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肇事人魏佬、冯二等投案,被砍头示众,一场风波结束。一九〇八年,清朝政府下令取消私人鱼行,成立官办天津渔业公司,统一经销进入天津的咸淡水产品。天津渔业公司设有两个办事处,一个在陈家沟子、娘娘庙附近,另一个在闸口龙王庙里。不通过渔业公司的水产品,一律为私货,照章没收。渔业公司经办了两年多,引起渔民、鱼商、小行贩的极大不满,怨声载道。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渔业公司也就寿终正寝。......
2023-10-08
战国后期,楚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楚国执行保守退让国策,对西部崛起的强秦不敢正面迎击,致使楚国与秦国的势力此消彼长,楚国由强而衰,秦国由弱而强,差距越来越大。从楚国内部来看,顷襄、考烈两朝君臣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争权夺利,内乱不断。内外交困的结果,是使得一个国祚长达800多年的古老的诸侯国,终于走到了尽头,楚国最后被秦国灭国。楚国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让人警醒和深思。
(一)曲讽直谏忧社稷
顷襄王在父亲被秦国扣留后继承王位,理应汲取教训,奋发图强,振兴楚国,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顷襄王沉迷女色,纵情山水,贪图享乐,对比其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顷襄王的昏庸腐败,楚国上至贵族阶层,下到普通百姓,无不为楚国的命运忧心忡忡,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对顷襄王进行劝谏,试图让顷襄王幡然醒悟,迷途知返。
1.庄侄路谏
顷襄王时,秦国想吞并楚国,便派人到楚国,唆使顷襄王左右的近臣,劝顷襄王到远离首都的高唐之地游玩。顷襄王动了玩心,便传下命令,起驾动身,要到高唐去。这时,楚都之外一个小县有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孩名叫庄侄,她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对妈妈说:“国王喜欢淫乐,出去游山玩水也不看个时候,如今秦国派人来唆使大王出游,他就真的去了,而这一去就难以再回来了。我一定要去劝谏国王。”庄侄的妈妈说:“你还是个小孩子,懂得什么是劝谏?”庄侄见母亲不同意,便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了家,径直来到了都城的南郊,她用一根竹竿撑着一块黄布,做了一面旗帜,一个人躲藏在大道边。等楚王的车来了,庄侄突然竖起旗帜,楚王见了立即叫人前去察看。前去察看庄侄带到楚王面前。楚王说:“你是什么人?”庄侄回答道:“小女子是小县里的人,等在这里是有一个隐语想说给大王听。”顷襄王说:“说来听听?”庄侄说:“大鱼失水,有龙无尾,墙欲内崩,而王不视。”楚王听了后说:“你说的隐语我听不明白。”庄侄说:“大鱼失水,就是说大王将远离国都五百里去贪图一时之乐,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有龙无尾,就是说大王年已满四十还没有立太子,国家没有继承人,这就如同有龙无尾。国家没有坚强的辅弼,日益衰危,随时都可能出现祸乱,就像宫室里的墙就要崩塌了,可是大王却一味地沉迷于游山玩水,无心管理朝政,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的呀!”顷襄王仔细听完庄侄这一番话,心想这女孩年龄虽小,但讲得很有道理,不但没有对她发脾气,还对她说:“有你说的这么危急吗?”庄侄接着说;“大王您还不知道吧?如今楚国有五大心腹之患。宫室相望,城郭阔达,一患也;宫垣衣绣,民人无褐,二患也;奢侈无度,国且虚竭,三患也;百姓饥饿,马有余秣,四患也;邪臣在侧,贤者不达,五患也。”据说顷襄王听到这里,觉得庄侄的话说得有道理,还带着庄侄一起回宫了,后来还立她为夫人。
庄侄对楚国“三难”“五患”的分析,已经把顷襄王时楚国所面临的问题说得的十分透彻了。
2.宋玉讽谏
顷襄王有一个雅好,就是爱好文学。他在楚郢都专门设有兰台之宫,招集一批文人学士吟诗作赋。作为一国之君,重视文化建设并非一件坏事,但问题是顷襄王沉溺于风雅,一味让这些文学之士陪同自己游山玩水,供自己消遣娱乐,全然不顾国家政事。
经常伴随顷襄王左右的文学之士有宋玉、景差等人。有一次顷襄王和宋玉等人在云梦大泽游猎,登上高唐观欣赏云梦美景。在高唐观上,宋玉给顷襄王讲了一个先王(顷襄王的父亲楚怀王)的艳遇故事。昔日楚怀王游高唐观,夜宿于此,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美女款款而来,她向楚怀王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巫山神女,听说楚王来高唐游玩,专程前来侍奉楚王,随后还将神女之身奉献给了楚怀王。临别时还告诉楚怀王,说自己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一觉醒来之后,楚怀王对艳遇神女之事牵萦于心,专门为巫山女神建了一座庙,起名为“朝云观”,这就是成语“巫山云雨”的来由。顷襄王听完这个荒唐的故事后无比欣喜,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下令让宋玉作一篇赋将此事记载下来。宋玉遵命,当场作《高唐赋》一篇。宋玉作为楚王的文学弄臣,说一些情色故事,写一些情色文字,本是为让顷襄王开心,可是对于色迷心窍的顷襄王来说,这件事并没有结束。当晚,顷襄王也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场景也是与神女相会。第二天醒来,顷襄王将自己梦见神女的事讲给宋玉听,还绘声绘色地给宋玉描绘神女是如何的美丽,接着又让宋玉作赋记载此事。宋玉再次遵命,作《神女赋》。《高唐》《神女》二赋,在文学上是赋体文学的佳作,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篇赋作也是楚怀、襄二王不理朝政,荒淫无耻的实录。
