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鲁南战役:快速纵队覆灭,解放战争成果

鲁南战役:快速纵队覆灭,解放战争成果

【摘要】:西线是马励武的26师附第1快速纵队突前到峄县以东,准备进攻临沂。26师的师部位于马家庄,配属的第1快速纵队、炮5团作为总预备队随军前进。陈毅、粟裕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指示,12月23日定下鲁南作战的决心后,即下令一纵、8师、华野1师秘密兼程北上,会同由鲁中调到鲁南的4、9师及正在抵御国民党26师的10师、滨海警备旅等部队,准备歼灭国民党军26师及第1快速纵队。

确定鲁南歼敌的作战方针——国民党军的“快速纵队”——马励武回后方过年——坦克陷入沼泽地——陈毅赋诗庆胜利——总结打坦克战术——峄县攻坚生擒马励武——再克枣庄——鲁南战役胜利的意义

宿北之战,国民党军遭受沉重打击。1946年12月下旬,陈诚飞到徐州,与薛岳等研究作战方案,仍坚持进攻鲁南的既定方针。他们认为:74师等组成的东线兵团连续占领盐城、涟水,华中共军已经失去根据地,只能向鲁南方向撤退。山东在国共双方的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陕北虽然是中共中央所在,但地瘠民贫,难以持久。东北共军虽然力量强大,但地处边远,对关内局势影响不大。“只有山东军区,地当中国心脏,山东半岛深入海中,沂蒙、崂山等山脉绵亘起伏于其间,地形错综复杂共军自称前后经营达八年,根深蒂固。加以烟台、龙口与旅大仅一水之隔,易得外援,因此山东便成为共军最优良同时也可能守得最久的根据地。山东之得失,在国内战局中,也便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国民党统帅部判断:在苏北失守后,陈毅必然要坚守山东。而国民党军则以“攻其所必守”的战略,与我军决战。(1)

这时,国民党军分布的态势为:南线的两大主力11师在宿迁,74师在陈师庵,隔运河、六塘河与华野6师、九纵、山野二纵、7师对峙。国民党7军在泗阳、28师在涟水作二线部队。西线是马励武的26师附第1快速纵队突前到峄县以东,准备进攻临沂。周毓英的51师在枣庄,冯治安的77、59师在台儿庄。因宿北之战刚结束,各部都暂时停止行动,未敢轻进。

宿北战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陈毅、粟裕等指挥员在研究考虑下一步的作战方案。12月19日,陈毅、粟裕得到情报: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命令74师向沭阳进攻,企图与7军、11师夹击我军。华野在淮北与74师几次交锋,恨透了这个敌人,当时上下都有一股情绪,要与74师决一死战,报淮阴、涟水之仇。所以陈毅、粟裕当天请示中央军委,要求回师消灭74师,此后视情况回援鲁南或向西进军。毛泽东20日回电:“74师向沭阳前进,先打该师,甚为必要。只要有好仗打,在内线多歼灭几部分敌人再转外线作战更为有利。”

然而并非所有的领导人都同意打74师,在临沂的黎玉、张云逸马上电告中央,请求主力回援鲁南。山野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于12月22日联名给中央发了一封长电,要求调山野主力一纵、8师回援鲁南,待鲁南局势稳定后,再配合华野合歼苏北之敌。陈士榘一面发报,一面打电话向陈毅汇报。陈毅对参谋长越过他这个司令员向中央发报十分不满,在电话里发脾气:“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向党中央告我的状!”陈士榘见老总发火,连忙解释他这样做是出于对全局的考虑,并不是闹个人意见。(2)

陈毅虽然发火,冷静下来后便与粟裕研究情况。已经等了三天,74师不见动静。而鲁南之敌又向前推进,迫近临沂、郯城,企图切断我军主力与鲁南解放区的联系。陈毅、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改变决心,12月24日他们请示中央:“我为应付今后苏鲁敌人之南北夹击,必须先击破一面,故不再等74师进,决即集中主力彻底歼灭鲁南之敌,攻占台、枣、峄之线。”同时电告山东的张云逸、黎玉:“74师迟拔,我决放弃歼击,留部队钳制,大军回援鲁南。”陈毅、粟裕命令一纵当天夜里全部北上,陶勇的1师西进。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返回临沂,张云逸组织山东部队阻击敌人保卫临沂,陈士榘、唐亮到新安镇指挥一纵、8师进攻冯治安部。各部得到命令,立即开始分头行动。

