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战略视角下财务分析框架-《惠园师韵》

战略视角下财务分析框架-《惠园师韵》

【摘要】:通过撰写博士论文的契机,张新民对基于中国情境下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从2002年到2012年,张新民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突破问题,终于在2012年,建立了战略视角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从而实现了从财务状况质量分析到战略视角下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理论跨越。

张新民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科创始人、我国著名会计学教授彭玉书教授的特别赏识,1989年,彭玉书教授力邀张新民加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此,张新民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始接受全新挑战。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财务报表的体系、格式既有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地方,又有中国自己的特殊性。这种准则变化所直接带来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分析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在当时,如何分析中国企业财务报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直接从美国学者的相关专业书籍那里借鉴就可以解决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张新民在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在认真学习美国主流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并将其运用于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以后,张新民很快发现:美国的主流教材聚焦美国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服务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美国学者写的教材是不是脱离美国实际是一回事,我们也不用去关心。但美国学者的教材大多会脱离中国实际——没有也不可能反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和丰富的中国企业管理实际。

时任副校长的张新民为外籍教师颁发聘书

张新民说:解决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不应该再从美国教材里面去寻找答案,而应该由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来解决。

通过撰写博士论文的契机,张新民对基于中国情境下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1996年,张新民考入东北财经大学著名会计学家谷祺教授门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开始写博士论文,期间张新民潜心研究,经过谷祺教授的指导,提出了资产质量、现金流量质量、利润质量以及资本结构质量四个新概念,并对每一个概念进行理论界定,这四个概念所形成的体系被张新民称之为财务状况质量。到2000年,张新民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实现了从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到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跨越。

2002年,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被引入中国。从西到东,由北到南,张新民得到全国各地多所高校EMBA课程的授课邀请,担任清华大学等国内二十多家一流大学EMBA项目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主讲教授,从而有机会跟各类富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EMBA学生大多来自企业或组织单位的管理岗位,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财务报表怎么看”。

张新民发现,对财务报表仅仅进行财务状况质量的分析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者的现实需求,必须在理论上有新的创新。从2002年到2012年,张新民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突破问题,终于在2012年,建立了战略视角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从而实现了从财务状况质量分析到战略视角下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理论跨越。这个分析框架,被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命名为“张氏财务分析体系”。

张新民建立的分析框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实践中,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一次在长江商学院为期四天的授课中,当课程讲到过半时,一个学生问张新民,能否把课上讲述的这套框架用在他们公司的财务数据上进行现场分析。虽然看过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但是这么直接的挑战,张新民还是头一次遇到。一了解,原来这个学生是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张新民说,“下课后,您把公司PDF格式的年报拷到桌面上,下节课我们就开讲。”张新民在对企业及其财务报表毫无了解的条件下,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对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分析。讲完以后这位董事长站起来给张新民鼓掌,叹服地说,“咱们从来也不认识,您没有去过我们单位,但是感觉您对我们单位比较熟。有些地方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从报表上真的能看出来很多问题。”张新民说:表面上看我是对这个企业不了解的,但是这个分析框架是我对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研究提炼出来的,如果真有价值,就应该接受检验。这次意外经历,像一块试金石,对张新民分析框架的价值进行了有力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