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宋火器:黄金时代的火药与火器

北宋火器:黄金时代的火药与火器

【摘要】:北宋时期使用的火器主要有弓火药箭、弩火药箭等。北宋末年,宋人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这是对前代“机发火包”的一种改进,它们实际上是一种铁质火药包,依靠投石机发射,与后来依靠爆炸力发射的管形火炮不同。长竹竿火枪和突火枪的出现是兵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宣告了管形射击火器的正式诞生,为火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近代枪炮的鼻祖。

四大发明集中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所取得的成就,而其中的三项都完成于宋代,即火药配方的改进、完善,指南针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至少在唐代中期,史书中已经有了关于火药的记载,到了宋代,火药配方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各种原料配比有了比较固定的比例。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火药和火器制造部门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古代火攻,起初多用油脂草艾之类,宋代火攻武器有了巨大发展,970年起陆续出现了火箭、火球、火'藜等火攻武器。宋仁宗时,曾公亮等人编写的《武经总要》记载了毒药烟球、'藜火球和火炮三种武器的火药配方,其中硝的含量较以前有所增加,并加入了少量辅助性配料,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燃爆效果。但是,北宋时期的火药以纸等包裹,含硝量、含炭量还都比较低,呈膏状,且没有引信,大体上只是一种纵火性、燃烧性武器。南宋以后,宋人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炭含量,火药就从膏状变成了固态,同时他们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火药从燃烧型武器转变为爆炸型武器。

北宋时期使用的火器主要有弓火药箭、弩火药箭等。士兵们在一般箭头的后部环绕着箭杆捆绑上一个球形火药包,然后用弓弩来进行发射。北宋末年,宋人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这是对前代“机发火包”的一种改进,它们实际上是一种铁质火药包,依靠投石机发射,与后来依靠爆炸力发射的管形火炮不同。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其中对管形火器的探索在我国火器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管形火器诞生于宋代,然而据李约瑟等的《关于中国文化领域内火药与火器史的新看法》[2]介绍,克莱顿·布雷特在巴黎的吉美博物馆发现了一幅年代约为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的敦煌佛教画,画上绘着一支长竹竿火枪,不但可以使用火药,而且装有金属弹丸和碎瓷片。学者据此认为这是我国最早的管形火器,但这种说法还缺乏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文献中关于管形火器的记载始于12世纪,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陈规在驻守德安(今湖北省安陆市)时,制造了二十余条“长竹竿火枪”,这种火枪由两名士兵共用一条,一人持枪,另一人引燃枪中火药,喷火焚烧敌军攻城器械。理宗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今安徽省寿县)制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3]。据此记载,这一时期的管形火器是以巨竹为筒,在很大程度上更类似于今天的炮,而不是枪,“子窠”则相当于近代的子弹、炮弹,由筒内的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力射出。长竹竿火枪和突火枪的出现是兵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宣告了管形射击火器的正式诞生,为火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近代枪炮的鼻祖。由于竹制火器射程较近,且不耐用,因此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我国就发明了金属制造的火铳和火炮。1970年,黑龙江阿城出土了铜铳,据测定,它的年代在1288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