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决战华东解放战争:风雪陈官庄,兵团突围

决战华东解放战争:风雪陈官庄,兵团突围

【摘要】:2日拂晓时,一纵的1、3师在萧县以东和敌军接触。待情况查明,敌军已退过萧县。30团发扬猛打猛冲的作风,于4日晨攻占郝汉楼,俘虏李弥第8军三个营1 800余人。8军的一个团在坦克配合下向阎阁反扑,29团坚决抵抗。他们陷入重围后,邱清泉兵团进展缓慢,打了两天才前进到青龙集以西的陈官庄一带。下午3时散会,各兵团准备突围。孙元良的第16兵团在郑州组建时有41、47和99三个军,加上炮兵、工兵部队约10万人。

华野追击合围杜聿明集团——杜聿明部署向南突围——孙元良兵团逃跑被歼——南阻北压缩小包围圈——华野战场休整——总前委蔡凹聚会——人间地狱陈官庄——蒋军官兵纷纷投诚——《敦促杜聿明投降书》——蒋介石元旦文告求和——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蒋杜密谋投毒突围——华野总攻陈官庄——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和他的三个兵团从徐州撤出后,行军疲劳,在萧县以西的孟集、青龙集地区休息一天。蒋介石密切关注杜聿明集团的行动,一方面怕他们只顾西逃,不救黄维;另一方面怕他们行动迟缓,落入我军重围。这天下午,他致电杜聿明,要他们立即南下向濉溪口转进,为黄维兵团解围。不要逃跑避战。他在电报中警告说:“弟南下十五万众,皆集在大吴集周围地区,此最不利。应即分路前进,向敌出击。否则臃肿滞延又将坐待围矣。如欲占领永城牵制敌主力,可派一有力部队进占,切不可全部进取。据报:马庄敌之先头今晚必可先我占领永城,则我军又落后一着。此时应决心速觅敌之主力而歼灭之为惟一急务。”(1)

蒋介石看得很明白,杜聿明却顾虑部队疲劳混乱,停顿了一天。这关键的一天为华野主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12月4日杜聿明准备出发向濉溪口前进时,华野各路大军已云集萧县、永城、砀山三角地带,对杜聿明集团形成包围。

12月4日拂晓,华野九纵到达永城以北的薛家湖,并向芒砀山攻击前进;八纵到达永城苗桥地区,鲁中纵队到达青龙集以南,三纵到达祖老楼、王砦地区,四纵到达张寿楼、张新楼地区,一纵到达袁圩,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到达张新楼、洪河集地区,十纵到达大回村以南,二纵到达永城附近,十一纵到达涡阳以北地区。在追击过程中,我军抓住敌军的尾巴猛打,造成敌军的混乱,汽车和物资被遗弃的遍地皆是。(2)

粟裕、陈士榘、张震12月3日给各纵队的命令是:“我决即乘敌立足未稳阵脚混乱之际,坚决堵截其向西南突窜道路,压迫其向北、向西北,并先集中主力楔入其纵深,割歼其后尾一部,尔后再分批逐次各个歼灭之。”由于华野追得太急太快,对许多突然的情况来不及应付。12月1日各纵队开始追击,道路少、部队多,也发生了拥挤堵塞的现象。部队是轻装急进,火炮都在后面,遭遇敌军的重兵集团不敢轻易发起攻击。2日拂晓时,一纵的1、3师在萧县以东和敌军接触。当时我军位于敌行军纵队的翼侧,如能大胆猛插,可能会有大的战果。但因听到汽车、坦克马达声音隆隆,又见其部队太多,如潮水般向南拥,情况把握不住,一纵未下决心投入战斗。待情况查明,敌军已退过萧县。在追击过程中,各师甚至没有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1日晚一纵规定三个联络点,但都未接到各师的情况报告,使纵队无法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其原因就是各师没有时间架电话。4日一纵2师在朱楼对敌军发起攻击,因仓促投入战斗,只是从正面驱赶敌人,没敢大胆投入部队从两侧迂回,致使敌军从容撤退。(3)

12月3日夜,四纵先头部队10师30团前进到张寿楼,发现敌军。他们以突然动作攻进村内,歼敌1个连。听说附近的郝汉楼也有敌人,10师首长命令29团和30团从两面迂回攻击。30团发扬猛打猛冲的作风,于4日晨攻占郝汉楼,俘虏李弥第8军三个营1 800余人。29团乘敌军混乱大胆插入,占领了附近的阎阁。8军的一个团在坦克配合下向阎阁反扑,29团坚决抵抗。当时阎阁遭敌燃烧弹轰击,全村一片火海。29团与敌军逐屋争夺,战斗十分激烈。正在危急时刻,正在附近侦察地形的两广纵队两个连主动投入战斗,协助四纵击退敌军,守住了阎阁,歼敌800余人。李弥兵团被迫向后收缩。(4)

12月4、5两日,华野一纵由袁圩向西南的王白楼、孟集攻击;四纵向李石林、陈阁方向攻击;九纵向芒砀山、山城集、倪小楼方向攻击,三纵向刘楼、杨小乔方向攻击,十纵攻占大回村后,将阵地移交给二纵,转移到青龙集东南地区。各纵队努力向前压缩,收紧包围圈。

杜聿明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向行动,邱清泉兵团向南面攻击前进,李弥、孙元良兵团跟进掩护。他们陷入重围后,邱清泉兵团进展缓慢,打了两天才前进到青龙集以西的陈官庄一带。而李弥、孙元良的阵地多处被我军突破,纷纷向杜聿明告急。12月6日,杜聿明的指挥部转移到李石林,邱清泉、孙元良仓皇地来找杜聿明,请他重新考虑行动方案。他们一起来到李弥的兵团司令部开会,孙元良说:“我们攻击进展迟缓,掩护阵地又处处被突破,再战下去前途不乐观,现在突围尚有可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当机立断,才能拯救大军。”

杜聿明心情沉重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三天前大家按这句话办,就可以全师而归,对得起老头子了,今天做恐怕晚了。敌人重重包围,能杀出一条血路还有希望,否则重武器丢光,分头突围,既违抗命令,又不能全师,有何面目见老头子呢?”邱清泉、孙元良表情尴尬,但仍然主张突围。李弥沉默不表态。杜聿明心中无底,最后只得说:“只要大家一致认为突围可以成功,我就下命令。各兵团要侦察好突破点,重武器、车辆非到不得已时,不能丢掉,笨重物资可以先破坏。”下午3时散会,各兵团准备突围。(5)

