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育成果

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育成果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双方基于合作和共赢意识开展的联合育人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拉近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距离。此外,“订单式”人才培养还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双方基于合作和共赢意识开展的联合育人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拉近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距离。它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和资源的整合。

第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满足了学校、企业、订单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达到了参与各方的共赢。首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得到了一批动手能力强、满足岗位需求,且深刻认同企业文化的合格人才,尤其是特殊或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接下来的经营和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同时,避免了到社会上招聘人才的盲目性,节省了招聘成本以及岗前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其次,高职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提高了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实现了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和稳步就业。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的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学校“双师型”队伍得以充实,院校实训设备与场所也能不断改进和更新。同时,也有效地防止和解决了学校办学与社会相脱离的问题,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步伐,学校将此模式做大做好,也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做大了学校品牌。再次,对于订单学生来说,专业定向明确,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学习目的明了,学习积极性高,没有毕业后找工作的忧虑,因此更能专心地学习与进步。同时,订单学生掌握了技术,技术即财富,加上年龄普遍较小,走上岗位后能够更好地深造。此外,“订单式”人才培养还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由于订单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就业大局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

第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主动出击适应市场和时代需求的有效举措。“订单式”人才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了专业设置的动态化,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满足了社会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具备现实针对性和岗位针对性,这对于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起着重要作用,深化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是否稳定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及时地适应了高职院校适应市场化的教学改革的趋势,有效地避免了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的脱节。“订单式”人才培养从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进,避免了以往存在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奇怪状况),提高了订单企业、毕业生、毕业生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就业的专业对口率,防止了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与岗位能力脱节的弊端,是一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