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摘要】:(一)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实现沟通与协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校企合作办学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

(一)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及动向,为高职院校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依据,有利于开展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推进,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参与,校企双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能够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可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明确职业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按照职业标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实现沟通与协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开放办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可根据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岗位需求情况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同时,校企合作办学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管理中,不断改善管理机制,优化育人氛围,扩大办学职能,增强办学活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以人力资源合作为纽带,实现校企互利

一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也是高职院校运行的主体,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命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最大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毕业生经过高职院校的培养和训练已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免去了企业再培训之累,提升了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员岗位的迁移均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岗人员的素质,需要高职院校提供培训基地与资源,这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功能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完善教师考核与聘用制度,实行“访问工程师”制,让教师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深入企业一线,系统学习业务技术,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其次是要打通高职院校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的渠道,从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最后要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从企事业单位聘请“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以适应专业建设的要求。由此可见,“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优秀教学团队的最佳途径。

(三)以物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实现校企互惠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目前教育资源短缺、实验实习场所紧张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首先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校企合作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优势,使之与高职院校的科研理论优势相结合,由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形成具有先进性、开放性、针对性、职业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环境和物质资源。最后,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仿真教学资源,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不足给予补充,也可利用仿真教学资源为企业进行职工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通过环境与物质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共享,为高职教育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样既解决了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和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达到高职院校和企业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良性互动的合作办学目标。

(四)以技术服务为推动力,实现校企的共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和难题,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为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职院校具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熟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同时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也需要向企业的生产实践转化,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能力相对薄弱,但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技术应用能力更强。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主动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引进、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与企业开展合作,解决企业生产过程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校企的共赢,这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