李弥在兵团司令部召集军、师长开会,布置各军在黄昏时分三个方向突围,到阜阳集合。与会的各军、师长都表示时间过于仓促,部队现在都在一线,不要说突围,就是脱离阵地也不容易,最快也要在7日拂晓才能开始行动。邱清泉、孙元良要走,就让他们先走。李弥本来就对突围信心不足,见部下都这样说,表示同意。邱清泉向各军长部署时,大家情绪消沉,突围要抛弃重武器,这个兵团等于就完了。74军军长邱维达迟到,听说要突围,顿时咆哮如雷:“你们怕死,想突围逃跑,那是办法吗?为什么不集中力量硬打出去?突围有被各个消灭的危险,应该考虑这个不利的后果,我们74军包打第一线!”他这一闹,大家都没有话说了。邱清泉考虑丢了重武器,回去也无法交代,于是改变主意,与杜聿明商量暂缓行动。

坚决要跑的只有孙元良。孙元良的第16兵团在郑州组建时有41、47和99三个军,加上炮兵、工兵部队约10万人。41、47军是川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内部比较抱团,注意保存实力。99军是陈诚的老部队,建制完整,武器装备较好,战斗力比较强。1948年9月兵团组建,10月就奉命放弃郑州,开始游荡。刘峙将99军调到蚌埠,孙元良指挥41、47军在商丘、蒙城活动。11月初调往徐州参加会战,被我军打得损失惨重。到实施突围时,孙兵团的41、47军只剩下三四万人。

在危急关头,孙元良是打滑头仗的。6日下午他从李弥的兵团部开会回来,马上部署突围。他对各军、师长说:“指挥部已决定离心退却,邱清泉部向南突围,李弥部向东突围,16兵团向西突围。我们集结的地点:第一步到商丘的朱集,第二步到信阳,最后到武汉会合。”部署完后,他就带领参谋人员赶到黄庄的47军125师,这个师是快速纵队,配备了战车,战斗力也较强。孙元良指示125师师长陈仕俊掩护兵团部突围,同时命令将所有电话线截断,电台停止收发报,特别嘱咐指挥部来的电报一概不收,唯恐杜聿明变卦不准突围。(6)

6日晚20时,孙元良兵团开始行动。16兵团的炮兵先乱轰一通,把炮弹打光,然后开始破坏大炮和重武器。杜聿明与邱清泉都在陈官庄,密切注视动向。邱清泉的部队本来不想走,象征性地试探了一下,邱清泉就向杜聿明报告说:“西面、南面敌军阵地重重,无法突围。我仔细考虑了孙元良的主张,简直是自我毁灭,如何对得起老头子!”杜聿明与李弥通话,李弥大骂孙元良破坏武器,准备逃跑,表示他也不走。杜聿明要孙元良兵团的电话,怎么也要不通,于是对邱、李指示:不管孙元良兵团情形如何,邱、李兵团不突围。迅速调邱兵团的预备队来填补孙兵团遗留的阵地空缺。如果孙元良能突出去,他们再跟着走。孙元良自作聪明,实际上被杜聿明等抛出去了。

孙兵团突围时,完全是一片混乱,根本没有侦察突围路线,也没有打开突破口。几万人分成多路纵队落荒而逃。当时月色无光,伸手不见五指。部队开始行进时还能一个接一个,互相保持联系。不久经过一道河沟,只有一座小桥,兵团部人员和直属部队走桥上,其余部队涉水而过。这时部队互相拥挤,乱作一团。过河之后,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41军和47军混在一起,建制完全打乱了。大家都朝着人多的地方跑,无所谓方向和道路。在通过第2兵团警戒线时,突然村里枪声大作,密集的火力把16兵团的官兵都打得卧倒在地,死伤不计其数。47军军长汪匣锋派人联络,才知道是5军200师向他们开枪。交涉了半天,5军才停止射击,他们的行动早已惊动了当面的华野八纵。当敌军来到刘集、郭营八纵22、23师阵地前,我军一线部队猛烈开火,并以纵深炮火急袭射击。16兵团在前后夹击之下,全线溃乱,密集的人群在村庄之间的旷野里跑来跑去,四散逃命。孙元良跳下吉普车混入乱军中,兵团副参谋长熊顺义则带领一批人掉头往回跑。八纵全线出击,枪炮声、哨子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声交汇在一起,惊天动地。经过两小时战斗,16兵团大部被八纵和友邻部队歼灭,41军军长胡临聪、47军军长汪匣锋等被俘,冲出包围圈的散兵也在萧县、亳县等地被我地方武装和民兵俘获。副参谋长熊顺义收容逃回来的官兵7 000多人,被杜聿明编入邱清泉兵团的72军。只有孙元良化装成老百姓,与少数人侥幸漏网。12月18日,孙元良逃到信阳,被张轸部队收容。(7)16兵团的灭亡,极大地动摇了杜聿明集团的军心。

首次突围没有成功,杜聿明仍然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争取在南边突破与黄维兵团会合。他命令邱清泉兵团集中炮火和战车,以一个军向南进攻。李弥兵团坚守李石林、青龙集地区,以“滚筒战术”跟进。邱兵团前进一步,李兵团就接替邱兵团的阵地,巩固后方。他们把十几万部队收缩在陈官庄一带南北十余里,东西二十余里的狭小范围内,防止我军的突破和分割围歼。

华野指挥部察觉到杜聿明集团的意图,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以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一、四、九纵由北向南积极攻击;以宋时轮、刘培善指挥十、十二纵,以韦国清、吉洛指挥二、八、十一纵、广纵采取正面阻击和东西两侧夹击,坚决阻敌南逃。

激烈的战斗从12月8日起再次展开。邱清泉兵团的主攻方向是鲁楼。鲁楼村位于引河岸边,是国民党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粟裕特地向十纵交代:“守住了鲁楼,就等于堵住了引河的口子。”从6日起,邱清泉就派70军139师主攻鲁楼,打了两天没进展。8日邱清泉又将70军的96师调来助攻,在8辆坦克掩护下向鲁楼猛攻。守卫鲁楼的十纵29师顽强防御,以迫击炮、火箭筒向坦克抵近射击。一天打退敌军三次进攻,毙伤敌军约2 000人。邱清泉见鲁楼攻不下,命令70军32师进攻鲁楼东南的窦凹。邱清泉亲自到炮兵阵地指挥,集中火力猛轰窦凹,支援32师的进攻。