在《高唐赋》中,神女被描绘成自愿向楚王献身的淫荡女神,而在《神女赋》中,神女却被描绘成守身如玉的贞洁美人。宋玉是否想通过《神女赋》,委婉地劝谏顷襄王不要沉溺女色呢?有文学评论家相信,宋玉作为顷襄王身边的文学弄臣,也并不是一味地取悦于楚王的,有时也会通过文学创作,委婉地向楚怀进行讽谏。从《神女赋》来看,讽谏的意味并不明显。不过,在宋玉的其他作品,比如《风赋》中,宋玉借作品讽谏顷襄王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风赋》写顷襄王在兰台宫游览,宋玉、景差一同随侍。顷襄王的游兴正高的时候,忽然有一阵清风吹来,顷襄王便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爽快啊!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吗?”宋玉回答说:“这只是大王您一个人独自享有的风罢了,平民百姓哪里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它呢?”顷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吹到什么人的身上都是一样的,哪有贵贱高低之分呢?而你现在却说这风是我一人独享的风,这有什么说法吗?”宋玉说,“风有雄雌之风。吹在大王身上的风是雄风,吹在百姓身上的风是雌风。”,接下来,宋玉以大段的文字描写雄风和雌风的不同,通过风有雄雌之风,来说明楚王与百姓生活的环境不同。楚王身居深宫,狂风吹进高城深宫,已化为清凉治病的和风;而生活在穷巷贫窟的庶民,生存环境恶劣,狂风肆意侵凌,只能无奈遭受着冷风。宋玉借《风赋》劝谏顷襄王,不能再这样贪图享乐了,身为国王,应该关心百姓生活疾苦,不断改善百姓生活。
3.庄辛直谏
顷襄王有四位宠幸的封君,他们是州侯、夏侯、鄢陵侯、寿陵侯。这四人无德无才,但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很得顷襄王的欢心。大臣庄辛见顷襄王如此糊涂,就上书劝谏说:“州侯、夏侯、鄢陵侯、寿陵侯四人一味图安逸享乐,不顾国家兴亡,大王如此信任他们,楚国危在旦夕。”顷襄王不以为然地嘲笑庄辛说:“先生,你年纪大了,恐怕有些糊涂了吧。你以为楚国会出妖怪吗?”庄辛认真地说:“大王,以臣之见,这四个人就是妖怪。如果大王继续宠爱这四个人,楚国江山将岌岌可危。我现在请求大王免去我的职务,让我去赵国避一避楚国的灾难。”顷襄王不仅听不进去庄辛的意见,还同意庄辛的请求,让他去了赵国。
仅五个月之后,庄辛的预言成为事实。秦国大将白起拔郢,顷襄王弃郢而逃,又被围困在阳城。此时,顷襄王才后悔没有听信庄辛的劝谏以至于使国都沦陷。顷襄王于是派人去赵国把庄辛召回楚国。庄辛来到阳城后,顷襄王很惭愧地对他说:“寡人从前没有重视你的劝谏,以至于遭到今天的惨败,你看现在如何是好啊!”庄辛说:“俗话说得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以楚国目前的实力,只要振作起来,并不是没有希望走出低谷的。
接下来,庄辛以蜻蜓、黄雀、黄鹄、蔡灵侯为例,向顷襄王陈述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会导致楚国亡国的道理。庄辛说:“蜻蜓有六只脚,四只翅膀,在空中自由飞翔,啄食蚊虫和飞蝇,根本就感觉不到有危险。可是哪知道一个小孩子在竹竿上涂上糖水,就把它从两三丈高的地方粘下来扔到地上,很快就被地上的蚂蚁吃掉了。”
“蜻蜓这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食白米,起身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它以为自己没有祸患,与世无争,哪知道那些王孙公子们手拿弹弓,把它从七八丈高的地方射下来,很快就成了餐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了。”
“黄雀这事可能是小事,其实天鹅何尝不是如此。天鹅在江海上遨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们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它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从七八十丈的高度把他们射下来。白天还在江湖上游玩的天鹅,晚上就被人放在鼎中烹煮了。”
“天鹅这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蔡灵侯左抱姬妾,右抱美女,在山水间纵情游乐,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放在心里,哪知道楚国的司马子发发兵攻打蔡国,把他捆绑着去见楚王呢。”
