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决战华东解放战争:生擒郝鹏举,欢迎起义!

决战华东解放战争:生擒郝鹏举,欢迎起义!

【摘要】:我方对郝鹏举的起义表示热烈欢迎,把郝鹏举请到临沂,盛宴款待,希望他能为国民党军和被收编的伪军作出表率,脱离内战,弃暗投明。1946年3月成立“军官教导团”,编有将校班、政治训练班、干部队、学生队,郝鹏举任团长。当时为了消除郝鹏举部的疑虑,我军就宣布不拆散他的部队,仍保留其基本建制和指挥系统。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郝鹏举认为国民党在军事上必胜无疑,暗中准备再度叛变。

陈诚部署“鲁南会战”——毛泽东指示诱敌深入——郝鹏举叛变投敌——朱克靖坚贞不屈——韦国清指挥讨郝战斗——陈毅怒斥郝鹏举

宿北、鲁南战役后,国民党军虽然遭受沉重打击,但在苏中、淮北方面,由于我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华中分局及后方机关也主动撤离,退到临沂地区。国民党军在遇到我军顽强抵抗后,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得到我军主动撤离的涟水、盐城等几座空城,占领了比较富庶的苏皖解放区。国民党统帅部认为,虽然他们损失了几个师的部队,但占领了苏北的大片土地,并把共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这是战略上的胜利。参谋总长陈诚当时在一个指令中说:“国军部队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战局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并判断“共军大势已去”,经过宿北、鲁南连续作战,共军伤亡损失一定很大。而且部队刚刚集中到鲁南,有不少是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临沂是山东解放区首府,共军必然全力死守。根据这些主观判断,蒋介石、陈诚等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集中重兵,迫使我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蒋介石对薛岳的指挥不放心,派陈诚亲临徐州以北的新安镇调兵遣将。

国民党军的部署是:以整编19军军长欧震指挥第11、25、59、64、65、74、83七个整编师和7军共20个旅,组成南线突击集团,自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分三路北犯临沂。中路以74、83两个主力师从郯城北上为主攻,由83师师长李天霞统一指挥。左路11、59、64师由11师师长胡琏指挥,右路25、65师由25师师长黄百韬指挥,为辅助攻击部队。北线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第12、46、73三个军(未整编)共九个师,由胶济路的明水、张店一线南下,乘虚袭击我后方莱芜、新泰、蒙阴地区,实行南北夹攻。同时从陇海线抽调王敬久集团集结于鲁西南地区,阻止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陈诚认为这个部署是十分稳妥的,他亲自督阵,声称:“党国成败,全看鲁南一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1)

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获悉国民党军即将大举进攻的消息,于1947年1月26日赶到鲁南前线的原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坐镇指挥。他们研究了敌情,当天电告中央军委:“我们可以集结50个团在鲁南决战,……我正商决先打敌右翼25、65两师,再引诱74师、11师北进再行歼灭。”27日毛泽东复电:“先打右翼较弱之敌很好。”“总以多打弱敌,孤立强敌为原则。”

毛泽东发出电报,又考虑了一天,觉得目前形势尚不明朗,作战行动不必操之过急。28日指示陈粟谭:“如果陈诚之进攻确将于二月上旬或中旬举行,我军似以待其进攻再打为有利:一可使我军获得充分休整时间;二可打敌立足未稳;三可连续作战歼灭多数之敌。但如敌进攻时间推至二月底或三月初,则我军自不宜等候太久。”

到了31日,毛泽东对鲁南决战的战略考虑基本成熟,他打电报给陈饶粟谭:“蒋介石企图于三月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以前击败我军。据南京息,蒋军日内即将进攻,似此甚有利于我在野战中大量歼敌。我军方针似宜诱敌深入,不但不先打陇海路,即敌进至郯(城)码(头)地区是否就打亦值得考虑,似宜待其进至郯码以北发起全力歼击,可连续打数个大歼灭战,使自己处于完全主动地位,丝毫不陷于被动(如打得太早即有打成胶着陷于被动可能)。究应如何,望按实情决定。此外,后方机关须迁至安全地点,临沂须准备万一失去。许世友、王建安野战军须立即组成,开至胶济路南待机歼敌,以对付蒋方南北夹击之计。总之,此次蒋军孤注一掷,我军必须有全盘计划,准备以连续作战歼灭其十个旅左右,便可彻底打破其进攻,而这是完全有把握的。”(2)毛泽东制订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甚至不惜放弃临沂,显示了极大的气魄,也给了陈毅等指挥员充分的机动空间。国民党统帅部以攻城掠地为胜利标志,而我军则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根本目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基本因素。