自12月10日起,南线的战斗呈现出白热化的争夺。华野战后的总结中记载:“宋刘集团:十纵10日击退敌向窦凹之进攻,11日又击退犯窦凹敌两次猛攻,12日敌70军之96师及32师全部,附坦克8辆,自4时向我窦凹阵地猛攻,激战一天,得失八次,卒为敌占。毙敌副师长以下2 000余人,俘百余。13日晨因窦凹阵地失守,鲁楼阵地突出,决同时放弃,上午9时敌占鲁楼阵地。11时96师2个团附坦克8辆,分三路向我李楼阵地攻击,激战至14时,我前沿阵地被敌突破,反复争夺至16时,敌后续跟上,遂为敌占领。次日徐小凹亦为敌占领,我确守张庄、耿庄、后刘园之线阵地。十二纵14日攻入陈阁、王林庄、吴楼,敌四次增援,因我突击部队伤亡过大,即停止进攻,毙伤敌300余,俘20余。”(8)国民党军拼尽全力,只占领了几个村庄,邱清泉手下最能打的96师元气大伤,师长邓军林回忆:“窦凹的战斗,是在邱清泉的顽强压力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宣告结束的。部队的攻击精神,已是一蹶不振,一听到攻击任务,官兵都感到惶恐不安。”(9)十纵六天顽强的防御,堵住了杜聿明集团南下的道路。粟裕、谭震林给十纵的嘉奖令中说:“此次聚歼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匪部,会战初期,你们贯彻了这种坚决顽强英勇奋战的战斗作风,给予妄图夺路南窜之杜聿明、邱清泉匪之70军以连续迎头痛击,毙伤敌数千以上,确保了鲁楼、李楼阵地,对于完成全歼杜聿明集团任务,起着重大作用。”(10)

在南线顽强阻击的同时,北线部队积极进攻,迫使李弥兵团不断向后退却。一、四、十二纵在炮火和坦克配合下,连续攻击李弥兵团8、9军阵地,几天内占领了夏砦、魏楼、高楼、伍庄、陶楼、马桥等十几个村庄,逼近李弥兵团部所在的李石林。李弥严令部队坚守阵地,激烈的战斗使李弥的骨干部队大受损伤。李弥情急之下,将丢失魏楼、马桥的两个团长当众枪毙,杀一儆百,迫使部下拼命死战。魏楼紧靠李石林,敌我双方展开激烈争夺,几度易手。

围歼杜聿明集团的外围战斗从12月6日到14日,华野在南线坚决地阻挡了邱清泉兵团的突围,在北线不断推进,压缩包围圈。但是部队苦战多日,并未达到分割围歼敌军的目的,双方打成对峙局面。一纵叙述这段时期的作战情况说:“在攻击手段上,我仍采取过去一般对村落的攻击办法,先炮击,再爆破,最后是突击,按此三步来攻。其实当时敌人已开始全部转入村落四周之野外,已经不是过去一样集中兵力固守村落的防御,而是散开四周形成蜘蛛网式的防御了。如仍采取过去的攻坚经验,即不能取胜。具体表现:一是炮火使用,过去攻坚多用曲射,集中炮火打一点,可压制敌人,掩护部队前进。但现在敌人全部散开,隐蔽地堡交通壕内,那样打法只有浪费弹药(3师攻高楼,发炮300余发,只见遗尸七八具,地堡无一损伤)。二是突击与爆破分成两个部分担任,不适合当前攻击。因敌已分散各工事中,几包炸药不能解决问题,如炸后突击队再上去,敌人反会封锁爆破口。三是攻击队形,如仍采取集团队形,爆炸一响后,即将部队向内塞,企图与敌进行纵深战斗,但敌主力不在村子上,这样使用部队结果伤亡反大,到处受敌地堡火力之杀伤,而不能取得胜利。必须采取小组动作,先求肃清地堡交通壕之敌,才能取得胜利,这些经验都是从实战中碰到钉子后体验出来的。”(11)

杜聿明集团一时吃不掉,总前委又要华野抽调部分兵力协助消灭黄维,粟裕不免心里焦急。12月14日粟陈张给总前委和军委的电报中说:“三日来杜匪对我战法,采取东西北坚守,以主力一部配合第二等部队与我纠缠,而集中其主力向五户张集、固上之间突击。在战术上采取绝对优势兵力(三个团至五个团),在战车(5辆至15辆)与空军和炮火掩护下,用密集队形反复猛扑我一个村落(如窦凹、李楼均经过四次以上之争夺)。在敌人此种攻击手段下,敌虽付出很大代价,我也伤亡消耗颇大,且不便集中更多兵力反击。因此,敌集中攻我一点时,我亦很难守住。我曾对北线采取攻势,因敌均坚工固守,每晚仅能歼敌一个团左右。而每个村守备均成敌之据点,分割不易。”为了歼灭敌人,粟裕建议在南边设一袋形阵地,引诱敌军突围而歼灭之。(12)

这时,毛泽东的注意力集中在平津战役上。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傅作义集团南下,将其留在华北战场,12月11日毛泽东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提出:“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接到粟陈张14日电报后,毛泽东当即复电:“你们围歼杜邱李各纵,提议整个就现阵地态势休息若干天,只作防御,不作攻击。待黄维歼灭后,集中较多兵力,再举行攻击。”(13)接到命令后,华野各纵于16日进入休整,战场出现一段沉寂状态。

休整期间的首要任务是整理、补充部队。自淮海战役开始以来,华野各纵队已连续作战40天,部队普遍出现极度疲劳和因伤亡严重减员的现象。以四纵为例,战役开始时全纵队为18 704人,第一阶段他们伤亡5 306人(伤3 974人,亡1 332人),第二阶段伤亡4 056人(伤2 707人,亡1 349人)。也就是说,一个月内拼掉了半个纵队。有的纵队伤亡甚至超过了半数,据华野12月18日给军委的报告中说:“基层干部伤亡最大的是一、三、四、六、八、九、十等纵队,其次便是十三、十一、冀十一、十二、七等纵队。”在战斗中随时调整编制,不断地合并连、排。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在战役过程中一直实行以俘虏补充部队的措施。对不带伤的俘虏基本上是一个不放,“随俘随补”。上午俘虏,下午就补充到连队参战。各纵队还通过“边打边提”、“随缺随补”和“火线提拔”等办法,解决了基层干部的缺额,保证了作战的急需。济南战役的“解放战士”已经是班里的骨干,从黄百韬兵团补充来的俘虏到战役第三阶段时已经有当班长或副排长的了。据四纵统计,到第三阶段时,“我纵连队解放成分已占80%”。开始华野政治部有指示,各纵队根据伤亡情况,缺一补一。到后来各纵队抓住俘虏都不放,几乎全部补充到连队,所以各纵队人数是越打越多。到战役结束时,四纵已达到43 072人,为战役开始时的两倍多。缴获的火炮也由原来的160门增加的296门。(14)华野全军从战役开始时的36万人发展到46万人。