毛泽东收到陈毅的电报,基本同意先打鲁南之敌,但觉得部署有些不妥,24日夜间指示陈、粟:“主力似不宜分散,如放弃74师不打,似宜集中25个团(包括4师、9师、十纵、警旅在内)于鲁南地区歼灭26师,迫退冯治安部,然后相机出淮北较为有利。”第二天毛泽东再次指示陈、粟:“鲁南战役关系全局,此战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全失亦有办法恢复。你们必须集中第一、第六、第八、第四、第九、第十各师及一纵、警旅等部,并有必要之部署准备时间,以期打一比宿北更大的歼灭战。第一仗似以打二十六师三个旅为适宜,因该师系鲁南主力,该师被歼,全局好转,若先打冯部,则恐一时不能解决鲁南问题。究应如何,望根据具体情况处理。”(3)

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了战局的关键,提出先打马励武的26师,不仅要求陈毅集中山野、华野主力,而且要求将王建安的鲁中部队也调来参战。这样,我军集中的兵力比宿北战役还多,胜利就更有保障。粟裕仔细阅读了毛泽东的电报,明确地理解了毛泽东的意图。他回忆说:“经过这样一个反复酝酿的过程,加深了我们对于在鲁南作战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要在鲁南作战,使鲁南获得巩固,实际上是指出了今后的一定时期,山东将是华东的主要战场。如果继宿北战役之后再在鲁南打一个大歼灭战,不仅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使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完全会合,而且能为今后在山东作战创造良好的战场条件。鲁南巩固了,以后南下、北上或西进,我军都会取得行动的自由。如果分兵进入淮北,远离后方,不仅需要作好充分准备才能行动,而且不一定能调动进攻鲁南和苏北之敌回援。”(4)

马励武的26师作为国民党军进攻临沂的主力,此刻进至峄县以东的向城、尚岩、傅山口一带。26师的师部位于马家庄,配属的第1快速纵队、炮5团作为总预备队随军前进。左路周毓英的51师在枣庄、郭里集一带;右路冯治安部的77、59师位于台儿庄以东的兰陵等地。两侧的部队显得滞后,使26师位置突出。薛岳的意图是想利用鲁南平坦的地形,以26师为主,发挥机械化兵团的突击能力,求得迅速侵占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配合淮北的李延年集团消灭我山野、华野主力。宿北战役结束后,马励武见自己位置突出,距离峄县约有百里,两侧没有配合的部队,感觉有危险,于是停止进攻,就地构筑防御工事。但是薛岳仍然命令26师继续东进,马励武只好派出部队四下袭扰,侦察共军主力行动,实际上按兵不动。

陈毅、粟裕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指示,12月23日定下鲁南作战的决心后,即下令一纵、8师、华野1师秘密兼程北上,会同由鲁中调到鲁南的4、9师及正在抵御国民党26师的10师、滨海警备旅等部队,准备歼灭国民党军26师及第1快速纵队。另以韦国清的二纵、华野6师、九纵等部队,由谭震林指挥,在沭阳地区防御74、11师,防止南线国民党军北上,以保证鲁南战役的进行。12月30日,在北上行军途中,各部队接近集结地域前,陈毅主持召开了各师、纵队首长参加的野战军作战会议。会上介绍了敌情,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鲁南战役的指示,进行了具体的作战部署。陈毅在会上讲话,特别强调了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性,要求山野、华野加强团结、密切协同,主动支援,打好这一仗。

为了便于指挥,陈毅、粟裕决定将参战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右纵队以山野8、9、10师、滨海警备旅等组成,共12个团,由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鲁南军区政委傅秋涛等指挥,首先歼灭傅山口、太子堂地区的26师44旅,切断26师向峄县、枣庄方向的退路,阻击来援之敌。尔后攻取向城,配合左纵队消灭26师师部及快速纵队。左纵队以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1师组成,共15个团,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负责歼灭卞庄之敌,然后在右纵队配合下围歼26师169旅和快速纵队。鲁南第3军分区武装负责监视外围敌人,保证战役顺利进行。作战命令规定,各部队于1947年1月1日拂晓进入指定集结地域,1月2日24时发起攻击。

马励武不是傻瓜,从12月28日起,他的侦察分队不断向他报告有共军主力部队向鲁南方向运动的消息,获悉的共军部队番号有11个师(当然不一定准确)。马励武预感大战即将来临,为摆脱孤军深入的不利局面,他向薛岳报告,请求退回峄县。薛岳不信,仍然命令26师继续前进。马励武无奈,只好召集部下会议,部署收缩阵地,以马家庄为中心,构成一个东西25公里的狭长防御阵地。以快速纵队的坦克往返巡逻,作机动增援部队。但是马励武内心依然是骄横自负,认为有快速纵队的优势装备,不怕共军的进攻。

