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府建造于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日薄西山。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权威一落千丈,中国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一度威胁清朝的统治。早在西夏时期,就有了对当地民居的记述。......
2023-08-18
中国传统的达官府邸一般都采用“内城外郭”的古制:内城之外,再建一座外城,成为两重方城。董府也不例外,只是董府外府墙(外城)已经荡然无存,了无痕迹,只保存下来内府墙(内城)。现存主体建筑由主体院落、内府墙两部分组成,主体院落共有房屋116间,采用中国北方四合院建筑的传统格局,以中路院为中轴线,前后二进,南北对称,平面呈三路六院式布局,是一座典型的清代三路二进四合院。
董府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府的高大府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外观为城堡式,上有带射孔的女儿墙,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宽敞、高大的拱洞形府门面向东开,大门上面高耸着一座玲珑精致的眺阁,显得巍峨壮观。整个院落被围护在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城堡内。
四合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分布最广泛的汉族民居形式,“四”字表示的是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合围组成的一个“口”字形的独立院落。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两进四合院,依此类推。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园。而董府却是一座颇为特殊的三路二进式大四合院。
俯瞰董府主体建筑群
董府平面缩略图
董府的主体院落虽只有二进,却是名副其实的大四合院,分为南、中、北三路,每路又由前后两个小四合院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以中路为中轴线,坐西向东,南北对称的双四合院圈成的三路六院式大四合院。主体院落居内府墙内正中偏西,东面是院落正门,距离东府墙20多米,南、西、北三面距府墙均为10多米,使庭院视野开阔。
董府这个大四合院中的六个院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南、北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过间游廊,不论是南院、北院、前院、后院,还是里面过间和游廊全是直的,横向为正南北,纵向为正东西,三路六院一律是方正端庄的四合院。每个院落均采取东西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等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章法,具有外观规矩、中线对称、布局严整、院落敞亮的典型特征,呈现出稳重严谨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董府的建筑形制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董府主体院落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中路后院,而且在开间尺寸、高度、装饰等方面皆低于正房。董府的中路后院是实际家庭生活的中心,而在中路后院又以过厅(二层为董福祥的书房兼会客室)为核心,同时也是整个主体院落的几何中心,表明董福祥是家族精神的象征,充分体现了封建家长制思想。此外对于朝向、质量、面积不同的住房,皆按照尊卑、长幼的次序安排使用。
大的复式四合院习惯上称为大宅门,董府就是一座由六个小四合院纵横相连而成的大宅门。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人类的各种文化理念,在建筑上都有鲜明而丰富的表现。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几乎影响了所有建筑类型。董府这座一百年前方正规矩的四合院不只是众多房间的集合体,也是清代封建宗法制度与伦理道德的凝固物。无论是总体布局、内外装饰的内容与风格,还是府墙、府门等整体环境与气势的塑造,无不表现出中国古代官宦之家的风貌与气息,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董府是内院式住宅,封闭性很强。高大厚重的府墙只开一处大门与外界沟通,院内四面房子的门都面对院落中心方向,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府内便形成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封闭环境。
中路后院是有两层檐楼的小四合院,是全府的中枢所在,这个小四合院是二层楼房结构,有大小房屋32间,采用卷棚式大屋顶,结构上采用平座斗拱、屋脊飞翘、雕梁画栋、砖雕木刻,做工最为精湛,这里是董福祥生前居住之所。正西二楼供奉着董氏祖先的牌位和皇帝的赏赐,是全府最高、最大、最好的房子,通常不住人,而是作为整个家庭权力的象征,是举行家族会议、执行宗法祭祀功能的场所。董府这座封闭的大宅门虽然院落、房间众多,但是其间不同等级、不同用途的建筑空间定位与组合,首先遵从的是宗法礼制秩序。以家庭观念为纽带的宗法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伦理观念,也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最重要手段。清朝提倡大家庭,褒奖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完全继承了明朝盛行的大家庭礼制。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矩、内外有差等,这些封建大家庭的伦理道德方面的礼制规范,不但是时人必须贯彻的,同时也成为家宅建筑所遵循的准则。在建筑上,为突出尊位,将其置于中央地位,位卑者、从属者则列于两旁,这就形成了对称布局,按中国传统方位观念,居中面南为尊,面东西者次之,面北者地位最低。在住宅中,长辈、家长居于正房或上房,晚辈子媳居于两侧厢房、偏房。董府所有的家庭成员依据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按照自己的地位住在不同的房间里。董府这个封闭的大四合院,实质上反映的是封建大家庭森严的宗法主从关系和使用功能。这座百年豪宅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
有关百年董府修缮工程报告(精装)的文章
董府建造于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日薄西山。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权威一落千丈,中国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一度威胁清朝的统治。早在西夏时期,就有了对当地民居的记述。......
