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热处理技术操作指南,汽车零件热处理实践

热处理技术操作指南,汽车零件热处理实践

【摘要】:对不同材料采用的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见表3-50。因此为避免出现断裂,在实际的热处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渗碳碳势和渗层的碳浓度,即将新旧渗碳剂的比例降低;渗碳温度从910℃降低到880~890℃,时间适当缩短,这样有利于减小热应力,使晶粒较细;合理控制冷处理和回火工艺操作,适当延长回火时间,消除残留应力。

1)热作模具钢的合金碳化物较多,导热性差,同时考虑到热锻模尺寸大、形状复杂、截面的变化大等具体情况,为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出现变形和开裂,应采取预热的措施,在600~650℃温度下预热后转入中温盐浴炉或可控气氛炉中加热。

2)锻模的加热应防止氧化与脱碳,如采用箱式炉、井式炉等则应采取保护措施,因表面成分的变化将引起组织与性能的差异,在保护气氛炉中或盐浴炉中加热是最佳的方法。

3)锻模热处理后可采用油或硝盐浴进行分级淬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油冷时为防止锻模开裂,对于5CrNiMo、5CrMnMo等材料的锻模,待表面油冷至Ms以下(约为200℃)时出油冷却,此时零件表面冒青烟而不起火。

4)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回火温度,对于高合金钢则需要进行2~3次回火处理,每次冷却到室温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回火。

5)锻模热处理后进行喷砂处理,清理掉表面的氧化皮等,应采用0.8mm以下的钢丸。

6)选择化学热处理方法时要考虑回火温度的高低,以不影响基体的硬度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