“蔡灵侯这事可能还是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跟随着君王的车辆,吃的是从封地运来的粮食,车上载着四方府库送来的黄金,跟这些人驰骋在云梦大泽,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秦国正在攻占楚国的土地,要把您俘虏到秦国去。”
顷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于是封庄辛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二)城池不修陷郢都
顷襄执政后,沿袭了其父楚怀王的思路,对秦国采取隐忍的策略。但是楚国对秦国的妥协并没有得到永久的安宁,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秦国加大了对楚国的军事打击,最终使楚国退出了经营数百年的江汉平原。
1.忘仇和秦
顷襄王在位的第6年,即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占领了5座城邑。伊阙之战,大长了秦国人的斗志,秦昭王写信给顷襄王,威胁楚国对秦国妥协。秦昭王的信中说:“楚背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意思是说,如果楚国不向秦国妥协,秦国将率诸侯与楚国一决胜负。顷襄王完全被秦国的气焰吓倒了,不得不谋求同秦进一步改善关系,被迫迎娶秦女,又与秦结为姻亲之国。战国时儒家学者荀子曾评论此事说:“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楚国始封之时,土不过同,奋发图强,终成泱泱大国;而顷襄王时,楚地六千里,却被秦国役使,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君是否善于运用治国之道。顷襄王面对杀父仇人,居然强作笑颜,屈意迎合,联姻结亲,令后世史学家不得其解。史学家司马光称之为“忍其父而婚其仇”。
2.白起拔郢
曲意迎合并没有换来永久的和平。当秦国征服北方诸国后,随即把矛头转向楚国。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内有人向楚顷襄王指出:“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劝谏顷襄王以楚国现有实力,仍可作困兽斗,不应坐以待毙。顷襄王似乎有所触动,意欲联合诸侯合纵伐秦。但此时,秦国已不会给楚国反击的机会。秦国先下手为强,立即对楚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分兵两路攻楚,一路由白起率军攻陷楚之邓城后,向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进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张若率水陆之军东下,向楚国的巫郡及江南地进军。
白起攻打鄢郢时,受到楚国强有力的反击。鄢郢是楚国的别都,是郢都北边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楚国为了保卫鄢郢,调动了主力部队与秦军在鄢决战。白起动员士兵修长渠,引鄢水灌溉鄢郢城。滔滔大水,淹没全城,楚国军民被淹死者达十万人之众,以至于尸体顺河漂流,臭气熏天,后人将白起修的这条渠称为“臭河”。就这样,白起以水攻取胜,占领了鄢郢。楚军主力受创,郢都北边门户洞开,危在旦夕。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了楚郢都。楚顷襄王仓皇而逃,带领群臣东保于陈城。自此,经20代楚王苦心经营长达400多年的楚郢都,彻底沦陷了。白起因攻楚有功,被秦封为武安君。
秦将白起对楚郢都的沦陷有过一番评论。白起的评论并没有夸耀自己的武功,而将楚国的败亡归因于顷襄王的无能。他说:“是时楚王(楚顷襄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白起在分析了楚国失败的原因后,又说:反观秦国,全军官兵“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与楚国国君“不恤其政”,“谄谀用事,良臣斥疏”,造成“各有散心,莫有斗志”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郢都沦陷是楚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楚国江河日下,终至亡国。
(三)擅权乱政惹国祸
顷襄王、考烈王时期,一个重要政治家的出现,对楚国的命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就是春申君黄歇。黄歇是本名,春申君是黄歇受封为封君时的封号。黄歇是楚国贵族,早年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学成后先是事奉顷襄王,后为考烈王的令尹。黄歇对于楚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者说是“成也黄歇,败也黄歇”。一方面,春申君对楚国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楚国最后被秦国所灭,也与春申君有着密切的关系。