在休整期间,华东支前部门和华野后勤部门集中大量民工和运输车辆,将徐州缴获的物资和解放区支前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前线,改善了部队生活。使部队战士“穿暖、吃热、吃饱、吃好”。部队实行轮番休息,在前线的部队大力改造战壕,把战壕和阵地变成能休息、能做饭,能活动的场所,真正做到“以阵地为家”。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战士们吃着解放区人民慰劳的猪肉,抽着送来的香烟,送走了1948年,迎来了1949年。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即将结束时,毛泽东高瞻远瞩,已经开始酝酿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进军江南,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的总体规划。12月12日,毛泽东给总前委领导人发出指示:“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央。”(15)为了保守机密,这份电报只发给了刘邓陈。

当时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在永城南临涣集的小李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在萧县西的蔡凹村,两地相距近百里。刘邓陈研究了毛的指示,决定前往华野司令部开会。12月17日早上,他们乘车来到蔡凹华野指挥部,与粟裕见面。粟裕激动地对刘伯承说:“我们有十七年没见面了!”在北线山东兵团指挥部的谭震林也赶到蔡凹,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位领导人第一次共聚一堂。这次会议,是淮海战役中总前委唯一的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开了一天,鉴于杜聿明集团歼灭在即,未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他们主要研究了渡江战役的计划和部队整编方案。当天晚上,刘伯承、陈毅驱车北上,前往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邓小平回到小李庄,谭震林回到山东兵团指挥部。

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此时处境悲惨。近20万人的粮食弹药,都要依靠空投补给。刚被包围时,蒋介石为了抢救这支“王牌部队”,命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杜聿明集团的生存。根据需要,每日要出动120架次,空投粮食肉类食品240吨、弹药和其他物资160吨,才能满足需要。从12月16日起,南京方面以空军两个空运大队为主,并租用了中国、中央和陈纳德三个民用航空公司的运输机,开始昼夜不停的大规模空运。开始空投大米,被围困的部队缺柴禾,烧不了饭。杜聿明来电要大饼、饼干、罐头等熟食,除药品外其他不要。一声令下,南京城里城外各食品厂和作坊都日夜赶制大饼和饼干,忙得不亦乐乎。开始的时候天气正常,空军也比较卖力,基本上能满足需求。12月18日以后陈官庄地区雨雪交加,天气恶劣,民航飞机都撤出了,只有靠空军负担。包围圈越来越小,国民党飞行员怕我军射击不敢低飞,在1 000米高空就顺风投下去,结果这样少的物资,还有相当一部分落在我军阵地上。雨雪天气持续了近10天,杜聿明集团饥寒交迫,到了崩溃的地步。(16)

杜聿明终日冥思苦想,寻求突围之计。蒋介石、刘峙都催他尽快突围,与黄维会合。杜聿明心里明白,靠他们的力量是冲不出去的。16日黄维兵团覆灭的消息传来,杜聿明的心更凉了。现在共军可以全力来对付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死守待援了。17日蒋介石要他派人到南京商议,他派参谋长舒适存乘小飞机从陈官庄起飞去南京。19日下午,舒适存和空军官员董明德乘飞机降落到陈官庄,带来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说:现在华北、华中、西北所有部队都被共军牵制,无法抽调;目前惟一办法就是在空军掩护下集中力量突围。这次突围,将由空军投掷毒气弹掩护,具体方法与董明德商量。杜聿明同意使用毒气弹,但对突围信心不足。他与邱清泉等商量了三个方案,写信请蒋介石决定:1. 必要时放弃武汉、西安,集中力量与共军决战,这是上策;2. 各兵团持久固守,争取和谈,这是中策;3. 如果突围,绝对达不到希望,是下策。当他将信写好,请舒适存再次飞往南京时,不料连日风雪大作,飞机无法起飞,一耽搁就到了28日。(17)

寒冷恶劣的天气把陈官庄变成了人间地狱。国民党军互相抢夺空投的粮食,空投场变成了厮杀的战场。74军利用电台指示空投,抢到一些粮食。其他各军纷纷告状,杜聿明要收回74军的电台,军长邱维达坚决不肯。杜派官员监督空投场,依然不能制止乱抢的混乱局面。为抢粮而打死人的事时有发生。没有粮食吃,国民党军杀光了牲口。为了烧火做饭取暖,国民党士兵先拆了房子,又扒出地里埋的棺材,最后将阵地的鹿砦也偷来烧了。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包围圈中,除了编入建制的官兵外,尚有不少的闲散国民党军人员、机关公务人员以及由徐州盲目随军而逃的男女学生、市民、地主之类的难民队伍,他们既不在建制之内,连最少量的口粮也没有。邱清泉乘机强迫将他们编入部队,在快饿死的情况下,只要有点吃的,没有不顺从的。最可怜的是那批盲目而逃的女学生和其他妇女们,便被迫作了‘临时太太’。在空投场的周围田地上挖了一个个的洞穴,上面将降落伞张开,远远望去,好像一朵朵鲜菌长在冰雪之中,内中便是国民党军官和他们的‘临时太太’,准备化装逃跑的假夫妻,也是逼良为娼的淫窟所在。”

“四马路是旧社会形容上海一条最污秽的马路,在包围圈中竟也出现了。几乎一切日用品,以及手表、戒指、手枪、银元、衣着和柴米等物,都可交换,俨然成了一个闹市。在交换中充分暴露出弱肉强食的活地狱情况。凡是有物去交换的人,都是为了活命,惟有少数豪强——当然是有权有势的军官们——则利用贪污、巧取来的食物、大饼、罐头之类的空投品,信口开河地去换取人家贵重之物。”(18)

在此期间,华野前线部队不失时机地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军。有的向敌军阵地喊话,宣传政策。如果让投诚人员现身说法,对国民党士兵的说服力更大。有的将传单、宣传品用六零炮打到敌军阵地上去,有的乘夜间将食品、香烟送到敌军阵地前沿,让他们来拿。74军58师官兵收到我军送的一口宰好的大肥猪,肚子里装满了给国民党军官兵的劝降信和宣传品。邱维达不能禁止部下吃肉,也就无法禁止大家看宣传品。只能哀叹共军“攻心为上”的厉害。

我军的政治攻势起到很大的作用。饥饿的国民党官兵不断越过阵地向我军投诚。开始是零星的,以后越来越多。据四纵12月26日报告:“昨晚收容8军、9军87人,均零星散出,枪械没前几天多了。据供:特务和当官的较过去监视更严,晚上除放哨者外,把当兵的枪支收起,实行集体睡觉。步枪由排长看管,机枪由连长看管。发现士兵向我阵地方向跑即打枪,昨晚就打死好几个。跑出者均借口大小便,或利用放哨时偷跑。很多人是偷人家的枪过来,说:‘不带枪来恐怕不大好。’敌军除营长以上还有大米吃外,连、排长均与士兵一样吃榆树叶、山芋藤,士兵都不愿意再打。想过来,没办法,我送去的饭都收到,吃了,但不敢作声。如向我阵地讲句话,甚至笑一下都杀头。”27日报告:“昨晚来之108人中,有10多人途中跌倒,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实在饿坏了。”(19)李弥得知这些情况,无可奈何地对9军军长黄淑说:“要秘密地向师、团、营长说明,士兵愿意到共军那里,就随他去吧,吃饱了回来也好,不回来也好,惟一的要求是不准带武器去。”

