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啸的预防与自救方法:动物的第六感与政府的防灾措施

海啸的预防与自救方法:动物的第六感与政府的防灾措施

【摘要】:也有一些专家指出,动物拥有“第六感”,但是目前这种说法并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随着人类对动物了解的逐渐深入,未来也许可以更好地借助动物的行为变化来预防灾害。政府可以不定期地通过印制地震防灾手册、组织参观防灾博物馆、定期避难演习等措施提醒居民提高防范意识、学习防灾知识,灾害来临前能做到未雨绸缪。2004年岁末,在印度洋地区海啸灾难中,数十万人口受到严重灾情的影响,

(1)借助动物来预防海啸

海啸的发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各种资料和种种迹象表明,动物对灾难的来临比人类敏感。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中尸横遍野,却没有一具是动物的尸体。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副局长拉特纳亚克说:“没有一头大象丧生,甚至没有一只野兔死亡,我想动物可以感觉到灾难即将来临,它们有第六感觉,能预知海啸发生的时间。”专家根据事实依据发现,动物对自然灾害是天生敏感的,尤其是野生动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野生老虎保护处的工作人员戴比·梅尔特认为:“动物的听觉极其灵敏,它们极有可能提前察觉海啸将至。另外,海啸引起的振动会导致气压变化,而气压变化又能起到预警作用,并提醒动物向安全地带迁移”。也有一些专家指出,动物拥有“第六感”,但是目前这种说法并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南非约翰内斯堡动物园的动物行为专家马修·范·利罗普说,火山爆发或地震发生前,有狗会狂叫、鸟类会迁徙等许多说法“是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因为你不能在实验室或者在旷野中对此做出验证。此次印度洋海啸中发生的事例为动物有‘第六感’新的证据”。随着人类对动物了解的逐渐深入,未来也许可以更好地借助动物的行为变化来预防灾害。

(2)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来预防

根据不同的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避难设施。以日本静冈县的海啸防御体系为例,在距离海边不到10米的地方,最好是附近有一座小山或把它削成平台或者是有一个高处的平台,作为紧急避难地。在斜面上要建好避难台阶,并在台阶入口处设置引导避难的标志,平台最适宜高度为12米、面积600平方米左右,都用水泥固定。尤其是海啸多发地,海岸被开辟用来作为旅游场所的地区,这种设施更加有必要。一旦出现海啸先兆,来不及逃离的人们马上就可以登上这里,根据实际情况再想办法求救或者转移。还可以在离海边3千米以内的地方建造临时避难地,作为社区防灾中心。中心需要用钢筋水泥建造,设有防灾仓库厨房残疾人、老人护理室等设施。防灾仓库物资储备应该齐全,如帐篷、发电设备、抽水机、太空食品和简易厕所等,可供来不及撤离或者家园已经被毁的居民在此暂时居住生活。

在海啸发生时,首要的原则是人们应该尽量往高处跑,一般来说在高处受到的海啸的影响较小。

(3)利用电脑管理软件预防

一种名为“防灾GIS”的地图信息管理软件可以对小范围内的一些危险地段实行24小时监控。一旦险情出现,灾情会形象地表现出来。总指挥处立即启动救灾机制,进行预警并展开救援工作。比起建造防灾设施,政府的紧急应对体制和居民的防灾意识更重要。

政府可以不定期地通过印制地震防灾手册、组织参观防灾博物馆、定期避难演习等措施提醒居民提高防范意识、学习防灾知识,灾害来临前能做到未雨绸缪。

根据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可以看出,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4)红树林对台风和海啸的防御作用

红树林大多属于红树科,是一种罕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这种树种的外皮以内的韧皮部多含丹宁(鞣酸类物质)使得树干呈现红色景象,红树林因此而得名。红树林大多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一种物种非常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种生物资源又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原因主要是红树的凋落物也就是它的残枝败叶是海洋生物的很好的食物。生活在红树林中的鸟类可以啄食鱼虾,微生物能够分解着鱼虾的尸体和植物的枯枝败叶,并把它们还原于海底土壤中。通过这样的食物链转换,红树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养殖场,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再加上红树林大多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所以,红树林区还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生态效益,那就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在海中盘根错节,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1958年8月,一场历史上罕见的12级强台风袭击了福建厦门,随之出现了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这场灾难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近在咫尺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受到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的保护,该地区的沿岸受到的波及影响很小,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千米长海堤几乎全被冲垮,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得以幸存,经济损失也很小。红树林附近的民众都把红树林看做是他们的“保护神”。解放前,广西山口红树林附近的村民,曾以捐钱捐米的方式,并雇请专人看护这片红树林。

