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双方基于合作和共赢意识开展的联合育人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拉近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距离。此外,“订单式”人才培养还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
2023-08-19
(一)确认合作企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就是按需培养。企业的需求与支撑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获得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关键。由于企业是直接使用订单人才的地方,只有有大量的企业供学校筛选,学校才能优中选优,挑出最符合学生需求的合作伙伴。因此学校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积极争取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诚信度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作为订单企业。同时要对合作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能力、技术实力、产品占有率、发展潜力、形象和信誉以及对于一线人才的需求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与企业就订单数量、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资源共享方式、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的方式、考核方式、淘汰机制、毕业生待遇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协商,达成共识,并以“订单”的形式加以规范,以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规范而有序地开展。
(二)促进信息交流
在当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难以招到符合需要的高技术人才。而这些因素完全是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来避免的。这说明,毕业生和企业之间、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都在信息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沟通,信息网络不健全。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学校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产学信息咨询机构,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这样双方都能准确而及时地了解对方的情况,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订单难题。首先,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合作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企业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组织结构、经营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等,使学生能全方位地了解订单企业。其次,要组织企业专门人员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管理制度等企业文化,使订单学生能尽早地了解并接受企业文化,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快地融入进去,达到观念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最后,企业要就学生关心的内容进行答疑。如具体工资待遇、福利项目、进步空间、历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等。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及时、真诚地与学校有关部门配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既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能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所处的订单详情。
(三)签订订单协议
校企双方负责人达成共识之后,派出各自代表来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协议要严格遵照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订单协议明确了培养时间,重点规定了甲方(学校)和乙方(订单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甲方义务一般包括设置订单专业、组建订单班级、与乙方共同商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协助参与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明确对违反企业规定的学生的纪律处分等。乙方的义务包括与甲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负责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的实习岗位的落实,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考核,选择内部的熟练技术工人参与相关课程的教授等。
(四)组织并实施人才培养
本着合作性的原则,订单企业要提供行业专家和资深人士,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校方代表合作,共同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发展规划,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岗位适用性和社会适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满足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又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特殊需求,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的设置要参照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市场前景、技术水平和岗位具体需求;教学进度计划和学制学年的设置和要符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规律;确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程比例和学时学分、考核所占比重,以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模式,它的顺利开展牵涉到具体培养目标的改革,因此就离不开学校对原有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考核方式的改革,因此学校必须有锐意革新的精神和大刀阔斧的力度,精心制定课程方案,优化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增设实用课程、开发实训课程等),狠抓落实,才能将“订单式”人才培养做大做好。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把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主线,遵循“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的原则;教学环节中要明确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面的要求及其所占的比例,尤其是要突出实践课的比例;考核中要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理论课的考核一般由校方来组织实施,而相关的技能测试类的考核主要由企业来组织进行,全方位提高综合评价培养质量。
其次,要保证培养方案的有效贯彻和实施,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实训基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一是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与生产实践极为接近,也与新技术的进步同步,因此对于实训设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校方应该建设符合企业需要的教学实习实训中心,配置所需的基础设备及先进设备,并仿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这样既便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又便于设身处地、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二是全方位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必需的教学手段。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校外实训基地是指直接将订单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和实训的场所,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他们在校内已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了技能水平,因此他们能够较快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去,一般用时三个月到半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已有知识,而且进行了一线锻炼,全面地了解了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
(五)按协议安排毕业生就业
经过两年或三年的订单培养,“订单班”的学生在特定岗位技能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安排订单学生就业就成为履行订单协议的最后步骤。因为“订单班”在组建过程中一般都按照一定的比例扩大了招生,这样便于在培养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和毕业考核时企业能够充分选择达到培养目标的订单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按照订单中考核体系的要求,结合企业的评价结果确定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向企业推荐基础扎实、技能熟练、态度积极的毕业生,优先录用。企业也要履行好协议,安排合格毕业生对岗就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双方基于合作和共赢意识开展的联合育人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拉近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距离。此外,“订单式”人才培养还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
2023-08-19
洽谈、磋商、谈判等是商务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促成交易、合作并为己方争取最大利益的主要手段,在跨境电商企业,企业需要的沟通人才不仅仅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正确的沟通交流,还需要了解不同的礼仪,能够最好地完成这一系列的内容。交易磋商是买卖双方为买卖商品,对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以达成交易的过程。当然,如果双方在洽谈时,对方对在合同中已印制的格式条款不接受,也可做出变更。......
2023-08-19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23-09-23
校企合作的一个有效路径是校企联合办学,高职院校要借助企业强大的资金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办学,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2023-08-19
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政校行企人才共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对人才培育目标的协同对接。......
2023-09-23
行业可组织牵头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制订育人标准,共享社会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通过有关政策与法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评价监督机制,规范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并通过宣传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2023-09-23
“精”要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程内容要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例和应用方法。学生除了精通一门专业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2023-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