正当国民党军重兵压境,我军准备奋起迎战的时候,陈毅突然得到消息:原“华中民主联军”总司令郝鹏举叛变了。

1946年1月,当郝鹏举在面临被我军歼灭的压力下被迫投诚,他摆出一副“反对内战”的面孔,又是发表谈话,又是发出通电,斥责蒋介石的罪行,歌颂解放区的民主。我方对郝鹏举的起义表示热烈欢迎,把郝鹏举请到临沂,盛宴款待,希望他能为国民党军和被收编的伪军作出表率,脱离内战,弃暗投明。在解放区政府安排下,郝部开拔到莒县,进行整编改造。1946年3月成立“军官教导团”,编有将校班、政治训练班、干部队、学生队,郝鹏举任团长。我方派朱克靖同志和一些干部到郝部做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陈毅曾到教导团上课,为他们讲解革命道理。解放区对郝部实行优待政策,供应大米、白面,冬天的棉衣和香烟都满足供应。这种待遇超过了山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郝鹏举的部下也很受感动,各师团在驻地开展修路种树,为农民抢收小麦等劳动,都在《大众日报》上进行了报道。

但是郝鹏举这个反复无常、投机取巧的家伙本性没有改变。从本质上说他与共产党是完全不相容的。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存实力,这是旧军阀的惯用伎俩。虽然共产党对他是推诚相见,但他却一直存有戒心。当时为了消除郝鹏举部的疑虑,我军就宣布不拆散他的部队,仍保留其基本建制和指挥系统。只是改名为“华中民主联军”。而郝鹏举却暗中命令部下在驻地秘密修筑工事,不是为了防御国民党,而是防备新四军。他以为共产党会像军阀那样搞大鱼吃小鱼,但是大半年过去,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于是郝鹏举便暂且苟安一时,坐机待变。

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郝鹏举认为国民党在军事上必胜无疑,暗中准备再度叛变。他要制造机会,又要掩盖意图,表面上主动请战,要求将部队迁移到竹庭县(今江苏赣榆)境内,靠近国民党军控制区。7月11日,他在《大众日报》发表“对解放区的观感”一文,伪善地表示:“人民要我们流汗,我们就流汗;人民要我们流血,我们就流血。”“全军愿与八路军、新四军携手并肩,作神圣的自卫战争。”国民党方面加紧对郝鹏举的拉拢,8月,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先后派郝的旧部李克昌、李笠雨等前去说降,郝鹏举老奸巨猾,不急于表态,而是采取更蛊惑人心的办法,多次公开表白其革命的“决心”。9月5日他发表通电,驳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关于他已“率部反正,与共军激战”的广播和传单,发誓“头可断,血可流;此心如冰洁,此志如玉坚”。然而在信誓旦旦表白的背后,郝鹏举却与国民党方面加紧勾结,寻找叛变的时机。

对于郝鹏举部的动向,我方已有所察觉。陈毅为此曾向中央请示处理办法,中央指示对其采取宽大和来去自由的政策,让他们自己选择前途。陈毅亲自到莒县郝部驻地,晓以大义,陈以利害,劝其坚定立场,不要作违背良心和历史潮流的事情。随后,陈毅满足郝鹏举的要求,将他的部队调到东海前方,不改变其优厚待遇,任其选择出路。在郝部作政治思想改造工作的山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朱克靖等也随其行动。当时陈毅和山东解放区领导对郝鹏举是仁至义尽的,新四军张云逸副军长和渤海军区代表访问民主联军总部,对其表示慰问和争取;9月中旬,中共华东局代表舒同也到郝部出席中秋聚餐会。

9月中旬,两淮战事激烈,国民党74师占领淮阴,华中分局后方机关撤至鲁南,华中野战军主力也主动北上。郝鹏举认为国民党军队连连取胜,而我军形势极为不利,于是加紧与国民党徐州方面的勾结,随时准备投降国民党。(3)