那些日子,我军每天统计的战果就是有多少敌军投诚。从12月16日到1949年1月5日,相继投诚的国民党军官兵有14 000余人,相当于两个师的兵力。这些人投诚后,先要求吃顿饱饭,然后讲述内部的情况。杜聿明集团的一举一动,都被我方详细掌握。这些投诚的官兵大部被编入我军,调转枪口立功赎罪。

为了体现我军的人道主义政策,四纵、十纵在包围圈东面的青龙集地区开了一个放人的口子。他们选择一条便于控制的隘路,设上几层火力网,然后就大张旗鼓地号召包围圈内的难民和散兵出来。听说解放军网开一面,难民和散兵蜂拥而来。敌军为了减轻包袱,少些没有用的人吃饭,也睁眼闭眼地随他们走。这些人中有从徐州逃难的老百姓,也有国民党政府官员和地主。一些国民党军官兵也化装成老百姓,拖着枪想混出包围圈。有几次大队人流向口子拥来,搞得警戒部队十分紧张,轻重机枪一齐开火。这也挡不住人们求生的渴望。到了路口,人群好像受过训练,逐渐排成一队,一个个放下武器,举着双手,接收我军的检查和收容。据华野司令部阵中日记的记录:12月27日十纵报告:“鲁老家跑出敌四五百人,内大部是民众学生,仅十分之三是当兵的,现我全部收容。”1949年1月3日四纵报告:“由青龙集放出老百姓、学生、伤员、太太等1 000多人,正在政治部审查。”一些国民党军官也想乘机脱身,徐州“剿总”办公厅主任郭某等组织了一个“难民还乡团”,其中有徐州国民党机关人员、从海州撤退的国民党军家属,也有军官。他们与杜聿明打了招呼,被批准从李弥兵团处放行。他们大队人群向解放军的路口拥来,解放军认为其中有诈,便开始射击。人群调头向回跑,国民党军又开枪阻止。郭某等人没跑成,只好退回来。直到我军最后总攻陈官庄,郭某等才当了俘虏。

包围杜聿明集团后,我方积极进行政策宣传,希望杜聿明等高级将领能放下武器。12月8日,陈毅、粟裕、谭震林联名写信给杜聿明等,希望他们“命令部下停止抵抗,切实保护武器弹药资财,实行有组织的缴械投降。只要能如此做,我军当可保证汝等及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这封信书写多份,由俘虏分别带进包围圈。邱清泉把信烧了,李弥把信转交杜聿明。杜聿明看完信后,去试探邱清泉的态度。邱清泉依然态度顽固,看了一半,一句话不说就把信烧了。杜聿明从心里还是忠实于蒋介石的,怕邱清泉抓住把柄,也不敢提投降的事。其实邱清泉是色厉内荏,他私下对参谋长李汉萍说:“只有欧洲人打仗最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降。不像我们中国,明知道不能打,也非打下去不可。”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使他们都戴上了假面具,到生死关头也不肯面对现实。

12月17日,毛泽东为中野、华野司令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广播稿。义正辞严地指出:“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们的兵士和很多干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的下场,你们已经亲眼看到了。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惟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20)但是杜聿明、邱清泉等仍然执迷不悟,负隅顽抗。杜聿明回忆:“当时解放军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我未看到,就是看到,令‘全军放下武器’,仅保证‘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我也不会投降的。国民党军官对个人生命固然看得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部队实力,因为他是靠这个升官发财的。”

12月29日,陈官庄地区天气转晴。杜聿明立即打发舒适存、董明德上飞机,带上他的建议去见蒋介石。次日蒋介石来电说:“听说吾弟身体有病,如果属实,日内派机接弟回京治疗。”邱清泉力劝杜聿明回南京。杜聿明心里很明白,他的本钱就是这些部队,丢了部队逃生,他个人绝没有好下场。他拒绝了邱清泉的建议,复电蒋介石说:“生虽有痼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请钧座决定上策,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其实蒋介石是无计可施,黄维兵团被消灭后,蒋介石于12月18日密令刘峙将蚌埠的主力转移到长江以南:“54军、66军、39军即开南京集结,归汤(恩伯)司令指挥,从速完成江防准备。28军即控制滁县、浦口间地区,立即完成桥头阵地。52军之两个师着即日开武进、镇江间归建。”(21)这说明蒋介石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出兵来救杜聿明集团,只能看着他们被消灭了。

29日南京方面恢复了对陈官庄地区的空投。国民党官兵如同饿狼一样到处奔跑抢粮。有的跟着空投伞一直跑到解放军阵地前,不顾死活地抢大饼和生米吃。有的互相冲突,械斗残杀,秩序大乱。杜聿明的电台坏了,由74军电台联络,空投的粮食大多落在74军防区内。李弥兵团得不到粮食,大骂邱清泉兵团。杜聿明命令邱清泉调出若干包大米,分给李弥的一线部队,矛盾仍无法平息。华野抓住天气晴好和敌军混乱的机会,于17时集中特纵和各纵队的火炮200余门,向敌军前沿工事进行了全面炮击。猛烈的炮火持续了一个小时,由于我军已经全面掌握了敌军工事的分布情况,炮弹打得又猛又准,敌军的地堡大部被炮火摧毁。这是总攻前的一次试射,也是我军结合政治攻势向敌军施加军事压力。这一顿炮击进一步摧毁了敌军的信心,使其士气低落,人无斗志。

在阴暗低沉的气氛中,蒋介石度过了1949年的元旦。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战场上连续失败,国统区人心动荡,经济形势急剧恶化。12月30日,他将各地军政首脑阎锡山、张治中、胡宗南等召到南京,商议对策。他们有的主战,有的主和,莫衷一是。而白崇禧则于12月24日在汉口发出电报,要求与中共和谈,并逼迫蒋介石下野。桂系的强硬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蒋介石派宋美龄赴美寻求军事援助,美国政府反应冷淡,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没有美国的飞机大炮,蒋介石是无法坚持打下去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表明立场,他通过秘书转告新任行政院长孙科:“蒋总统下野,为进行和谈所必需。”(22)

在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处境下,蒋介石发表了元旦文告,表示愿意下野以谋求和平。文告说:“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至中断,军队有确切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他求。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进退出处,决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在西柏坡,毛泽东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章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他引用了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尖锐指出:“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他向世界宣告:“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伟大的胜利。”“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23)这也是对蒋介石“和谈”阴谋的有力回击。