2023-08-18
三开间,六架梁,两层,卷棚歇山顶,四周回廊。一层明间为过厅,二层为董福祥书房。中路前院过厅2.柱子与梁架柱顶石为鼓镜式。前后檐明间柱顶石已严重酥碱。瓦垄松动、排列散落,瓦件残损率30%左右。由于屋面荷重较大,翼角略有下沉。翼角下风铎丢失,仅存挂钩。......
2023-08-18
董府作为宁夏民居、聚落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一,董府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西北地方历史文化及历史人物的实物见证。其主人董福祥出生于宁夏固原东部山区,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复杂经历涉及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董府建筑群正是当时历史风云变幻的产物。......
2023-08-18
1901年,董福祥革职返回金积后,旧府已破败不堪,遂改建其南,即现存董府。随董福祥归里的部将亦先后迁居该地,于是董府周围便环建众多小府,如众星捧月,突出了董府的中心地位。1908年,董福祥病逝后,其四太太决定让董福祥胞弟董福寿之子董天佑,侄孙董温、董良、董让等留居董府,自携孙子董恭移住固原,藉由董之旧部、固原提督张行志照料,以策安全。......
2023-08-18
清同治初年,朝政腐败,烽烟四起,陕甘抗清斗争尤甚,董福祥遂借机倡集团练,率众十余万据安化反清抗暴,活动于陇东、陕北一带,声势颇大。董福祥所部甘军奋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围攻外国使馆,在廊坊大败八国联军,杀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和德国公使克林德,获罪洋人。清光绪三十四年,董福祥病故于金积府邸,享年69岁。董福祥担任武卫后军统领时照片《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五列传二百四十二董福祥,字星五,甘肃固原人。......
2023-08-18
地面铺十字缝方砖,凹凸不平。表面覆盖土坯,较为松软,杂草丛生,与南、北院正房和耳房台基连接。中路院正房2.柱子及梁架柱子与梁架保存较好,明间和次间廊柱向北略有倾斜。槛窗上皆雕方格龟背锦纹,其中有16个图案丢失、2个残损。......
2023-08-18
董府所在地地貌属黄河Ⅱ级阶地,地质为黄河冲、洪积相与湖相交错沉积。由粉质黏土、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薄层混合组成,交互沉积相特点明显,垂向变化较大,浅部含腐殖质,总体以粉质黏土为主,软塑—可塑,平均层厚约3米。绝对标高1097.7米,层地深度3米,该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别较大,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和原状土样室内试验结果综合判断,本层土总体为中等压缩性土。......
2023-08-18
董府建筑群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其建筑形制、装饰艺术反映了宁夏地方建筑风格与官式建筑风格的结合,也显示了近代宁夏地区建造工艺技术水平和审美观点。木雕艺术砖雕艺术整个董府建筑群做工精美、用料考究,色彩素雅。董府建筑的装饰艺术品里,从大门楼到院内的装饰图案,蝙蝠造型不少。这不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主人祈福的象征。百年前修建的董府,就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艺术精品。......
2023-0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