1.黄歇之功
我们先来说说春申君对楚国的贡献。
(1)上书秦王,止秦灭楚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楚国首都郢都,顷襄王被迫东迁陈城。秦国接着战败韩、魏两国,逼迫韩、魏两国向秦国俯首称臣。秦昭王下令由秦将白起联合韩、魏两国军队一起进攻楚国,计划一举消灭楚国。正在这个时候,顷襄王派黄歇出使秦国,得知秦国有灭楚的计划。黄歇预感到,秦以三国军队进攻楚国,楚国危在旦夕,很可能有被灭国的危险。黄歇给秦昭王写了一篇长篇书信,劝阻秦昭王终止进攻楚国的计划。信中黄歇以“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为喻,劝秦国停止与楚国争斗,而与楚国亲善。秦昭王被黄歇的书信打动,停止了进攻楚国的计划,还与楚国签订了盟约。应该说,正是黄歇的这封信,阻止了秦国对楚国的进攻,给了楚国以喘息的机会,使楚国的国祚延长了50年。
(2)以身徇君,太子脱险
黄歇从秦国回国后,顷襄王又派他与太子完一起到秦国作人质。几年后,顷襄王病重,不久将要离开人世,太子却被秦国扣留,不能回国继承王位。黄歇一方面在秦国君臣中游说,陈述太子回国继承王位对秦国有利,另一方面又设计使太子逃脱。黄歇让太子完换了衣服化装成楚国使臣的车夫逃离秦国,而他自己留在秦国的客馆里应付,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安全出关后,黄歇主动向秦昭王报告实情。秦昭王大为恼火,要黄歇自杀谢罪。秦国有大臣建议不杀黄歇,理由是:黄歇冒死设计太子出逃,太子继位后一定会重用黄歇,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以此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这才同意把黄歇遣送回楚国。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以身徇君,遂脱强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者,黄歇之义。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3)救赵邯郸,威震诸侯
顷襄王病卒后,太子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令尹。黄歇为楚国国相的第五年,秦国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请求随往。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楚考烈王都不同意出兵,最后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黄歇带兵去救赵国。黄歇受楚王之命,率楚军前去救援赵国,与魏国、赵国联军一起内外夹击,大败秦军。邯郸之战的意义,一是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二是使楚国一时威震诸侯,黄歇的名声从此更加显扬。
由以上史实可以看出,黄歇在登上楚国政治舞台的早期,对楚国是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但是,此后在楚国面临内忧外困,危机重重的情况下,黄歇作为相国,不仅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革除弊政,恢复国力,反而倚仗考烈王的信任,大权独揽,私欲膨胀,生活奢靡,最终使楚国走上亡国的道路。
2.黄歇之过
(1)偏安一隅,远楚自保
公元前262年,考烈王以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他淮北地十二县为封地。但到公元前248年,黄歇听从门客的建议,以淮北十二县靠近齐国,而楚齐军事对峙形势紧张,应设郡置以便管理为由,向楚王提出改封于吴地。黄歇请求改封的真正的原因是,黄歇有门客建言,要黄歇“居安思危,危则虑安”,为求自保,最好是远离楚都。经楚王应允,黄歇改封江东,得以偏安一隅。
(2)豢养门客,求名自重
战国末期,列国竞争更趋激烈。国家的竞争实力除了政治与军事上的较量外,还表现在对士人的争夺和取用上。正如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所说:“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正是在这一情势之下,各国都广揽人才,争相养士。“士”是指有一定专长和学识的知识分子。在竞相养士的风气中,以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四人尤甚,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广为招徕门客,门客兴盛时,人数多达三千余人。
黄歇豢养门客三千,并不是真正爱慕人才,而是通过养士来求名,以此自重。由于黄歇养士并不是为了利用门客的智慧,所以对于门客是否具有真才实学,他并不关心。荀子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大儒,投奔到黄歇的门下,黄歇非常重视荀子,让他管辖百里之地的范围。有门客对黄歇说,荀子有百里之地的势力范围,怕对您不利,不要用他。黄歇说:“善”,于是让人请荀子离开楚国。过了不久,又有门客对他说,荀子是真正的贤人,您不应该让他离开。黄歇说:“善”,又派人去请荀子来楚国。荀子给黄歇写了一封信,拒绝了黄歇的聘任。荀子在信中写了一首诗,讽刺黄歇不识人才,“以瞽为明,以聋为聪”,即以瞎子当明眼,以聋子为耳聪。
