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董府所在地人文环境调研成果

董府所在地人文环境调研成果

【摘要】:董府所在的金积镇辖1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70.4平方公里,集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河东回族自治区隶属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州撤销,吴忠市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98年5月1日,撤销银南地区,设立地级吴忠市,原县级吴忠市更名为利通区。

1.吴忠行政区划

吴忠市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一市二县二区(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总人口143.7万,有汉、回、满、蒙古等28个民族。

董府所在的金积镇辖1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70.4平方公里,集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

2.吴忠历史沿革

吴忠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是宁夏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引黄灌溉区。2.5万年前,便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吴忠境内设置富平县,西晋时迁至陕西怀德(今陕西富平县),这是宁夏北部设置最早的县级机构。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州设立灵洲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境内古城镇,是宁夏历史上最早有确切设置年代记载的古代城市。东汉改为灵州县。

三国两晋时期,为羌、匈奴、鲜卑等族驻牧之地。十六国时,先后属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秦(氐)、后秦(羌)、赫连夏(匈奴)五国属地。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二年(526年)改为灵州。北魏末置普乐郡,属灵州。西魏因之。北周置回乐县,带普乐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普乐郡。大业三年(607年),改灵州为灵武郡,回乐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灵武郡为灵州。回乐县析置丰安县。贞观元年(627年),灵州属关内道,贞观四年(630年),于回乐县境置回州,以丰安县隶之。贞观十三年(639年),废回州,省丰安县,其地并入回乐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灵州为灵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灵州。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各朝仍为灵州。

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部李继迁攻占灵州,改置西平府,都之。仍置灵州,废回乐县。天禧四年(1020年),迁都兴州(今银川市),后西平府又称西京。

元代仍属灵州。中统二年(1261年),隶属西夏中兴等路行省。至元八年(1271年),改称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隶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即宁夏路总管府)。后随省、路建置更迭而从属之。

明洪武三年(1370年),徙灵州军民于关内,一度空其城。洪武十六年(1383年),编集未迁者,调其他地民,置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宣德三年(1428年)改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为灵州千户所,属宁夏卫。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升置灵州,直隶陕西布政使司。弘治十七年(1504年)八月革州,复为灵州千户所,属宁夏卫。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改为灵州守御千户所,还属陕西都司。嘉靖九年(1530年),瓦渠等四里,改属守御千户所吏目辖之。万历之后,又归宁夏卫,为灵州千户所,吴忠堡属之。

清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改灵州千户所为灵州直属州,属宁夏府。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灵州金积堡等部分属地析置宁灵厅,改宁夏水利同知为宁灵抚民同知,驻金积堡,属宁夏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灵厅为金积县,改灵州为灵武县,隶属甘肃省朔方。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属宁夏省,吴忠地分金积、灵武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吴忠镇改为吴忠市。

1949年9月21日,吴忠解放,9月26日成立吴忠堡市,驻金积堡,属宁夏省。11月缩编为吴忠镇,归灵武县。

1950年2月,由灵武析置吴忠市,驻金积镇。

1954年4月22日,河东回族自治区成立,辖金积、灵武、吴忠、同心四县,并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河东回族自治区隶属甘肃省。

1955年2月1日,河东回族自治区政府与吴忠市政府分署办公,4月28日,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吴忠回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州撤销,吴忠市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960年9月,金积县撤销,原金积县的大部分辖区划归吴忠市。1963年6月,撤销吴忠市,设立吴忠县。1972年4月,设立银南地区,辖吴忠、青铜峡、中卫、中宁、灵武、同心、盐池七县。1984年1月24日,撤销吴忠县,恢复吴忠市。1998年5月1日,撤销银南地区,设立地级吴忠市,原县级吴忠市更名为利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