1947年1月9日,郝鹏举借起义一周年的纪念活动,一面致电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伪善地表示:“我们在解放区得到军民的热烈爱护与帮助,尤其他们常从一百里外给我们送给养、柴草,真正使我们万分地感激与兴奋。”另一方面,他调集军队,准备军需辎重,接走莒县中楼村的部队眷属,加紧了叛变投蒋的行动。他邀请陈毅出席纪念会,图谋不轨。陈毅提高了警惕,没有赴会。郝鹏举去见陈毅,询问对局势的看法,实际上是作最后的决定。陈毅回忆说:“汉奸郝鹏举,他叛变前几天来找我,他说:‘延安报纸说消灭这么多敌人,俘虏这么多军长、师长和旅长,我认为这是战役、战斗上的胜利;蒋介石已占领我们二百多座城市,这是战略上的胜利。’意思是我们不行,蒋介石靠得住。我说:‘我不是军事教员,但是许多军长、师长让人家抓去了,不会与战略无关,世界上没有这种战略,我们失去的二百多座城市很快就可恢复的。’他不相信我的话,回去后没几天就叛变了。”(4)

1947年1月23日,正当陈诚到徐州前线部署向鲁南解放区大举进攻前夕,郝鹏举认为叛变的时机成熟,他暗中接受了薛岳委任的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42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发动叛乱。26日,他诱捕了朱克靖及中共联络人员康宁等四人,当天夜里率部投向海州城下蒋管区。1月27日,郝鹏举发表反共通电,宣布“还军于国”,公开叛变投降蒋介石。他到徐州拜见陈诚、薛岳,表示效忠。并将朱克靖等同志献给国民党当局,邀功请赏。

朱克靖是我党老资格的统战工作者,湖南醴陵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入党,1923年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他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到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新四军北上抗日到苏中开辟根据地,朱克靖受陈毅委托去泰州,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等与新四军合作。电影“东进序曲”就是反映这段历史。抗战期间他一直从事统一战线和瓦解伪军工作,卓有成效。1946年策动郝鹏举起义后,他就一直留在郝部,从事统战和改造工作。郝鹏举的背信弃义,使朱克靖等落入魔掌。国民党当局将他们押往南京,让新闻记者前来采访,想从这些共产党人的口中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朱克靖等同志面对记者的拍照与提问,除了谈自己的个人经历外,拒绝回答其他问题,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尊严和气节。国民党当局无计可施,于1947年10月将朱克靖等秘密杀害。

当郝鹏举叛变时,我方的部分干部杀出重围脱险,向陈毅报告了消息。国民党当局的报纸广播大肆吹嘘,得意洋洋。我军将士义愤填膺,决心彻底消灭这个反复无常的汉奸军阀。2月4日,陈粟谭报告中央军委:“郝部叛变,架走朱克靖及干部随从共七人,其余干部二十余在郝部叛变时据屋坚决抗击,叛军退去,得安全回来。故除朱等七人被架去献交国方外,余无损失。郝部后方计千人,均被我解除武装。郝部叛后,顽方委以42集团军兼鲁南绥靖分署的名义,但不让郝部进海州,驱其赴前线作战。郝部逃亡甚多,内部对郝之叛变不诚者甚众。我们拟郝部北进时予以歼灭战,但不因之妨害我们的主要的歼灭薛、陈部队的任务。”(5)

郝鹏举在徐州极力向国民党当局献媚,对记者发表谈话,污蔑共产党和解放区,并发表致解放区军民的“公开信”,进行策反。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再捞一把,从国民党方面得到武器装备的补充,扩大自己的实力。他请求薛岳让他的部队开到后方进行整补,不料国民党人可不像共产党人对他那样宽厚。蒋介石、陈诚历来是不信任叛徒的。尤其像郝鹏举这样的军阀、伪军,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还会再叛变。所以国民党利用郝鹏举叛变制造舆论,达到宣传目的后,就把面孔一板,命令郝鹏举部到海州以西的房山集进行点验,既没发给军装,也不给任何新式武器装备,只是补充了少数粮食(其中不少是粗粮),就将他们派往海州前线白塔埠地区,充当进攻解放区的炮灰。郝鹏举的部下在解放区养了一年,好吃好喝,没有参加过任何战斗,却被国民党毫不留情地赶上火线送死,上下一片抱怨,人无斗志。郝鹏举如同打掉牙往肚里咽,后悔也来不及了。