第1快速纵队,是国民党军中少有的机械化部队。1942年抗战中期,蒋介石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在昆明组建国民党第一支坦克部队。一个营的官兵被送到印度的新德里,由美军顾问开办战车训练队进行正规化训练。然后配备美式坦克,成立坦克1营参加滇缅公路作战。三年间他们在与日本军队的作战中勇敢冲锋,从未打过败仗,受到美军顾问的称赞和尊重。抗战结束后,蒋介石用缴获的日军轻型坦克组建两个团,与坦克1营合并为第1快速纵队,任命其次子蒋纬国指挥。蒋纬国身份特殊,并不亲临前线,此时正在徐州。随同26师行动的快速纵队由步兵第80旅、炮兵第5团、坦克第1团1营、搜索营、工兵营、汽车团等部队组成。坦克1营有美式中型、轻型坦克36辆,士兵的军装、皮靴、用具都是完全美式装备,论技术、战斗力、速度都是国民党军中第一流的。因而快速纵队的官兵们都带着一股傲气,根本不把土里土气的共军放在眼里。

马励武预料共军会在12月30、31日左右发动进攻,命令各部摆好了架势,准备大打。谁知三天过去,到了1947年的元旦,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全无一点战争迹象。马励武松了一口气,认为几天之内可能不会有什么意外。于是元旦上午他在师部与同僚会餐,然后把部队交给副师长曹玉珩和参谋长,自己回峄县后方过年去了。1月2日,他在峄县会见了27军军长李玉堂,同他交换了情况,晚上回到26师的后方司令部,照样吃喝一通,然后观看京剧风波亭》。看到岳飞就要被害,心里正不舒服,突然李玉堂打来紧急电话,劈头一句就是:“前方打起来啦!”(5)

1947年1月2日22时,我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8师以主力22团进攻尚岩。这里是26师44旅一个营防守,工事比较坚固。村外有土围墙、鹿砦和突出地堡,围墙上有射击孔。村子里以独立房屋构成核心工事,可以交叉火力,节节抗击。22团3营战士从西南角连续三次爆破,炸开鹿砦,后续部队奋勇突破,占领突破口。与敌军展开巷战。敌军盘踞村东头工事顽抗,从马家庄方向开来几辆坦克增援。但是坦克在水沟边上不能前进,只能向村里打炮。我军不为所动,坚持攻击。村里的敌军终于顶不住,除少数逃跑,大部被歼。尚岩被8师占领。敌军坦克见势不妙,也调头退回马家庄。

一纵从东面向卞庄进攻。在宿北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军大炮,此时为我军发挥了作用。当时敌军凭借一个小山丘的阵地顽强抵抗,一纵炮兵奉命射击。炮手墙龙是原69师士兵,宿北战役后刚刚被补入我军。他与观测兵配合,测得敌军阵地距离为3 350米,他连放8发,发发命中敌军地堡。老战士们都为他的高超技术叫好。一纵很快拿下卞庄。其他各部队的进攻也十分猛烈,到3日清晨,鲁中10师攻占平山,9师占领石城崮,滨海警备旅占领石龙山,完全控制了北面的制高点,马家庄、傅山口之敌完全处于我军炮火控制之下。陶勇指挥1师勇猛穿插,攻克洪山、兰陵等村镇,切断了南面冯治安部与26师的联系。

马励武得知前方打起来后,马上用电话与马家庄师部联系。电话已被切断,于是他只好用报话机与曹副师长联络。3日早晨,马励武带领两个连乘上卡车,准备返回前线,路上遇见侦察部队说前方战事激烈,乘车极不安全。马励武只好返回峄县向薛岳报告,请求将26师、快速纵队撤回峄县。薛岳允许后,马励武用李玉堂的指挥系统同前方保持联络,命令26师残部在快速纵队掩护下向西撤退。

马励武原有撤退方案,万一战事不利,他让坦克在部队周围巡回作战,掩护部队乘卡车沿公路撤退。他把这种战术称为“肉泥战”,共军的血肉之躯总是抵挡不了钢铁的坦克,再加上天空中飞机掩护,撤退是能够成功的。

谁知4日天气骤变,雨雪交加,乌云密布。国民党空军的飞机无法出动,26师残部和快速纵队一早就开始夺路突围。我军从缴获的报话机中侦听到国民党军撤退的行动路线,粟裕命令各部队迅速出击,合围敌军。参谋人员看天气太坏,来问粟裕作战计划有无改变?粟裕说:“不变!这是天老爷在帮我们的忙。雨雪交加,道路难行,会把重型装备陷在那里,敌人就更难逃脱了。”鲁中军区部队接到命令,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战士们抓起两块煎饼,扛着枪边吃边赶路。出了庄子,漫天大雾像伙房刚刚揭开蒸笼盖,白茫茫什么也看不清。雨雪融化在地面上,到处是又黏又稠的泥浆。行军的队伍里只听到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扑喇扑喇的脚步声。不时有人摔倒,滚上一身烂泥。队伍越走越快,很快来到大路上。等雾散开大家一看,真是前所未见的壮观场面啊!