春申君虽然重视人才,门客数量也相当可观,但由于所用人才质量不佳,缺少学有所成、建功立业的真正的人才。对于黄歇养士的弊端,门客朱英看得非常清楚。有一次,黄歇看到楚国太子用梧桐的果实喂养猫头鹰,黄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太子说:“凤凰栖于梧桐,猫头鹰吃了梧桐果也一定能像凤凰那样鸣叫。”黄歇对太子说:“猫头鹰就是猫头鹰,不可能因为它吃了什么就改变自己天生的习性。”朱英听到黄歇的话后过来对他说:“你既然知道猫头鹰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特性而成为凤凰,可你门下所收养的个个都是无赖之徒,而你却以为你给予他们宠爱,给予他们高位,把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希望他们成为杰出之士报答你。你这样做和喂养猫头鹰吃梧桐果有什么区别呢?”黄歇仍不醒悟,最后被自己的门客李园杀死,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无一人能替他报仇的。应该说,朱英的劝告是十分中肯的,可是黄歇却至死弗悟。
(3)大兴土木,奢靡腐败
黄歇改封江东后,他在封邑内肆无忌惮,无所不为,役使臣民,开渠建仓,大兴土木,俨然是一独立王国的国王。黄歇在吴故都旧址上修建春申君府,规模宏大。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到过春申君故城,不禁感叹道: “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黄歇养士求名,门下有食客三千,也都过着奢侈浮华的生活。赵国的平原君曾派门客拜访黄歇,黄歇安排他们住在楚国最豪华的宾馆里。平原君的门客为了炫耀富有,前去拜会黄歇时,个个头上都插着玳瑁簪子,还不时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当看到黄歇的上等门客都是穿着镶嵌珠宝的鞋子前来相迎时,平原君的门客顿时自惭形秽。
(4)私欲膨胀,娠姬窃国
楚考烈王的后代中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黄歇为此事很是着急,多次为楚王进献女人,但还是没有生儿子的。这事让黄歇的门客李园知道了,李园精心设计了一套计划,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李园先是把自己的妹妹献给黄歇,得到黄歇的宠爱。等他的妹妹有了身孕后,他就让妹妹对黄歇说:“楚王无子,以后肯定要由他的兄弟继承王位,新的国王要启用自己信任的人,你不仅得不到新国王的宠爱,还会有大祸临头,现在我有了你的孩子,你把我献给楚王,万一臣妾能得上天的保佑而生个儿子继承王位,那岂不是你的儿子做了楚王,到那时楚国的一切不尽在你的掌握之中吗?”黄歇听完后,没有怀疑这是李园兄妹阴谋,而且还做起了“娠姬窃国”的美梦。他把李园的妹妹迁到一个秘密住处,过了不久,把这个女人献给了楚王。李园的妹妹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孩,楚王以为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儿子,很快就将这个孩子立为太子,还册立李园妹妹为王后。此时,李园也受到楚王的重用,很快就掌握了朝政大权。
3.亡国之祸
李园把自己的妹妹送入宫中成了王后,所生的孩子又成了太子,他深恐黄歇因此更加骄纵或者泄露内幕,于是暗中养着刺客,想杀死黄歇灭口。黄歇的另一个门客朱英早已洞明一切。朱英提醒黄歇:李园兄妹不可信,楚王死后李园一定会抢先入宫,杀您灭口,不如趁“楚王病”以“代立当国”,而后“南面称孤”。但黄歇认为李园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门客,不以为然。朱英见黄歇不相信自己的话,担心自身安危,很快就离开了楚国。
考烈王死后,黄歇入宫吊丧。当他走到棘门时,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随后又遭满门抄斩。黄歇养士自重、专权自恣,不仅自己招致杀身之祸,而且也把楚国推向了败亡的绝境。贪欲是祸患之源。正是因为永无止境的贪欲,使黄歇最终走上了毁灭自己的不归路。
公元前238年,考烈王病死,熊悍(李环与黄歇之子)继位,是为楚幽王,李园杀黄歇后,夺得令尹的大权。黄歇之子继承王位,给楚国的政坛埋下了一颗“地雷”,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十年后,楚幽王死,楚幽王的同母胞弟熊犹(楚考烈王与李环之子)接过王位。但此时,考烈王之弟负刍已经知道楚幽王不是楚考烈王的亲生儿子,并怀疑熊犹也非楚考烈王的儿子,以此为口实发动政变,杀死熊犹,自立为楚王。经过这样的动荡后,楚国的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负刍在位五年,秦国发兵进攻楚国,楚国就此亡国。