事实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蒋介石表面上高喊“和平”,背地里却丧心病狂。他命令空军向杜聿明集团加紧空投粮食弹药,并运送大量毒气弹,帮助杜聿明集团突围。1949年1月3日,苏北兵团向华野司令部报告:“昨中午12时,八纵方面拾到敌空投之毒瓦斯弹,其名为‘催泪性37式化学抛射弹’,联勤总部64军工厂造。弹色灰,弹体长15公分,式样同88式掷弹筒。中间有一道箍,箍下有六个蓝点。今天下午八纵张参谋试验,第一弹离发射地170米处爆炸,他即向爆炸处跑去,感到口辣、喉痒,淌了一些眼泪。第二弹打出去未爆,拿回后在家拆开,内是气体,闻到硫磺味,嘴辣、喉痒、流眼泪,三分钟后即平安无事,效力并不大。”(24)国民党毒气弹的秘密被我军掌握,原来不过如此。华野将徐州缴获的防毒面具发给前线部队,并指示了防毒知识。国民党军赖以突围的“王牌”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杜聿明等对此严守秘密,电文中都化名“甲种弹”。实际上敌军投诚者多人已向我方交代了国民党军准备放毒突围的计划,我方已有了充分准备。杜聿明对此抱有极大希望,董明德向他介绍毒气弹的性能时,杜聿明问:“用的什么毒气?”董答:“催泪性的。”杜聿明不满地说:“这有什么用?为什么不用窒息性的呢?”董答:“窒息性的太严重,还不敢用。”(25)在垂死挣扎之际,杜聿明已经完全不顾国际公法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毒气弹也没能挽救杜聿明集团灭亡的命运。

1月3日,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电令:“照第三案实行,自5日起投足三日粮弹。”这是杜聿明建议的下策——突围。杜聿明感到突围是毫无希望,但又不能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他复电陈述粮弹不足,将士饥饿,无法执行命令,请继续大量空投。5日蒋介石复电,也是最后的命令:“准再投三日,务必遵照实施。”杜聿明不走也得走了,他与邱清泉、李弥在陈官庄召集军师长会议,部署突围行动。会议商定:1. 要求南京派飞机投毒气弹,掩护地面部队突围;2. 由5军、74军带防毒面具打开两个缺口,随后扩张战果,后续部队跟着突围;3. 每人带三天干粮;4. 突围时间定在1月9日。各部队根据命令,开始了准备。

国民党军的行动比我军慢了一步。自12月29日敌军恢复空投以来,华野就密切注视敌军动向。据投诚士兵说:他们29日开始吃马肉,还让吃饱。向我方投诚的人数也逐渐减少。电台监听不断收到敌军相互联络的讯息,部队集结和汽车、坦克调动的噪音也明显增加。种种迹象表明,杜聿明集团准备突围。华野经过20天休整,部队已经完成整补,战士体力充沛,士气高昂。特纵炮兵和后方补充的弹药也已经到位。三纵在双堆集战斗结束后也回到陈官庄前线。华野首长认为:总攻的条件已经成熟。经中央军委批准,1949年1月2日,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了全歼杜聿明集团的命令。命令指出:“近日敌复积极调整部署,似图待空投补充粮弹后,寻隙夺路向南、向东南、向西南分途突围。”“为贯彻战役决心,乘敌人还未能得到充足粮食、弹药补给,且疲惫动摇恐慌之际,争取迅速解决该敌,全歼杜邱李匪部,以获淮海战役全胜,决首先分割攻歼13兵团残部,压缩对敌之包围圈,尔后乘胜扩张战果,攻歼邱兵团残部。”具体部署是:以三、四、十、渤海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为东集团,由宋时轮、刘培善指挥,向敌东部阵地突击;以二、八、十二纵为北集团,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由北向西南攻击;以二、八、十一纵为南集团,由西南向东北攻击。另以六、七、十三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由济南调来的吴化文部队以及豫皖苏、冀鲁豫军区部队为战役预备队,拦截围歼溃逃之敌。(26)各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近迫作业,以壕对壕,以堡对堡,一条条战壕挖到距敌军阵地的前沿仅30米处,有的楔入敌军阵地侧后,对敌前沿阵地形成三面包围。敌军眼看我军的战壕挖到面前,也饿得没有力气抗拒了。

1月6日15时30分,华野的总攻打响了。各纵队和特纵集中绝对优势的炮火,将敌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在突破敌军前沿阵地时,我军没有像以往那样采取集团冲锋,而是以灵活的战术,以班为单位,实施小组突破。战士们利用交通壕的掩护,接近敌军地堡,一边爆破一边消灭敌人,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一个班就可以解决敌军一个排的集团地堡。敌军士气极为低落,已经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一纵仅用两个小时就攻占了夏庄,继续向纵深突破。据华野司令部当天统计:三纵攻占窦凹,四纵攻占阎庄,八纵攻占魏小窑,九纵攻占郭营,十一纵攻占李楼、徐小凹,都是在两三个小时内解决战斗。这天共歼敌万余人,占领13个村庄,李弥兵团受到沉重打击。邱清泉兵团的70军军长高吉人被我军的炮弹炸成重伤,杜聿明任命96师师长邓军林为70军军长,组织抵抗。

李弥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感到末日来临,7日命令兵团各部放弃陈阁、马庄等阵地,向邱清泉兵团靠拢。8军转移到罗庄,9军和兵团部转移到空投场和李庄。上午我军还没有完成攻击准备,李弥兵团各部就从青龙集等11个村庄不战而逃。当天晚上,我东集团各纵队占领了这些村子,杜聿明集团的整体防御被打破了。

我军的强大炮火把邱清泉打得失魂落魄。三年来他与我军作战,从来都是以优势炮火而骄横不可一世的。今天我军的炮火完全压制了邱兵团的火力,使他真正尝到了挨打的滋味。邱清泉自言自语地说:“真正崩溃了,真正崩溃了!”7日晚上战况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他喝得醉醺醺蒙头大睡。参谋长李汉萍来请示行动,邱清泉怒气冲天地说:“让它崩溃好了。”

7日我军的全面攻击又歼敌三个团,俘3 000余人,占领23个村庄。8日因东线部队拥挤,敌军又收缩向西突围迹象,西线攻击进展不大,阵地也比较宽。为了防止敌军突围,华野在8日夜里调整部署,加强西线力量。这天歼敌两个团,占领5个村庄。杜聿明集团已被压缩在陈官庄附近十几个村庄的狭小范围内,我军的大炮可以直接打到陈官庄内。