此时,陶勇的1师已与北面右纵队鲁南10师的部队会合,占领了四马寨,堵住了敌军逃向峄县的道路。北面山野8师、9师、滨海警备旅分别向马家庄、太子堂、陈家桥突击,南面华野1师主力向作字沟突击,东面一纵向马家鱼沟突击,将26师和快速纵队包围在作字沟到漏汁湖一块狭小的地域内。漏汁湖是南北八、九里宽的一片洼地,水沟交叉,干旱时是平原,雨雪一泡,土地就像海绵一样泥泞松软,成了一片沼泽地。国民党军慌乱地向西突围,坦克、卡车、重炮拥挤在一起,谁都想抢先跑掉。他们等不及排成队伍沿公路开进,而是将坦克、卡车开进道路两侧的田野,成三路、四路平行开进。前边的卡车和坦克很快陷入泥沼,后边的被堵住,不断鸣着喇叭。步兵穿行卡车、坦克之间,拥挤不堪,国民党军完全陷入混乱。我军各部队如下山猛虎,呐喊着冲入敌阵。分割围歼26师和快速纵队。26师副师长曹玉珩和参谋长带领7辆坦克冲在最前面,侥幸逃出重围。后面的坦克都陷入泥沼,任凭驾驶员加大马力,坦克吼叫挣扎,越陷越深。射击手们不断转动炮塔,向四周扫射,但坦克死角很大,我军战士迅速接近,与敌军短兵相接。有的用炸药包、手榴弹炸坦克,有的奋勇爬了上去,扯断通讯天线、折射镜,有的用铁镐又砸又敲,有的找到通气口将步枪伸进去射击。有的抱来高粱秆,点火烧坦克。里面的驾驶员受不了,只好爬出来投降。

一些明智的国民党军官,眼看无法逃脱,也无法抵抗,就下令部队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其中有26师的副旅长丁孑夫、团长王景星等。快速纵队239团团长陈维金下令吹集合号,率领全团放下武器。这些举动受到官兵的赞同,从而避免了无价值的牺牲。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到15时,国民党军26师44、169旅全部,第1快速纵队战车营、工兵营、炮5团、运输团及80旅两个步兵团共3万多人被我军全歼,缴获坦克24辆和美式重炮数十门、卡车200多辆。鲁南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

硝烟散去,战场上一片胜利的欢乐景象。战士、民工在收缴战利品。我军记者看到“十余辆卡车牵引着野炮和榴弹炮,炮弹堆满到车篷帆布顶。吉普车装满各种子弹,也有数辆装载着大米和美国制造的罐头、饼干、糖果之类的。再向南瞭望,原野上好像布满了无数的黑点。向前走去,在广阔的七里多路的平面上,都是敌人留下来的物资。在这些装运的卡车侧旁,有的写着汽车队的符号,有的用白漆写着‘炮5团’的字样。一个刚解放过来的蒋军告诉我们:‘卡车拉的重炮,这次战斗一炮也没打,就送到贵军手里了。’几个站在坦克前的八路军战士用幽默的语句议论着:‘老蒋又把山炮、野炮、坦克送来了。’”干部、战士们在分拣堆积如山的炮弹、子弹、军用物品,要把这些军火马上补充到各部队,用于下个阶段的作战。战士们看着炮弹作难,上面标的都是英文,不知道做什么用。干部中有懂一点英文的,派上了用场。他们把有“H”记号的穿甲弹和有“F”记号的燃烧弹分开放,然后根据炮的型号分配。这些刚送来的炮弹,没过几天,在攻打峄县、枣庄的战斗中又都打回到国民党军的头上。这对“运输队长”蒋介石真是绝妙的讽刺。

山野10师的战士们在泥塘边拖拉坦克。原蒋军驾驶员在坦克里面加大马力,坦克发出阵阵吼声。20多个战士在后面使劲推,但由于坦克陷得太深,怎么也开不动。战士们从村里扛来门板、高粱秆垫在底下,但沉重的坦克压碎了门板,又陷下去了。大家十分焦急,连长对团长说:“拉坦克比打坦克还难。”团长灵机一动,派人找来会开汽车的俘虏,开过一辆中吉普。大家把坦克上的钢绳套在吉普车的挂钩上,吉普车、坦克同时开动,战士们在后面使劲推,终于把坦克从泥塘里拉了出来。这时,大家都欢呼起来。(6)

粟裕带着司令部的几位参谋来到战场视察,看到干部战士们在寒风中打扫战场。有的指挥俘虏兵开汽车,有的推拉大炮,有的在搜集武器弹药。不少同志站在泥泞中用冻僵的双手比划着向粟裕讲述打坦克、捉俘虏的经过,脸上显出自豪的笑容。接着,陈毅和张鼎丞、张云逸也来到战场,一些被俘的坦克兵说:“我们在印度、缅甸打了三年,一直是向前冲的,美国人对我们也看得起,想不到今天会败得这样惨。”陈毅听了哈哈大笑,乘兴赋诗一首:“快速纵队走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都成废铁堆。”他们来到一辆被缴获的坦克前,陈毅纵身登上,在炮塔顶上坐下,与同行人员合影留念。(7)