1月31日,国民党军各部开始行动。陈诚指挥的南线敌军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向临沂方向进攻。为了避免被我军歼灭,国民党军各部之间靠得很紧,每推进到一个地区,马上加强工事,不给我军以各个歼灭的机会。陈毅、粟裕分析了敌情,感到海州方向的敌军实力稍弱,可以先打掉这一路。2月3日他们向各部队下达作战预令,4日他们请示中央军委,提出三个作战方案。第一案是“以韦(国清)纵队进攻白塔埠附近之郝部,威胁海州,以吸引25师之东援,或74、83及11师等部之北进,而后集全力首先歼灭其好打的一路,再歼灭其第二路。”

当时,韦国清的第二纵队驻守在白塔埠以北40里的沙河镇一带。2月4日接到野战军总部命令,要二纵以疾进之势,歼灭郝部,造成威胁海州之敌的声势。我军干部战士对郝鹏举早已深恶痛绝,接到命令后,二纵上下士气高昂。韦国清司令员于6日下达命令:4师向白塔埠东北的上庄进攻,6师向白塔埠西北的董马庄、蔷薇村进攻,然后迂回至白塔埠南,切断郝部后路。5师则向白塔埠以西的陇海线驼峰地区进攻,阻止国民党军东援,保障4师、6师战斗的顺利进行。

6日黄昏,二纵各部分头行动。由于时间太紧,我军对敌情尚不清楚,只知道白塔埠一带有敌人,但郝鹏举的三个师驻在哪里,具体的情况都不知道。韦国清决定出奇制胜,乘郝鹏举还没做好准备,一下砸烂他。韦国清命令各师搜索前进,靠抓俘虏了解情况,组织战斗。

朱绍清师长率领4师三个团乘着夜色向南行进。他命令11团向东歼灭鸭当(今江苏东海县叶荡村)之敌,切断郝部与海州之敌的联系。10团作为主攻部队沿董马庄、蔷薇村一线南下,进攻白塔埠。12团为预备队,待敌情查明后再投入战斗。夜里21时,10团占领高庄,俘虏郝部几个士兵。从口供中得知郝部2师在马小埠,郝鹏举的司令部和4师在白塔埠。朱师长命令10团带上配属的山炮连全力进攻马小埠,10团以两个营从东、西两面发起进攻,将敌军逐步压缩,加以歼灭。这时,12团5个连以急行军赶来参战,一下冲到小埠村前。敌军发起反冲锋,企图夺路而逃,我军将敌人打回去,到7日天亮,架起炮轰击村子。敌军溃逃,被4师全部消灭。

滕海清师长率领6师直插白塔埠。先头部队17团进至董马庄,敌军已经逃跑。17团继续前进赶到蔷薇村,从东北角突入。郝部还没来得及修工事,一触即溃。一部分残敌占据村西南院落固守,因地形开阔,我军一次攻击未成,果断变换攻击点,实行爆破,敌军乘天黑逃窜。这时,4师11团从鸭当向白塔埠以南迂回,与6师部队会合于白塔埠村南。7日白天即向白塔埠发起攻击。我军集中炮火猛轰村子,敌军于黄昏前实施突围,我军分路围歼敌军,将其消灭于白塔埠、前后小埠之间的旷野里。

4师战士抢先冲到郝鹏举的司令部,喝令敌军投降。当战士们冲进郝鹏举的房间时,只见郝鹏举惊慌失措,连连向我军战士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样,二纵用一昼夜时间,干脆利落地全歼郝鹏举部,共歼灭、俘虏敌军5 000余人。4师俘虏郝鹏举以下2 700多人,机枪、步枪1 800余支,迫击炮20门,子弹16万发。5师、6师也有相当的缴获。7日夜里,韦国清指挥二纵北撤,战斗胜利结束。(6)

讨郝战斗的胜利,在政治上影响很大。解放区军民拍手称快,国民党军则受到震慑。陈毅得到二纵生擒郝鹏举的战报后,感到胸中出了一口闷气,当即提笔写下《示郝鹏举》一诗,训斥郝鹏举:

教尔作人不作人,

教尔不苟竟狗苟。

而今俯首尔就擒,

仍自教尔分人狗。(7)

郝鹏举被擒后,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人民的惩罚,他请求陈毅能接见他一次,表示他的悔罪。陈毅答应了他的请求,接见了郝鹏举。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见面,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场触及灵魂的对话。华东野战军参谋张剑在座,作了详细纪录。1947年2月26日的《大众日报》以《陈军长赐见郝鹏举谈话记》为题,发表了以下的报道:

背叛人民的郝鹏举,于2月13日被押解至临沂附近某村,要求谒见新四军军长陈毅将军,陈军长仍以宽大态度赐予接谈。记者在旁参加,兹将谈话经过报道如下:

郝鹏举见着陈军长,即说:“万分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军长,今天能见军长一面,虽死无憾,不知军长能原谅我吗?”

陈军长答:“请坐下慢慢谈。”

郝此时手足无所措,感愧交集,眼泪夺眶而出。

陈军长问:“你到过徐州,见着陈诚吗?”

郝:“到过徐州,见着陈诚,只谈了两个小时。”

陈:“你见着蒋介石吗?”

郝:“没有。”

陈:“你与陈诚谈些什么?”

郝:“谈战局,薛岳也在座。”

陈:“陈、薛对战局的意见怎样?”

郝说:“陈诚说山东会战是国军成败关键,要我率部参加。”

陈:“他们有信心吗?”

郝:“我看他们信心是不够的,因为他们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各路部队均怕侧翼暴露和后路被切断,且半年来失败太多,故均无信心,而且都知道即使进了临沂,仍不能解决问题。”

陈:“难道让你出任鲁南绥靖司令,你反有信心?”

郝长声叹气:“唉!陈诚向我说,42集团军番号仅系一个号召,因为国军战区及集团军番号均已取消,要我以后只用鲁南绥靖分区司令的名义指挥,我便知道上了当,不过是要我以一个孤弱部队死在鲁南。我要求后调整训,他们不答应,我不便多提。”

陈:“陈、薛对你们部队的补充如何?”

郝又长声叹气回答:“我29当天(按:系1月29日,即郝叛变后第三天)由徐州经海州返部后,一、部队不准进驻海州城;二、立即奉令接防白塔埠,并担任进剿任务;三、部队未领到经费,仅由段霖茂(按:系蒋55师师长,现率预4旅驻海州地区)暂借一部分,又不够用,且取款手续太烦,领不到款改领军米,又论包不论斤,实际每包一百三、四十斤,但仍照二百斤算,所以部队吃不饱。吃烟、穿鞋更谈不到。报到一年来在解放区衣食毫无顾虑,样样满足,领款手续简便,且待遇较新四军、八路军更好,比之国民党待我真有天壤之别。所以部队将士均不满意我投蒋行为。到2月6日晚发生情况时(按:即人民解放军讨伐郝逆时),部队便迅速放下武器。诸葛亮所说攻心为上的战术,我这一回算是亲身领受。”

陈:“那么为什么你要投蒋呢?”

郝悔恨叹气:“由于我立场不稳,上了蒋介石政治诱惑的当呀。”

陈:“你说是被骗投蒋,为何又枪杀我派去的几名联络人员,为什么不完全送回?”

郝:“这完全是我受部下少数坏分子的劫持,企图以此向蒋、陈报功,这是我的罪过,我不能约束部下。当投蒋前后数日内,我受良心责备,十分痛苦,真像古人所说的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总之,一切由我负责,政治上已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军长给我任何处分,我都接受。”

陈军长态度很温和:“你讲完了你的意思,我在这里可以告诉你数点:第一,去年6月以前,我们是想以民主自觉的原则说服你们接受八路军、新四军的建军经验,把你们这支旧式部队改造成为一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武装,无奈百般说服劝导,你们都不能接受。到了去年6月以后,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逆谋已露,自卫战争不能避免,我知道你们部队改造已无希望,中共中央来电要我对你们的部队采取一贯的宽大政策,即不用武力强迫改造,我为了忠实执行中共中央对起义部队‘来则欢迎,去则欢送’的民主自愿的政策,故把你们部队由解放区中心区调到东海边境,这你很明白,是让你自己选择自己的前途。假如要用武力解决你们或者要保留你们,是毫不困难的,让你们开到边境,且于开到边境后各种待遇不变,无非希望你们觉悟,向服务人民方面转变。这个意思很清楚,很明白,而且非常大度优容,公正无私。到今天,我看你们部队任何人不能否认这一点。”

郝频频点首说:“无论是解放区党政军民,无论是中共中央或军长个人,一贯对我们是爱护的,这是事实。”

陈:“那么为什么你投蒋后却说中共监视你们很严?又说我方无控制能力,故你们能安全投蒋,这是什么意思?”