杜聿明连续向南京方面呼叫,要求空军支援他们在9日突围。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答应9日早晨出动上百架飞机投掷毒气弹,掩护杜聿明部突围。杜、邱商量后,决定以5军打头阵,在空军掩护下杀开一个缺口冲出去。5军是邱清泉的王牌,在陈官庄地区被困后,尽管战斗激烈,邱清泉始终没有把5军派上第一线,就是为了保留这支力量在最后关头使用。9日早晨,5军军长熊笑三来到担任突击的200师,等待空军支援。上午,王叔铭果然指挥大批轰炸机飞临陈官庄上空。熊笑三只等空军投下毒气弹,就指挥部队突围。谁知投下的毒气弹只有少数几个爆炸,根本没有用。5军分头向郭营、刘楼、王花园、左砦等村进攻,企图向西突围。华野九纵、八纵坚守阵地,迎头痛击,5军仅占领了华野两个纵队接合部的左砦,其余都被打回来。邱清泉气得暴跳如雷,大骂空军内部有共产党,使毒气弹失去作用。熊笑三也垂头丧气地通知后续部队取消突围行动。杜聿明、邱清泉策划多日的阴谋落空了。

9日下午,我军再次发起强大攻击,在炮火和坦克的协助下,各纵队纷纷突破敌军阵地,向陈官庄和空投场所在地陈庄压过来。眼看大势已去,杜聿明和邱清泉于当日下午离开陈官庄总部,来到陈庄的5军军部躲避。他们情绪颓丧,面对各部队的告急,他们既不表示坚决突围,也不表示顽抗到底,眼睁睁看着部队溃散瓦解而束手无策。

到黄昏时,邱清泉、熊笑三催促杜聿明赶快下决心突围。邱清泉说:“趁早突围总可以突出去,还可再干。如果迟疑不决,那就整个完蛋,一网打尽。”杜聿明仍坚持按蒋介石的指示10日上午突围。大家都认为白天突围没有希望,杜聿明说:“如果你们要走的话,你们先走,我一个人在这里守到底,以免耽误了大家。”熊笑三对杜聿明极为不满,天黑时不辞而别,自己先逃跑了。这时李弥也来到杜聿明的掩蔽部,请示下一步行动,杜聿明也无话可说。看到各位兵团司令、军长都不愿坚持,杜聿明只好说:“既然都是这样主张,只有分头突围好了。”邱清泉见杜聿明表态,立即打电话通知各军。李弥还想和杜聿明等一道走,杜聿明说:“这不是让敌人一网打尽吗?我们就这样走,如何对得起部下?赶快通知他们自找出路。”李弥走出掩蔽部,见阵地周围炮火映红了夜空,轻重机枪和手榴弹声一阵紧似一阵。各种颜色的曳光弹像无数流星,在阵地上空飞来飞去。李弥伤心地说:“炒豆子的时候到了,我早就知道有今天。”(27)

9日这一夜,被华野司令部称之为“迅速、惊人、巨大的发展,是全战役最重要、最紧张、最精彩的一个阶段,也是接近最后一幕最生动的场面”。敌军全面崩溃,四纵尾追朱楼、邓楼等地的逃敌,直扑陈庄的飞机场。十纵解决陆菜园之敌后与四纵并肩向西追击,胡庄敌72军军部向十纵投降。到半夜时,十纵又与四纵一起攻占13兵团部所在的黄庄户。这时,三、四、十纵三支强大箭头都指向陈官庄及附近的陈庄。其余各纵队在原地监视敌人。10日拂晓,华野司令部见东线我军猛烈发展,敌军已呈总崩溃之势,命令全线各部队立即实施总攻击和总追击。“全线战场于10日拂晓前后战斗的气氛更活跃起来,战斗的情绪更高涨沸腾,达于极高的高度。陈官庄及陈庄分别为十纵及四纵的勇士们插上了红旗,解决了敌人,于是全战场的敌军各部失却了指挥的中心,而四面八方强大的解放军又排山倒海压境而来,匪军的官兵们见大势已去,到处慌作一团,纷纷整师整团的放下武器要求投降。”(28)

9日夜22时,邱清泉分别打电话给70军军长邓军林、74军军长邱维达等,大喊大叫:“我没有办法了!你们自己打定主意突围吧!我放弃指挥权,马上离开指挥部。”挂了电话,邱清泉对杜聿明和掩蔽部中的其他官员们说:“现在陈庄三面被包围,只有西南方一个缺口可走,大家突出重围后,谁能到达南京,谁就向总统报告这次全败经过及今晚的情况。”说完,杜聿明、邱清泉等在副官、卫士的掩护下,在茫茫黑夜中四散逃命。他们出陈庄后,因人马拥挤,很快失去联络。邱清泉这时神经失常,到处乱跑,高声大叫:“共产党来了!”他被子弹击中,倒地毙命。72军军长余锦源率残部向十纵投降。邓军林、邱维达等在突围中被我军俘虏。原70军军长高吉人重伤在身,被部下抛弃。我军将他收容,送往后方医院治疗。高吉人隐瞒了身份,伤愈后逃跑了。

李弥离开杜聿明的掩蔽部后,不敢回兵团指挥部,随着溃散的部队东跑西跑,到处挨冷枪。他拿着指北针看方向,半夜才摸到9军3师师部所在地张庙堂。师长周藩希望李弥能领着大家冲出去,李弥疲劳不堪,躺倒就睡,对周藩等说:“你们都当过参谋长,还想不出办法吗?”周藩看到外面解放军已经突破他们的阵地,就要打到师部来,他与部下商量,大家都想投降。10日天亮,周藩写了请求投降的信,派人送给当面的解放军部队。中午得到我军答复:要3师立即投降,主官出来报到,部队放下武器集合,不得延误。李弥说:“他们要主官出去报到,你们哪一个愿意去?”他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不能死呀!我若能回去,一定照顾你们的家属,你们都可以放心。”周藩见他这样怕死,心想解放军知道他们的部队番号,他身为师长是跑不了的,索性自己去报到,给李弥逃脱的机会。他越过阵地向九纵的一位团长投降,整理自己残存的部下离开战场。李弥换上伤兵的衣服,混在人群中,乘天黑人乱逃跑。后来他竟辗转到达青岛,在那里上船逃脱,实在是万分侥幸。(29)

8军军长周开成就没那么走运。10日拂晓他带领军部的人向张庙堂以西逃跑,撞上了十纵29师87团。他以为是邱兵团72军的阵地,派卫士排长上前联络。那排长一到我军战士面前就当了俘虏,在战士命令下,回头向周开成等招手。周便在随从簇拥下走过来,卫士排长介绍:“这是我们军长。”我军战士说:“军长来了,欢迎。”周开成只得束手就擒。走了不远,解放军就给他找来马骑,一直把他送到纵队司令部。在那里周开成受到良好待遇,还吃了一顿面条。