秦灭楚仅仅两年后,即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燕、齐等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楚国从熊绎受西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始,到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灭楚止,雄踞中华大地八百余年,经历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开疆拓土威镇中原的强势扩张,以及百弊丛生内忧外患这样一个从兴盛到灭亡的曲折发展。楚国的亡国,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第一,统治阶层贪图安逸与享乐,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数百年的诸侯兼并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结束争战,实现统一,是人心所向。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仍然只想做一方诸侯,而无统一大志,最后被灭国,实是违逆历史潮流的结果。第二,政治体制弊端丛生,而又拒绝革新,导致国家积疴难返。“大臣太重,封君太重”导致的种种问题,最终使楚国背负沉重的包袱,难以自拔。第三,政治环境险恶,人才外流严重,国家缺少具有雄才大略的治国之才。
楚亡后14年,秦王朝由于实行赋敛无度、严刑诛杀的政策,使得百姓实在活不下去,终于爆发了以楚人为主体的大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暴政。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阴阳家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反抗暴秦统治的名言,最初可能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复仇的情绪,但后来却不可思议地得到了验证。楚人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应者云集,后来他还建立了“张楚”政权。另一位楚人项羽,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他则成为“西楚霸王”。最后总领群雄,收拾河山的是楚人刘邦,他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正是陈胜、项羽、刘邦三个楚人,结束了秦朝的统治,建立新的统一王朝——汉朝。
通过对楚国历史上出现的廉政人物、廉政事迹与廉政思想的清理和总结,使我们对楚国廉政文化的精神内核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一,执政庇民的施政方针。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斗子文提出了“从政者以庇民”的政治思想,所谓“庇民”就是“保民”,他认为保民是从政者最根本和最神圣的职责。令尹子文提出的“从政庇民”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可贵的民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
其二,为政以德的从政理念。楚武王夫人邓曼提出“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的主张,强调要加强对政府官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其中已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为政以德的从政理念。楚庄王的治国之道,可以用“尚武重德”四个字来总结。唯其尚武,故能平定内乱,称霸中原,立威定霸,建功立业;唯其重德,故能律己宽人,惠众恤民,任贤纳谏,明德慎罚。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橘颂》一诗中写道:“秉德无私参天地”,强调要保持无私的美德,并使之长存于天地之间。屈原秉德无私的美德,是当今每一个从政者的最高典范。
其三,方正公平的法治精神。在执法上,楚人始终强调“方正公平”的法治精神。当得知自己的亲属犯法后,令尹子文依法严惩,百姓因此作歌称赞子文执法“方正公平”。曾任令尹的虞丘子举荐孙叔敖为令尹,但当虞丘子的家人犯法后,令尹孙叔敖照样依法严惩。虞丘子称赞孙叔敖:“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骫,可谓公平。”可见,公平执法作为法治的基本精神,已深入楚国君臣心中。
其四,少私寡欲的修养原则。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做人要“去甚,去奢,去泰”,即放弃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度的要求和欲望。他认为,只有从政者做到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保持清静素朴的心态,节制私欲,返璞归真,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腐败现象。楚国历史上的廉吏都能以实际行为践行“少私寡欲”的原则,令尹斗子文为官清廉,以至于家中“无一日之积”;令尹孙叔敖生活十分节俭,他吃的饮食是“粝饼菜羹,枯鱼之膳”。这两位著名的廉吏都是按照“少私寡欲”的个人修养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的。