经过清理,上千名被俘的蒋军快速纵队坦克、卡车驾驶员被集合起来,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我军一位指挥员宣布:他们被作为“解放战士”加入我军行列。这位首长拍着几个司机的肩膀说:“好好地在我军干吧!”这些“解放战士”深受感动,他们迅速跑向自己的车辆,把车发动起来。百余辆卡车拖着重炮,首尾相接地向后方缓缓开去。明亮的车灯把田野照得如同白昼,喇叭声响成一片。

深夜,当坦克开到临沂城的时候,全城的人都跑到北城门来看热闹。有的人抢先爬上坦克,坐在炮筒上,有的抚摸左右两边的重机枪。想爬坦克的人争先恐后,驾驶员有点不耐烦,要大家向后退。马上有人高声喊道:“过去进攻临沂的战车,现在成了保卫临沂的战车,为什么不叫好好看看它呢?”大家嬉笑着,围着坦克团团转,用手抚摸坦克的车轮和履带。一位拄拐杖的老人叹息道:“哎,过去不相信报纸上登的消息,这次看到了事实,真是一点不错呀……”这天临沂好像在过正月十五花灯夜,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军后方兵站设宴招待加入我军的快速纵队驾驶员,领导干部亲切致辞:“诸位在抗日战争的印缅战场上,曾有过光荣的功劳。可是蒋介石拉你们进行反人民反民主的内战,使你们变成牺牲品。这是一条危险与黑暗的路。但是你们今天来到人民军队中,为人民事业而奋斗,这是可喜可贺的。人民欢迎你们!”一位汽车驾驶员说:“我们被俘过来,从未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盛大的宴会来欢迎我们。现在知道我们过去受的毒害与欺骗太深,今后为了报答人民与长官对我们的热望,我要求长官能将快速纵队的人车组织起来,成为人民的快速纵队,让我们去服务,发挥我们的技术与能力,我们绝不推辞。”席间大家高举兰陵美酒,相互致意。(8)

鲁南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我军认真总结了歼灭国民党军快速纵队的经验。山野陈士榘参谋长在《快速纵队之歼灭》一文中写道:“战斗的经过是这样的,机械摩托必须依靠步兵配合掩护,步兵又以机械摩托化为依靠。结果愈深入解放区,步兵愈增加累赘,机械摩托化愈受限制。地形、道路、油路、供应、后方补给等均遭受我军民兵地武不断破坏袭击,甚至其处境比骑兵都会更糟。我们这次采取了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包围歼灭蒋军的步兵26师两个旅,来孤立包围快速纵队,再集中全部炮火来消灭快速纵队。蒋军所自恃的快速纵队,在我军严重的打击下,像水塘被爆炸的鱼一样,昏头乱窜,各自突围逃命,其在野外者则全部被我缴械。战斗中,该部炮兵第5团某营长当他自己的吉普车翻倒在沟里的时候,一辆牵引榴弹炮的十轮大卡车飞驶而来,路过道旁,车上装的弹药及人已满,他只得骑在炮筒上,把头缩在护板下逃命。结果同样被击伤,整车的人和炮一同被擒。美国的战车是不坏,蒋军以为我们没有可以抵击的武器,而不知蒋军早已送给我们美式火箭炮和战防炮、烧夷手榴弹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非常有效。加上我战士们高度无敌的英勇精神,蒋军坦克亦同样无用武之地,经过了这次战斗之后,我们战斗经验是更加丰富了。”(9)另一篇题为《华东权威军事评论家评鲁南大捷》的文章说:“战场事实指出:步兵乃战场皇后,步兵士气低落,战意不坚,指挥笨拙,其一切技术兵种,必转成累赘。反之,如步兵坚强,战意旺盛,技术高超,指挥巧妙,必能压倒一切,获得战场决定性之胜利。鲁南战役,更证实人民解放军与蒋家军之优劣。”(10)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陈毅、粟裕决定指挥部队继续进攻峄县、枣庄、台儿庄等地,彻底歼灭26师和冯治安的33军。但是情况不如人意,敌军迅速收缩,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而我军的动作迟缓了一些,据陈毅1月12日给军委的报告中说:“我们在3日晚即下了追击预先号令,准备于4日夜袭占台儿庄、峄县。但我各部在4日下午结束战斗后,陶(勇)师只有三个团主力,部队因情况不熟,和受66师掩护部队的钳制及各部队均有大批俘虏、胜利品所拖赘,迟迟不动。前后经严格督促,5日晚才出动,至6日晚才开始向台儿庄、峄县攻击。敌已退缩布置就绪,又加无决心打,仅派出一个营作侦察性的攻击,故均未奏效,要求停止攻击。待后商量,我们建议占台机会已过,乃转令集结主力攻峄、枣。”(11)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粟裕带领一个精干的前线指挥所,于1月9日拂晓到达峄县前线。