再说9日夜里杜聿明与邱清泉失散后,带着副官和卫士十来人仓皇向北逃跑。跑到夏砦,躲进一条战壕。副官给他剃掉胡子,化装一番。他们看着解放军大部队从路上经过后,又向北跑。大约走了20里路,天色大亮。副官看到附近村庄都有解放军,问杜聿明是跑还是投降。杜聿明还想继续逃,正商量时,迎面来了两个解放军战士问:“你们是哪一部分?”副官瞎编说:“送俘虏的。”解放军看他们手里都有武器,端枪大喝。杜聿明等只好放下武器,被解放军战士带进村庄。

吃了一顿饱饭,杜聿明等被带到政治部门分别接受审查。负责审查的干部是四纵一位姓陈的政治部主任。询问杜聿明的身份,他自称是13兵团军需高文明。陈主任很有经验,笑着问道:“13兵团有几大处?请把处长的名字写出来。”杜聿明顿时傻了眼,手里拿着派克金笔写不出字来。陈主任看他使用的高级金笔和手表,就猜测他不是低级军官。向他交代政策说:“你们只要坦白交代,我们一律宽大,除了战犯杜聿明以外。”说完就命令战士把他们带到广场上,与大批13兵团的俘虏们一起听候处理。杜聿明看到许多熟悉的老部下,又羞愧,又恼火。羞愧的是打了败仗,无颜见部下;恼火的是落到俘虏群里,早晚会被揭发出来,与其被枪毙,还不如自己了结。乘我军战士不在身边,杜聿明捡起一块石头朝脑袋上砸,砸得皮破血流,自己也晕过去。

四纵的干部见俘虏们骚动不安,传说“总司令死了”。从俘虏中找到这位“高军需”,见他只是头上破了口子,还死不了,就为他包扎了伤口,单独关押起来。第二天陈主任再来问:“你叫什么名字?”杜聿明说:“你们已经知道了,何必再问呢?”他被送到四纵指挥部,陶勇司令员等对他以礼相待,但杜聿明态度消极,不愿谈任何问题。(30)1月11日,粟裕、陈士榘电告军委:“匪首杜聿明确已被我四纵俘虏,邱、李正继续搜查中。”(31)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到1949年1月10日下午胜利结束。华野经过四昼夜激战,全歼杜聿明集团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2个兵团部、8个军部、22个师、1个骑兵旅,共176 000人。华野仅伤亡17 870人。对比一下,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敌我双方伤亡比例为2. 8:1;第三阶段敌我伤亡对比为9.8:1。所以华野司令部称: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是收获最大与消耗较小的一个阶段”。

1月9日,蒋介石与杜聿明的电台失去联络后,他在日记上沉重地写道:“杜聿明部今晨已大半被共军消灭,闻尚有三万人自陈官庄西南突围,未知能否安全脱险,忧念无已。我前之所以不能为他人强逼下野者,为此杜部待援,我责未尽耳。”当杜聿明部被彻底消灭的信息传到南京,国民党上下人心震动。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从上海到南京求见蒋介石、宋美龄,蒋介石不敢见,只批示“杜已被俘,着速厚慰其家属”。曹秀清大为不满,便到总统府找蒋介石的原侍卫长、军务局局长俞济时,又哭又闹地说:“我丈夫身体有病,还要他率部突围,他走不动,突什么围呀!不是明明要他的命么?”在场的国民党官员看到家属的悲伤,个个感到寒心。(32)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作为重要战犯关押,“自被俘之日起,他一直是单独监禁的,不仅与外界极少接触,而且与其他著名战犯不通往来。1956年初,公安部设立战犯管理所,将全国重要战犯都集中到北京,进行学习改造,杜聿明也来到这里”。在管理所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杜所患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痼疾,终于逐渐好转、康复直到痊愈。在思想上,杜聿明逐渐地能够在再生之路上自觉迈进。195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特赦令,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罪犯,包括杜聿明在内的10名重要战犯被特赦,杜还作为代表在特赦大会上发言。1961年,杜聿明等7人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以后杜聿明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1年5月7日,病逝于北京。(33)

1955—1956年,杜聿明托人转信给在美国的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这时,杜家的人才知道杜聿明仍活在人间。1957年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总理派张文裕(杨振宁的老师)和夫人王承书作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祝贺。张文裕启程前,在功德林与杜聿明会晤,杜欣然给女婿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信:“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1963年,杜聿明夫人曹秀清谢辞女儿、女婿,离开美国。到北京与丈夫团聚,开始了新的生活(曹秀清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女儿、女婿将她从台湾接到美国去的)。(3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以及鲁中南、苏北、冀鲁豫等军区部队共60余万人。国民党参战的有徐州“剿总”的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约80万人。解放军以伤亡136 000人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主要战略集团,共歼灭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 000多人。在兵力和武器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我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英明决策,华野、中野密切配合,各部队首长卓越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的结果。而国民党方面统帅部一再改变决心,各兵团之间互不配合,见死不救,在陷入重围后人无斗志,乃至整师整团放下武器。这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武器和兵力多少,而是蒋介石的内战彻底失去人心的结果。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和华东战区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我军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武汉等地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蒋介石的骨干军事力量,使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1) 南京国防部:《华东战场作战指导检讨》。

(2)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关于淮海战役经过概述》。

(3) 20军司令部:《淮海战役纵队作战经过及主要经验汇集》。

(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60年初稿。

(5) 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载《淮海战役始末》,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37~38页。

(6) 魏煜焜:《第十六兵团就歼记》,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441页。

(7) 熊顺义:《孙元良兵团被歼经过》,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426页。

(8)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关于淮海战役经过概述》。

(9) 邓军林:《东打西突难逃罗网的第七十军》,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364页。

(10) 李曼村:《淮海战役中的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

(11) 20军司令部:《淮海战役纵队作战经过及主要经验汇集》。

(12) 《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资料选编》。

(13)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1页。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60年初稿。

(15)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16) 程藩斌:《陈官庄地区空投记》,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页。

(17) 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42页。

(18) 文强:《徐州“剿总”指挥部的混乱》,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93页。

(19) 华野司令部:《淮海战役阵中日记》。

(20)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18页。

(21) 南京国防部:《华东战场作战指导检讨》。

(22) 鸿鸣:《蒋家王朝》。

(23)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66页。

(24) 华野司令部:《淮海战役阵中日记》。

(25) 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42页。

(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27) 李汉萍:《邱清泉第二兵团覆没记》,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325页。

(28)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关于淮海战役经过概述》。

(29) 周藩:《掩护李弥化装潜逃概述》,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299页。

(30) 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50页。

(3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3辑第2册。

(32) 李以劻:《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被歼概述》,载《淮海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86页。

(33) 郑洞国等著:《杜聿明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34) 徐胜蓝、孟东明编著:《杨振宁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