郝:“那是中央社广播的,造谣。”

陈:“到了去年9月两淮失守前后,蒋、薛与你们的勾结我屡有所闻,且知道得很清楚。我又派人,又写信,又用电报,屡次劝你们不要丧失人格,背叛人民。我对于你们更是万分优容,不咎既往。到了今年1月中,你们擅自将部队南调,开至海州城下,我知道你们与蒋、薛的密谋又起,又立即劝告你们应站在人民方面方有出路,投蒋不过是替蒋介石增加一个独裁的殉葬品,你们仍毫不觉悟。我知道已无希望,但仍然申言只要你们不公开投蒋,我决不以一兵一卒相加。不意,你们最后竟寻死路,公开背叛人民,公开投降人民公敌蒋介石,这于解放区并无什么损失,故我们并不重视你投蒋的事。但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我仍然在最后一分钟下了一道警告给你,要你们部队迅速远离内战战场,不要向解放区进攻。但你们硬不听话,敢于在2月初即参加前线进攻,我这时才派部队迎击,一昼夜即捉你过来。我在这里明白告诉你,对于你们拖走部队是料定了的!我又可以告诉你,对于你们拖走部队时,竟捕杀我派去的联络人员,则出乎我之意料!因为我不料人之无良竟到了这种地步!”

郝俯首点头,顿足叹息作答:“对于临走捉杀军长派来之联络员一事,完全是禽兽行为,本人不知道,是部下干的。我不能控制部下,罪该万死。”

陈:“从你叛变到被俘,前后仅11日,这证明了干民主事业的需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凡投机取巧必致身败名裂,最后难逃人民的惩罚。你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示范,这是第一;又证明了一支旧式的军阀部队不经过彻底改造,绝不能担负伟大的民主斗争任务,这是第二;又从事实上证明从美帝国主义到蒋介石到陈诚、薛岳等人惨败之余,转而求之于你郝鹏举去参加,你们之间的关系太丑恶了,因而力量是更腐朽了,故不堪一击;又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基于正义和爱国自卫,故名正言顺,力量伟大,一出手你们就纷纷落马,这是第三。以上这些教训,对于任何人都有用处,恐怕对美蒋及你作用最大。”

“目前你既然到了此地,一切应由人民处理。还能够保全、能够宽恕的地方,人民定可准予考虑。不过你做的事太坏,太对不起人民,太违反人情,再次背叛国家民族,罪恶实在太大,要看人民是否能宽恕你。我立刻派人送你到后方去,听候发落好了。”

陈军长谈话至此,即令退,郝俯首辞出,连呼:“一切由我负责,我太对不起人民,对不起中共,对不起军长……”

延安的《解放日报》于2月16日发表社论《郝鹏举事件的教训》,指出像郝鹏举这样的反复无常、奸猾狡诈的军阀,其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他宣布退出内战时,我方对他进行了仁至义尽的争取。但是一支旧军队不经过彻底的改造,仅仅换个名义或宣布“起义”,是不会变成真正的人民军队的,遇到紧急关头,他们就会叛变革命。通过郝鹏举事件,我们也可以吸取教训。

1947年5月,蒋介石向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我军为了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实行有计划的撤退。鲁南机关向渤海军区转移,郝鹏举也被押解随行。这个狡猾的家伙以为时机已到,寻机逃跑。一天当部队撤至小清河边准备渡河时,突然遭遇国民党飞机轰炸。郝鹏举乘大家隐蔽时跃起逃遁,被我军战士开枪击毙。这个军阀、汉奸、叛徒,就这样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9页。

(3) 王成斌主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7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4) 陈毅:《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504页。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2辑第1册。

(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解放战争战史》,1952年初稿。

(7) 刘树发主编:《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