马励武在峄县县城里眼睁睁看着他的26师主力和快速纵队被我军消灭,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竟日废寝忘食,狼狈之情,实难笔述”。侥幸逃脱的副师长曹玉珩等带着少数残兵败将逃回峄县城里,伤兵们悲惨呼号,令守军官兵胆战心惊。城里一片混乱。马励武一面收容整理残部,一面向徐州的薛岳请示。马励武说明26师已失去战斗力,要求退往后方休整补充。但薛岳一口拒绝,命令他整理部队,坚守峄县。同时命令51师周毓英部固守枣庄,97军固守临城,形成三个孤立据点。薛岳知道,如果他同意马励武撤退,让共军再次切断津浦线,蒋介石绝对不会饶恕。马励武没有办法,只好整理残部,增强工事,部署外围防御。在军事会议上痛哭流涕地声言要为死去的官兵报仇,要求部下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信心。因为当时峄县城中只有51师配属的一个团是完整的,加上26师所余人员,总共不到1万人,还有7辆坦克和30多门火炮,可以说大局已定,简直就是瓮中之鳖了。

按照陈毅、粟裕拟定的第二阶段作战部署,以山野8师、9师、4师10团和滨海警备旅进攻峄县;陶勇的1师北上进攻枣庄、齐村;叶飞的一纵摆在峄县西南的文峰山、白山一线,阻击台儿庄出援之敌;山野10师位于临城、齐村之间,阻击临城出援之敌;另外派地方武装破坏公路、铁路,切断峄县、枣庄敌军的退路。我军布下天罗地网,决心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峄县、枣庄之敌。

8师在何以祥师长、丁秋生政委带领下于1月9日到达峄县城外,担任主攻县城的任务。这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地形是熟悉的。8师首长到前线观察敌情,看到“峄城虽小,但很坚固,且地形对敌有利。城墙由大青砖砌成,顶部较宽,城外有护城河,城东有檀山要点,城南有南关屏障,城西有河流阻隔,城北地形开阔,宜守不宜攻。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就有设防,后又经蒋军经营,加强了工事。”(12)突击部队看得更详细,国民党军“以原有城墙壕沟和主要巷口加修地堡,城门外设有刺马,将坦克开到城门上配合守备,城周围设有鹿砦。外围有檀山、邵家楼等皆修成独立外围据点,工事较坚强。”(13)

1月9日夜里,我军首先扫荡峄县外围据点。经过一夜战斗,檀山、邵家楼等阵地先后被攻克,守敌部分被歼,其余逃入峄县城中。10日白天,我军将前几天缴获的野炮、榴弹炮拉到城下,做好总攻前的准备。8师的主攻方向是县城南门,黄昏时指挥部一声令下,我军的数十门重炮、山炮、迫击炮向城内猛轰。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将1 500多发炮弹射向城中,浓密而沉重的爆炸声震天动地,城内国民党军的炮火被完全压制。我军的炮手有的是刚解放过来的26师俘虏兵,在战斗中表现出高超的技术。王隆福参军只有7天,他用自己原来使用的榴弹炮向城中发射。只打了五发炮弹,就把城里的山炮打哑巴了。连长走过来问:“怎么上次没有你们的炮响呢?”他说:“你们运动的太快了,叫我们措手不及;你们又赶得紧,我们哪里有心开炮呢?再说我以前走错了路,是为卖国内战出力,现在是为争取和平出力啊。”他指着城里的一股火光说:“那是114旅旅部,就是我这门炮打着的。”说完,他又俯下身,向城防工事猛烈开炮。马励武做梦也没想到,昔日的部属将炮弹准确地倾泻到他的头上。

炮火准备过后,18时,8师22团向峄县城南关发起突击。南门有宽阔的护城河,不能徒涉,唯一的通道是南门桥,敌军在桥上布满鹿砦和拒马等障碍物,城门两侧筑有地堡。城门紧闭,里面堵着装满泥土的麻袋。两辆轻型坦克开到城楼旁向下射击。22团3连第一爆破组在火力掩护下将桥上的障碍物炸开,第二组乘着浓烟迅速冲上前去爆破城门。因炸药包只有20斤重,只将城门炸开一个小洞。第三组再冲上去,用40斤炸药将城门炸开,突击班借烟雾掩护迅速突入。敌军在我方强大火力压制下慌乱后退,突击班冲上城墙,消灭顽抗的敌人,迫使正在射击的坦克投降。这时,城里敌军的炮火向南门轰击,突击班6人被炸伤,但在班长鼓舞下坚持战斗,掩护突击连进城。我军后续部队涌入城内,与敌军展开巷战。(14)