其五,廉洁正直的廉政思想。屈原是最早提出“廉洁正直”一词的楚国政治家。他在《卜居》中明确提出了“廉洁正直以自清”的廉政思想。屈原在《招魂》中写道:“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表白自己从小就秉承清正廉洁的美德,坚守正义永无休止。“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屈原所说的“廉洁”。屈原所倡导的“廉洁正直”思想此后一直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所崇尚的为官从政的基本标准,对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有关荆楚文化论丛 第3辑的文章
结果肇事人魏佬、冯二等投案,被砍头示众,一场风波结束。一九〇八年,清朝政府下令取消私人鱼行,成立官办天津渔业公司,统一经销进入天津的咸淡水产品。天津渔业公司设有两个办事处,一个在陈家沟子、娘娘庙附近,另一个在闸口龙王庙里。不通过渔业公司的水产品,一律为私货,照章没收。渔业公司经办了两年多,引起渔民、鱼商、小行贩的极大不满,怨声载道。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渔业公司也就寿终正寝。......
2023-10-08
公疾病,求医于秦。桑田本虢邑,晋灭虢后并入晋。⑥公梦疾为二竖子:疾病变为两个小孩。晋景公害怕,躲进内室。晋景公醒过来,召见桑田的巫人问吉凶。巫人叙述的情况与晋景公的梦境一样。晋景公病重,向秦国请求良医。六月初六,晋景公想吃麦饭,让甸人献上新麦,馈人烹煮。晋景公将要吃麦饭,肚子胀痛,便上厕所,跌进厕坑里死了。......
2023-09-22
周襄王派此二人发动狄军伐郑,此番狄女被废,二人恐怕狄人怪罪,故拥王子带作乱。周襄王感谢狄人,想立狄君之女为王后。冬天,周襄王派使者来报告王子带之难,说:“不穀没有德行,得罪了母亲宠爱的弟弟王子带,如今野居在郑国的氾地,谨以报告叔父。”夏四月初三,周襄王进入王城,在温地抓获太叔王子带,在隰城把他杀了。......
2023-09-22
在后宫中,幽王非常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他给幽王出了个坏主意,就是“烽火戏诸侯”。一旦敌人入侵,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带兵援救。褒姒这一笑,让周幽王非常高兴,可那些诸侯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公元771年,犬戎兵临镐京城下,幽王惊惶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着了起来,可是诸侯们怀疑是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
2023-08-30
楚国的舟师春秋以来经历了多次战斗,在当时拥有相当的实力。在魏国方向,秦国则有黄河舟师配合陆路的军事行动。这段记载对秦国黄河舟师的实力及其在作战中的地位作出了生动的描绘。尽管战国时期舟师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的说来尚处于初创的阶段。......
2023-11-28
张角见时机成熟了,就暗地里发动教徒们进行起义。张角下令通知各地提前起义。由于起义军头上都裹着黄巾当作标记,人们就把起义军称为“黄巾军”。但是时间长了,黄巾军的粮草武器供应越来越跟不上,东汉朝廷和各地军队四处围攻,起义军逐渐处于劣势。张角和其他两位将领也在这时先后去世,黄巾军迅速被镇压下去。......
2023-08-30
在这七国之中,起初实力最强的是楚国,实力最弱的是秦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由落后变强大的重大影响。后经人引荐,卫鞅与秦孝公见了面,并向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国家依赖人民而存在,人民因为信誉而归附。连续推行十年后,秦国便出现一派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的新气象。秦国在七国之中,由倒数第一,一跃而居榜首。变法为秦国后来打败六国,统一中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08-26
(一)腐败现象是与权力滥用共生的产物自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全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与党内存在的腐败分子进行了殊死斗争。然而,我国是个具有很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腐败现象是与权力共生的产物。但腐败现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邓小平一贯强调,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标准。......
2024-03-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