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安警察制度研究:改革开放时期的警服保驾护航

公安警察制度研究:改革开放时期的警服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人民警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警服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并于1983年完成设计,此即“八三式”警服。该套警服的最大亮点在于设计使用了后来被公安部确定为人民警察警徽的新式帽徽。图2-7“八三式”警服“八九式”警服取消了“八三式”警服的红领章,改为佩戴橄榄枝衬托红色盾牌的领花,并且将红色的警号改为蓝色。图2-8“八九式”警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把公安工作重点转移到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不断加强公安队伍的专业化建设。1979年11月,全国第四次公安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军事化人民警察队伍的目标。1983年5月,公安部在《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使公安机关的建设逐步正规化”的目标和任务。随着人民警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警服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并于1983年完成设计,此即“八三式”警服(见图2-7)。该套警服的最大亮点在于设计使用了后来被公安部确定为人民警察警徽的新式帽徽。该警徽保留了“七二式”帽徽的国徽图案,并增加了盾牌、长城和松枝。国徽是国家的标志,象征人民警察是国家和人民的捍卫者保护者;盾牌是人民警察的象征,表明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强保卫者;长城象征人民警察是国家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钢铁长城;松枝代表人民警察的坚毅品质和战斗意志。同时,为便于公安民警执行勤务及人民群众对民警的识别和监督,1987年3月2日,公安部发出《关于公安干警佩戴臂章、警号的通知》,于1987年4月至国庆节前后陆续开始实施。臂章为布质盾形,内为蓝底,红、白边,上方为五角星,中间是白色“公安POLICE”字样,下方为长城图案。警号由七位数组成,前两位数为金黄色,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码,后五位数为银白色,系编号。

图2-7 “八三式”警服

“八九式”警服取消了“八三式”警服的红领章,改为佩戴橄榄枝衬托红色盾牌的领花,并且将红色的警号改为蓝色(见图2-8)。

随着警察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警察与世界警察接轨已势在必行。1992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并于同年起开始佩戴。第一代警衔为剑形领章式,在橄榄色呢质底板上,按等级区分缀有不同数量的金色多角星徽和橄榄枝。1995年佩戴第二代警衔,第二代警衔为剑形肩章式,在橄榄色呢质底板上,按等级不同缀订不同数量的黄色丝杠、金色四角星徽和橄榄枝。

图2-8 “八九式”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