此时,马励武在位于城南天主堂的26师师部负隅顽抗。当我军扫清外围时,马励武不断向徐州的薛岳和临城的李玉堂求救,要他们火速派部队增援,派飞机空投弹药。然而徐州方向并没有派飞机来,李玉堂的参谋长在报话机里对马励武说:“请老兄忍耐点守着,上边有办法的。”马励武吼道:“上边有办法,必须乘我前方有办法时,办法才能用得上。如果我这里没办法了,上边纵有办法亦无法挽救了。”那边除了说空话安慰,没有一点具体行动。国民党军在危急时刻只求自保,不顾他人危亡的恶习,再次暴露无遗。这时,北门也被我军突破,南北夹击,峄县城内蒋军陷入混乱。天主堂的房顶被炮弹打穿几个大窟窿,马励武带着随从仓皇逃命,想从北门突围。我军战士冲进26师师部,缴获了马励武的作战地图、望远镜、照相机、与蒋介石的合影、信件、日记等。到1月11日凌晨1时,战斗已接近结束,士气低落的26师残敌纷纷投降,被押出城外。马励武早已脱掉中将军装,换上士兵的棉衣,想混杂在俘虏中出城。他悄声对身边的随从说:“不要吭气,等有机会再逃出去。”天亮了,马励武再也无法隐藏,只得坦白身份,束手就擒。(15)至此,国民党整编26师被全部歼灭,几天前逃入峄县城中的7辆坦克也被我军缴获。

毛泽东关注鲁南战役的顺利进展,又在考虑今后作战的问题。1月11日他指示陈、粟、谭等:“为着准备举行新的大歼灭战,在峄枣战役结束后,山野、华野全军须休整两三星期,将大批俘虏兵及新兵补进部队,使主力团达到二千至二千五百人,次等团到达一千五百至二千人,共补充五十个团左右,并加训练。此事对今后作战甚关重要,你们意见如何,盼告。”

峄县战斗刚刚结束,8师的战士们正押解着缴获的坦克出城,粟裕就赶到南门,现场考察,总结经验。华野部队作战使用爆破不多,所以攻坚比较吃力。8师战士中有不少是枣庄煤矿工人,擅长爆破。粟裕很有兴趣地向他们询问爆破经验,干部、战士们向粟裕介绍:选几块炸药,插上雷管用力捆好,导火索捆在一侧。将炸药包扎在木架上,对地堡、铁丝网、鹿砦、房屋等目标进行爆破。一般的炸药包重20斤,太重不便搬运。如炸坚固工事,可先用一包炸洞,再将两包塞进洞内爆破。这样就能作到无坚不摧。粟裕听了非常高兴,立即将这些经验通报陶勇和其他华野部队。

陶勇的1师攻击枣庄的战斗,进行的并不顺利。1月6日1师完成歼灭快速纵队的战斗任务后,乘胜向台儿庄方向推进。但是冯治安的部队非常滑头,迅速收缩到运河南岸,凭借防御工事固守,与我军形成对峙状态。9日下午,粟裕来到1师师部,与陶勇等研究敌情后,决定改变计划,调头向枣庄运动,消灭国民党第51师。

51师原系东北军,为蒋介石收编,属杂牌部队。装备不如26师,新兵多,战斗力一般。师长周毓英得知26师和快速纵队被歼灭后,知道以51师的力量是不可能守住枣庄的,几次要求撤退,都被薛岳拒绝。周毓英没有办法,只好在枣庄加强工事,等待援兵到来。他把核心工事建在中兴公司,利用钢骨水泥的建筑物构筑工事,工事周围有宽阔的壕沟、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在核心工事外围建立独立的支撑点,支撑点周围设立若干小据点,形成火力的相互联系和策应。如果我军进攻,必须先打掉外围支撑点。不打掉外围据点,就无法展开部队进攻核心工事。打外围必然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力量,不能集中优势兵力突击歼灭敌人。

1月10日夜里下起大雪,1师连夜行军到达枣庄外围。上级要求的时间很紧,来不及准备攻城和爆破的器材。侦察干部报告的情况也很简单。他们汇报的许多地名陶勇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用1师干部的话说,是“整个的情况糊涂,地形也不清楚,真是瞎子摸泥鳅,大家碰运气”。然而大家因为几天前的胜利,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连队开会研究攻击战术,有的干部说:要开什么会,我们拿上去打就是了。随即仓促投入战斗,三个旅打了一夜,除1旅攻占大兵营,2旅、3旅的攻击均未得手。(16)

