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宜红性格热情开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就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一直担任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帮手。1991年,唐宜红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学业,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启了教师生涯。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在悉心于教学工作的同时,她于1995年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并不多见的一位女博士。......
2023-08-20
作为高校教师,唐宜红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此外,她也非常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严谨思维的训练,注重方法论的学习。希望学生们在校园里养成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知识,在离开校园后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们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利器。对于如何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唐宜红认为,大学教师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知识的创新者。大学教师只有在科研创新方面有所建树,才能把最前沿和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科研育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她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获得教学和人才培养类奖励十几项,这些荣誉显示着,在经济学突飞猛进的浪潮中,唐宜红在人才培养上始终奋楫争先,桃李芬芳。
早在2005年,唐宜红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和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她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贸易”课程建设,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2008年“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对整个团队教学创新的肯定。另外,她作为团队成员参加的“财经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写作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彰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前瞻性,这项教学成果在荣誉实验班等拔尖人才培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9年,唐宜红获得“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是原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每年最多资助10位青年学者。这是唐宜红自200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人才培养多年积淀而来的成果。
唐宜红作为硕博研究生导师,共指导了160多名研究生。经过唐宜红培养的学生,桃李争妍,往往能在学业上取得显著进步。博士毕业生受到老师的熏陶,大部分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其中也有学生入选“国家级人才”,唐宜红为他们感到自豪。
唐宜红和学生们合影
作为研究者,唐宜红积极主动投身到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之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几多风云变幻,亟需研究的问题很多。近年来,唐宜红的主要研究涵盖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中国对外开放新优势等领域。她坚持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结合中国实践,把握国际贸易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和重大问题,提出学术观点和咨政对策。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唐宜红承担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的课题。鉴于贸易保护的内容庞杂,涉及的范围很广,课题选择了从产业发展、公平竞争和环境保护三个视角深入开展研究。维护产业发展和安全是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亘古不变的主题,公平竞争是国际市场竞争与保护的双刃剑,而环境保护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护身符,这三个视角反映了各国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和各国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框架,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代表性成果之一,就是从产业发展和经济关联的角度探究全球价值链抑制经济波动,缓解贸易保护的机制与应对方案,该论文在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
面对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变化和各国话语权的激烈争夺,唐宜红带领研究团队撰写和出版《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报告(2016)——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重构》,探讨了公平贸易、国际投资、服务贸易、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劳工标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贸易便利化、国家安全、中小企业等国际新规则的重构及其影响,为新时期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谈判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成果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唐宜红带领研究团队撰写和出版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报告(2018)——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产业、竞争、税收和货币金融等促进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体系,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联越来越密切,全球价值链分工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新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于全球价值链(GVC)的测度以及GVC对于经济周期联动、就业、收入、贸易保护的影响,唐宜红和合作者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管理世界》等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相比于传统的比较优势,交通设施(高铁)、本地市场规模、智能制造、创新能力等都成为新的贸易优势,唐宜红等在《经济研究》等发表论文对国际贸易新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发挥新优势提供学术证据。
迄今,唐宜红的学术论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年鉴》“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学最佳中文论文TOP10”,“国际贸易学2019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等十几项奖项,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级课题。在唐宜红心中,探索的道路没有止境。
有关惠园师韵的文章
唐宜红性格热情开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就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一直担任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帮手。1991年,唐宜红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学业,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启了教师生涯。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在悉心于教学工作的同时,她于1995年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并不多见的一位女博士。......
2023-08-20
在管理工作中,唐宜红尽可能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以善意的沟通解决问题。唐宜红在各方面都尽量做到以身垂范,以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唐宜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留影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除了尽职于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各项事务,唐宜红还兼任多项社会职务。唐宜红始终秉承初心,以良好的愿望去做事,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2023-08-20
翻阅唐宜红的简历,不难发现她的履历厚重而扎实,虽然长期担任学院院长,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是她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出的综合实力,仿佛运动场上多项全能选手,挥洒出人生各个阶段的绚丽光彩。见到唐宜红时,她大步流星走进会议室,爽朗响亮的嗓音立即使整个房间的气氛活跃起来。唐宜红的性格从小就充满阳光,历经漫漫岁月依然本色如初,总是带着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着自己的爱心和奉献。......
2023-08-20
墓葬壁画的出现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墓葬壁画应出现在西汉前期,兴起在西汉晚期。这一时期,墓葬壁画广泛出现于帝王陵墓、达官显贵墓葬,并突破传统的空间布局,开创了墓道两壁绘制大型壁画的先河。宋代墓葬壁画主要出现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考古资料表明,目前已发现的基本都是一些平民墓葬。各个时期墓葬壁画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也发生着变化,但总体以世间生活起居环境、人物活动为主。......
2023-08-08
博士研究生导师毕阳教授毕阳,男,汉族,1962年生,河北井陉县人,无党派人士。曾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主持完成的“果蔬贮运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担任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科学和果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进行果蔬采后病理、采后生理、贮运技术以及食品芳香物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
2023-12-05
博士研究生导师成自勇教授成自勇,男,汉族,1956年2月生,甘肃秦安县人,中共党员。担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培养方向为生态灌溉与灌区荒漠化防治,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担任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方向为生态水利与灌溉,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在职教师申请硕士学位2人、农业推广硕士2人,8人已获硕士学位。......
2023-12-05
博士研究生导师贺春贵教授贺春贵,男,汉族,1961年12月生,甘肃庆阳市人,中共党员。现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临夏州州长助理。2000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其中,主持完成的“春油菜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百合枯萎病研究”、“甘肃省中西部灌区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分别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3-12-05
天使在人间——记全国先进工作者、3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张水华师迅病魔随时都在偷袭人类,世界呼唤着护理天使。国际科技文化界有诺贝尔奖,国际卫生护理界有南丁格尔奖。南丁格尔,一位英国女护士。近百年来,这项奖颁了47届,中国先后有53名护士获此殊荣,宁夏的张水华是全国第13名、西北第1名获此殊荣的护士。......
2024-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