅长发挥团队精神,取得更好的成就。

蓝庆新常为自己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自豪,将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最大的欣慰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