以后的三天中,1师发起多次进攻,但51师依靠坚固工事顽抗,我军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失利,消耗了1师的力量。陶勇在苏中以善战出名,但华野部队不善于攻坚的弱点这时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叶飞的一纵在14日顺利攻克枣庄附近的齐村,消灭了51师的113旅。一纵1旅在战斗中进行连续爆破,先炸开大围子的石墙,炸毁东南角的大碉堡,随后又炸毁东门楼。青年战士杨根思(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特级战斗英雄)大显身手,每炸必成,一个人就抓了100多个俘虏。粟裕见1师进展不顺,14日下午来到陶勇的指挥部,命令暂时停止行动。

粟裕打电话征求叶飞的意见,叶飞主张坚决攻下枣庄,并表示可以调一纵部队配合1师攻坚。叶飞告诉陶勇:他们打下齐村靠的就是爆破,这是攻坚战斗的关键。粟裕见一纵和1师态度积极,很高兴,决定将善于攻坚的8师调一个团来,集中16个团的优势兵力,坚决拿下枣庄。(17)

这次我军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观察地形,准备爆破器材,分配任务;战士们恢复了体力,士气高昂。我军两次派人送信给周毓英,敦促51师放下武器,但被置之不理。17日黄昏,我军再次发起进攻。一纵4团炸毁东南角地堡,打开缺口,占领天主堂制高点。1师攻占北大井,敌军外围工事被我军摧毁,残敌逃入中兴公司的核心工事。19日晚,我军发起最后的总攻。炮兵进行炮火准备,将中兴公司方圆十余里的蒋军阵地打得天翻地覆,一片火海。51师仅有的几门炮被完全压制,无力还击,蒋军纷纷逃进地下工事躲避。一纵部队从枣庄老市区突入,连续爆破炸开大围子,与国民党军展开巷战。8师23团爆破未成功,从一纵突破口投入战斗。1师炸开大围子西门,向中兴公司大楼冲击。51师官兵顽抗多日,已经打到筋疲力尽的地步,又不见援兵,士气低落,纷纷投降。1师的宣教股长徐一丰率先冲进大楼,挥动手枪喝令蒋军投降。他一把抓住一个军官问:“你们师长在哪里?”那个军官面色苍白,领着我军战士进至51师师部的防空洞内,51师师长周毓英、副师长韩世儒、参谋长李献忠等所有师部人员都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1947年1月20日中午,随着枣庄被我军攻克,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在18天的战斗中,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 000余人,其中俘虏17 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0辆、各种火炮200余门。收复了峄县、枣庄及其以东地区,粉碎了敌人会攻临沂、消灭华东我军主力的计划。

战役结束后,陈毅在临沂的指挥部接见了被俘的马励武、周毓英。陈毅热情地对马说:“我们从此开始是朋友了。”陈毅与马励武谈了两个小时,从国内局势谈到鲁南战役,最后勉励马今后多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事业努力。马励武感动地说:“陈军长待人和气,见面才知道,若早给我一封信就更好了。”并表示今后愿意留在解放区参观学习。周毓英见到陈毅,对八路军、新四军不仅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在生活上给予优待,表示极为感谢。陈毅诚恳地说:“希望经过此次见面,诸位能明了和平民主的真谛,从蒋介石的独裁欺骗下觉悟过来。”51师参谋长请求与家庭通信报平安,陈毅当即许诺,并派车送他们到后方休息。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使这些国民党将领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今后不愿再打内战。

粟裕大将评价鲁南战役写道:“这次战役,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华东我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五万余人的新纪录。特别是干脆、彻底、迅速歼灭了全副美械装备的敌主力师和机械化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对华东以至全国人民是个很大的鼓舞。宿北、鲁南两个战役的胜利,使我军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鲁南战役和宿北战役的胜利,对华东我军的建设,亦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方面那时随着战局的发展,华中部队由苏北转到鲁南,再由鲁南转到鲁中,指战员思想问题较多。宿北、鲁南两战役全胜,使部队顺利地实现了思想转弯,进一步坚定了战胜国民党军队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军由分散作战到集中作战,由打小仗到打大仗,既打敌人步兵又打敌机械化部队,既擅长野战又能城市攻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全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使山东和华中两野战军在作战思想、指挥关系和组织编制等方面实现了统一,为尔后扩大胜利、进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歼灭战奠定了基础。”(18)

(1) 《申报》1947年1月8日。

(2) 陈士榘:《天地翻覆三年间》。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82页。

(4) 《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34~435页。

(5) 《蒋军整26师马励武部峄枣被歼记》,《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

(6) 黄作军:《战斗在峄东前线》。

(7) 《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353页。

(8) 《大众日报》1947年1月30日。

(9) 《大众日报》1947年1月15日。

(10) 《鲁南战役资料选》。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2辑第1册。

(12) 丁秋生:《峄县突破》,载《鲁南战役资料选》。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解放战争战史》,1952年初稿。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解放战争战史》,1952年初稿。

(15) 《蒋军整26师马励武部峄枣被歼记》,《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

(16) 《第1师第3旅枣庄战斗总结》。

(17) 《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页。

(18) 《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50~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