1982年,曾有华侨特地从南洋带回“秋茄树”等各种红树林种苗在中国沿海进行育种栽植。

1996年9月,雷州半岛遭受历史罕见的12级强台风袭击,团结堤和安圹堤几乎毁于一旦,被冲破100多米,损失严重,而有红树林带保护的地方,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1999年,罕见的强台风再次袭击东南沿海,厦门集美凤林湾一带数千米沙石海堤全部被冲毁,甚至海岸线上的防护林木也被大面积地吹倒或折断,滩涂养殖也都付之东流,毗邻红树林海域及周边的生态却安然无恙。

2003年,第七号台风“伊布都”携带3~4米的海浪在沿岸登陆,在5000多亩红树林的保护下,广东省恩平市横陂镇的10千米海堤安然无恙,而没有红树林的另外5千米高级海堤,被狂风巨浪完全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

2003年7月,强台风“榴莲”在广西北海登陆,使我们再一次见识了红树林“海岸卫士”的威力:全市沿海受到红树林屏护的海堤安然无恙,海堤护卫的2000多亩农作物没有受到影响。而没有红树林阻挡海浪的海堤毁坏109处,多处出现巨大缺口。与此同时,有58艘渔船因为驶进红树林潮沟躲过了劫难,而6艘来不及驶入红树林的渔船,瞬息间即被台风打入海底。

2004年岁末,在印度洋地区海啸灾难中,数十万人口受到严重灾情的影响,而所有有红树林的地方全都无一例外得到很好的保护。

为什么种植红树林与否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主要是因为红树林生长在这样复杂、特殊的环境中,它们的形态结构都根据环境而发生了变化,强大、密集的根系更加坚固稳定,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形成一道道遮挡台风的天然屏障,抵御台风、海啸,护卫海岸沙滩,使沿海的村镇和农田免受风浪潮汐的袭击。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红树林还有一个奇妙的“胎生现象”,幼苗生长在母体中,脱离母体后,就能在高盐含量的海水中生活。这是红树林生活在海滩、海湾和抵御台风、海啸的必要条件。红树林的叶子常具有和其他盐生植物一样的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叶子革质表面光滑,有利于反射海岸强烈阳光的照射,并还具有能排出体内过多盐分的分泌腺体。这些特征是很重要的,是保证红树林在恶劣环境中得以生存的重要特征。

红树林的功效如此实用和重要。因此,我国对红树林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护。然而,得到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保护的10多种红树林并没有能够幸免于刀俎之灾。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围海造地、围海养殖、乱砍滥伐等种种人为影响,使红树林面积减少,由40年前的4.2公顷骤减到只剩下了1万多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几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坏,其中尤以广西自治区砍伐红树林为甚。全区原有红树林22387公顷,到1993年仅剩5654公顷。甚至,广西近几年已砍伐和已列入填海造地规划的(已批准)即将砍伐的红树林还有将近1000公顷之多。

已经列入《中国湿地名录》、国家保护的重要湿地之一的福建龙海红树林保护区,1998年龙海市政府未经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耗资2500万元强行建设一项围垦工程用于养殖,面积达460公顷,将危及超过33公顷的红树林的生存。

2002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然而厦门西海域,20世纪80年代在东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红树林,随着这几年的围海造田的不断扩大已经逐渐消失不见了。

但是,红树林对于沿岸生态环境和沿岸居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能够直接地挽救数以千万的经济损失,为什么一定要在灾难过后再去怀念它的好处呢?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保护红树林而努力。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各级政府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应该严格按照防护林的保护措施保护红树林的发展规划,减少灾难的形成胜过灾后的积极救灾。

各地要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严厉打击和制止乱砍滥伐红树林、乱征滥占湿地等违法活动,人为破坏红树林的现象一定要得到严格控制。

要加大红树林的恢复与营林力度,对红树林宜林滩涂采取人工营造措施,加快红树林资源恢复,使其尽快发挥效益和作用。让人民充分认识红树林的功效,才更有利于红树林的保护和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红树林的保护建设水平。

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大家对红树林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更谈不上足够的重视了,这严重地影响了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入持久地宣传红树林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我们自身做起,提高认识,才能增强民众保护和参与的自觉性,为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