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百年董府修建及扩建历史-修缮工程报告

百年董府修建及扩建历史-修缮工程报告

【摘要】:1901年,董福祥革职返回金积后,旧府已破败不堪,遂改建其南,即现存董府。随董福祥归里的部将亦先后迁居该地,于是董府周围便环建众多小府,如众星捧月,突出了董府的中心地位。1908年,董福祥病逝后,其四太太决定让董福祥胞弟董福寿之子董天佑,侄孙董温、董良、董让等留居董府,自携孙子董恭移住固原,藉由董之旧部、固原提督张行志照料,以策安全。

董府建造的历史,文献中很少有明确详细的记载,据后来搜集的资料可知,董福祥在今吴忠市曾有三处宅院,同治九年(1870年),董福祥随清军攻占金积堡,奉命戍守期间,在金积堡内(今金积贸易公司院内)就建过一座府邸。两年后,董福祥随左宗棠转战新疆,遂弃之不用。

此后,董福祥东征西讨,在外征战几十年,因不得携家带口,即在现董府北侧300米处,露田洼子村小学旧址建有一座“统领第”,供家小居住。该府第坐北朝南,院内辟东西花厅,建魁星楼,据甘肃图书馆藏张慎微撰《董福祥轶事》记载,“旧府已拆,只留下一座大门前照壁未拆除”,现无存。

1901年,董福祥革职返回金积后,旧府已破败不堪,遂改建其南,即现存董府。1902年动工,传说选址所在地原是当地郭举人的一片湖地,为使地基坚固,董家用数百峰骆驼从磁窑堡驮煤,湖底全部用煤垫起,厚达两米,上面再夯以黄土,前后耗费半年时间。

修建董府用的木料来自甘南,沿黄河顺流而下,至秦坝关渡口人工运至董府,所用石料采自陕西,砖瓦石灰就地烧造,其他原料从全国各地采购。木匠大都来自四川,铁匠部分来自包头,石匠来自陕西,其他工匠聘自各地。董府占地一百多亩,用银数十万两,用工300余万个,耗粮2500吨,历时三年,建成董福祥晚年之府邸——宫保府。随董福祥归里的部将亦先后迁居该地,于是董府周围便环建众多小府,如众星捧月,突出了董府的中心地位。外围是普通官兵的住宅,店铺林立,街道整齐,人称“董营村”。

1908年,董福祥病逝后,其四太太决定让董福祥胞弟董福寿之子董天佑,侄孙董温、董良、董让等留居董府,自携孙子董恭移住固原,藉由董之旧部、固原提督张行志照料,以策安全。此后,董福祥生前居住和处理军务的中院便闲置起来,南北各院由其侄孙董温(董文伦父)、董良(董正伦父)、董让(董鼐伦父)等各家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