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改革成果

校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改革成果

【摘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和语言情景实训基地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和考核学生在实际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

任何阶段的教育目标都应该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否则,毕业生就无法被社会接纳,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要构建一个理论教学平行又相对独立的校企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各个门类的社会调查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开展课程建设,进行定性的论证与划分,制定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的管理细则和评估方案,改进实践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考核办法等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努力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突出关键技能训练,避免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训项目不具体、实训内容笼统、模糊的弊端。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和语言情景实训基地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和考核学生在实际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具体包括校内实践中心和校外实践中心两个方面,首先,校内实训中心包括英语课中的听、说、读、写、译,实质上就是实践课。在这方面,可以采取“精讲多练”“听说领先”的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每门主干课都设有实训教学环节,每学期都安排1—2周的教学实践,包括语言综合实训和专业课程实训,基本实现了中英文的双语实践教学,例如,在“商务英语函电拟写与进出口单证缮制”实训中,教师利用商务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各种真实的商务英语信函和业务单证,反复学习和操练信函拟写和单证缮制规范。其次,在校外实践方面,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相关单位实习并定期派学生去实习,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与外国客人面对面沟通和服务,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商务技能和职业意识。又如,在“国际商务模拟”课程教学中,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以专业核心技能为轴心开展综合实训。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行学习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课堂上通过视、听、说、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模拟国际商务场景,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使他们能够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进行商务接待、行程安排、会议安排、产品描述、公司介绍、商务谈判等国际商务活动;能够独立缮制、审核各种国际贸易单据;能够独立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操作等整个国际商务工作过程等。教学过程通过对真实商务工作过程的观摩、模仿、会话、翻译、口头作文、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式、体验式地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训练过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环境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国际商务交际能力。

(三)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应该将课程设置理论与对学生需求、行业需求、专家的建议等多维度分析相结合,从职业能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个方向合理布局各门课程的课时比例,使英语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将不同课程的相近部分进行综合,从总体上优化课程结构。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使课程结构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既方便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紧跟时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院校中可适当舍弃和灵活调整,如笔者主持开发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国际商务模拟”,依据国际商务真实的工作过程解构、整合、序化综合实训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真实的国际商务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结合湖南省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确定了国际商务办公、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务单证三大学习任务共21个教学情境。每一个情境基于一个真实的国际商务活动进行项目化组合,每个项目内容独立,与其他项目在功能上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所有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