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平等观念必须寄望于权威才能存续,哪怕这个权威是虚构的,否则由谁来主持平等呢?......
2024-07-26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中,儒家重礼,主张贵贱有等,尊卑有别,实际上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性。道家则相反,他们主张平等的伦理观念,在“物我齐一”的哲学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人格平等、贵贱平等、贫富平等的思想,对儒家伦理思想形成有力的反制。
道家认为,人与人有贫富的差异,有生理条件的差异,但这些都不影响人性与人格的平等。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28]他从天道的角度来论证财富均衡的合理性,并痛彻地批判造成了社会巨大贫富差距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财富分配制度。在《庄子》一书中,塑造了许多虽然形体残缺,但精神完美的人物形象,以此来说明形体残缺的人同样也可以是精神完美的人,形体残缺并不影响人格的完美。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对芸芸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
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全社会形成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意识。清代荆门知府王庭桢在《义塾记》中提出“贵贱莫不有学”的思想,就体现了这种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王庭桢说:“古者自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王公以下,至于庶民子弟皆入学。故人无论贵贱,未有不知学者。”[29]王庭桢从历史的角度指出,自古以来“无论贵贱”“莫不有学”,强调接受教育是人人应有的平等权利。虽然王庭桢所说的“莫不有学”并非历史的真实情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教育中的平等主张。
清代黄州府黄冈县知县李锦源倡导捐建景圣堂义学,他在《劝输修建义学引》中写道:“士不可无读书之才,而尤不可无读书之福,才与福固皆命于天者也,然人有得而勉焉,为者则造福以成才,其诸书院、义学之建乎?”[30]在李锦源的倡导下,黄冈县大兴义学,“效之者多到十数处”[31]。在李锦源的办学思想中,虽然有“才与福固皆命于天”的天命思想,但他强调士人“尤不可无读书之福”,多少包含着一些人人接受教育的公平思想。平等接受教育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众生平等的伦理关怀。
有关荆楚文化论丛 第3辑的文章
虽然按照宪法的规定,流动儿童在法律上享有和城市儿童一样的平等受教育权,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教育经费拨款制度、义务教育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就总体教育状况而言,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不平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起点的平等是实现受教育权平等的根本要求。在教育结果方面,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
2023-07-22
2.平等的生活方式及不平等的悖论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曾就上述儿童争食品现象谈道:“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自我保全……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彼此都力图摧毁或征服对方。……根据这一切,我们就可以显然看出: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
2024-07-26
解读周满生主任的讲话周满生主任是国家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领导,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曾多次出国进行教育交流和在世界级论坛作学术报告,是我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周主任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十分精彩,十分深刻,现将我对他的讲话解读如下:一、十分肯定我校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平等教育。对于周主任这样的大领导、大专家,能应邀来我们这个极普通的小学校,是我校莫大的荣耀。......
2023-12-01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要讨论“什么是法”的问题吗?为何要将法与社会公平正义摆在一起来谈?当下,很多人将“法治”作为“规则之治”来理解,忽视法律、法治蕴含的价值目标,无法恰当地把握什么是法,更不要提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了。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认识法的价值是认识“什么是法”的基础。......
2023-07-17
因为,教师与学生在音乐地位上的平等恰好可以促进音乐教育的革新性发展。在音乐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以音乐为中介进行精神上的双向交流、理解和沟通,互相诉说在聆听中的体验,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总之,新媒介环境下,教师不再通过对“音乐资源的垄断”而获取权威,而必须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重构权威,与学生达成音乐上的相遇和知识对话。......
2023-11-07
卡拉卡拉并非天生的暴君。他授予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卡拉卡拉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理解,所谓人人生而平等,这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此前的罗马社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对于那些驻扎在边境地区的完全由罗马公民组成的正规军来说,原本只属于他们的那种罗马公民的骄傲感,现在也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了。卡拉卡拉的年轻,将让古老的罗马帝国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2023-09-21
秦桧对此十分恼怒,向宋高宗进谗言陷害岳飞。由于这一年正是南宋绍兴年间,历史上就把这次议和称为“绍兴议和”。通过这次议和,金国得到了大量从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和财物,宋金之间确定了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从此结束了长达10多年的战争,形成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