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钢铁材料与非铁金属制造零件时加热是离不开加热设备和加热介质的,加热过程中热量的基本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不同的热处理设备热量传递方式有所差异。因此从提高零件表面状态的要求出发,选择在中性气氛或保护气氛的介质中完成工件的加热,是目前汽车零件热处理的发展方向。2)热处理加热炉的炉顶和侧壁尽可能选用陶瓷纤维炉衬,这样既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又缩短了加热升温时间,节约能源。......
2023-08-18
1.工作条件与技术要求
气门挺杆是汽车发动机上的关键部件,气门挺杆在发动机气缸体导管内上下往复运动,将凸轮作用于它的推力传给推杆,以此来传递动力,同时绕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它处于凸轮和摇臂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与凸轮反复进行高应力的接触,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挺杆与凸轮接触的端面为内球面,与凸轮相对滑动为点接触,故要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作用。挺杆有菌式、筒式和滚轮式三种,其底部分球面和平面两类。对挺杆的技术要求为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一般气门挺杆的构造如图3-3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挺杆的下部有油孔,经推杆流入挺杆的机油从油孔流出润滑凸轮和挺杆。其损坏形式为磨损、擦伤和接触疲劳破坏。
从挺杆的工作条件可知,为满足需要挺杆应具有以下力学性能: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高的抗擦伤能力等。
2.材料的选用
从上述挺杆的受力分析可知,气门挺杆与凸轮构成一对摩擦副,合金铸铁制挺杆与凸轮轴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它们的耐磨性和抗擦伤性,经过表面强化处理的合金铸铁挺杆和凸轮轴,耐磨性和抗擦伤性得到提高。凸轮与挺杆组合后,其失效形式多为二者异常磨损,一般为点蚀(Pit-ting)和刮伤(Scuffing)两大类,二者的相互摩擦短时间内会早期的熔化磨损。气门挺杆材料一般选用渗碳钢、中碳钢和铸铁等,气门挺杆与凸轮轴材料的选用见表3-33。凸轮和挺杆产生异常磨损的原因和对策见表3-34。目前世界各国用合金铸铁制作挺杆,并进行淬火处理,在润滑油中加入添加剂可降低表面的磨损。可用磷酸膜或铁氧体(Ferrox)进行表面处理,这种方法对提高早期的磨合性十分有效,从而防止刮伤。
图3-37 气门挺杆的构造
a)菌式 b)筒式 c)滚轮式
表3-33气门挺杆与凸轮轴材料的选用
表3-34凸轮和挺杆产生异常磨损的原因和对策
凸轮和挺杆材料的典型组合实例见表3-35。
表3-35凸轮和挺杆材料的典型组合实例
3.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1)渗碳钢挺杆 常用渗碳钢主要有15Cr、20Cr、20等,它们正火后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理想的金相组织,经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表面形成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内部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其流程为:下料→锻造→机械加工成形→渗碳或碳氮共渗→热处理→精加工→表面处理。渗碳层和碳氮渗层深0.6~1.5mm即可满足工作需要,内螺纹应避免渗碳或碳氮共渗,否则螺纹的硬度高、脆性大,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早期失效。
(2)中碳钢挺杆 通常选用45钢和45Cr钢,中碳钢经调质处理后,整体形成索氏体组织,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最终热处理方式为高频感应淬火,硬化层深度在2mm以上,硬度大于55HRC。
(3)合金铸铁挺杆 合金铸铁在磨削时会产生表面应力,在机械加工中采用的材质有镍铬钼合金铸铁、铬钼铜合金铸铁等。合金铸铁挺杆有三大类:①整体铸造合金挺杆;②用钢制造杆体,在头部焊上合金铸铁;③单体铸造合金铸铁挺杆头与钢制杆体对焊。
以整体铸造合金铸铁挺杆为例,其加工流程为:铸造→间接端部冷激→机械加工→去应力退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其硬化层深度应大于2mm。
筒式挺杆的简单工艺流程为:棒料切割→料头淬火→抛丸、磷化、皂化→冷挤压→齐总长和堆焊槽→堆焊合金→回火→磨外圆→磨端面→倒角→磨外圆→精抛球面→磷化→精磨外圆→成品检验。
(4)20钢挤压、堆焊合金 通常采用20钢或25钢进行反挤压成形,其冷挤压工艺流程为:制备毛坯→软化退火→酸洗→磷化、皂化处理→反挤压成形→堆焊合金→抛丸→机械加工等→磷化→成品检验。
4.挺杆的热处理工艺
挺杆和凸轮轴是一对摩擦副,因此两者材料的选用和热处理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的。在大批生产中,钢制气门挺杆通常通过冷挤压或热镦成形。挺杆和凸轮轴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工艺见表3-36,凸轮和挺杆的表面硬度见表3-37。
表3-36挺杆和凸轮轴材料的选用和热处理工艺
表3-37凸轮和挺杆表面硬度
(1)渗碳钢挺杆的热处理 这里以15Cr钢为例,分析其热处理工艺规范和注意事项。
1)挺杆在井式渗碳炉或可控气氛炉内完成渗碳工艺,选择的渗碳温度为900~920℃,所用渗碳剂为煤油,稀释剂为甲醇,具体流量根据渗层厚度、炉膛体积以及装炉量的多少而定,试样抽查合格后,随炉冷却。
2)渗碳后的挺杆需重新进行热处理。目的是使挺杆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为防止挺杆表面出现脱碳现象,热处理的加热是在盐浴炉中进行的,淬火工艺装备具有吊挂式结构,材料为Q235钢,上面焊有许多短柱,将挺杆挂在上面。加热温度为840~850℃,每挂保温8min,在机械油中油冷,淬火后的端面硬度大于62HRC;为了确保硬度符合要求,在硝盐炉中的回火温度为180~200℃,保温90min,硬度为54~62HRC。
挺杆回火后应清洗干净,除净回火粘附的硝盐等,防止其表面锈蚀,影响挺杆的使用性能。该类挺杆的缺点为储油性差和耐磨性较差,容易出现表面擦伤。
渗碳钢经渗碳或碳氮共渗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组织,不允许有网状游离渗碳体和游离状态的铁素体,从渗层至中心不能有骤然转变的金相组织,挺杆心部为低碳马氏体。
(2)合金铸铁挺杆的热处理 采用合金铸铁制造挺杆,可使基体硬度提高,其使用性能与挺杆的显微组织、表面及心部硬度、表层和次表层的残留应力等有关,当出现网状碳化物时会造成挺杆的早期失效——点蚀剥落和快速磨损等。研究表明,显微组织中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的针状碳化物以及出现的点状、片状石墨均提高使用性能,表面硬度越高则耐磨性越好。几种常见合金铸铁挺杆的化学成分见表3-38。
表3-38几种常见合金铸铁挺杆的化学成分
(3)冷激合金铸铁挺杆的热处理 冷激铸铁(采用干砂型铸造,端面加冷铁激冷获得的)具有大量的针状碳化物,具有坚固的骨架作用,表面部分珠光体经磨削成微凹坑又起到储油的作用,从而使得其耐磨性、减摩性和储油性较好。经淬火、回火后形成马氏体组织,提高了挺杆的接触应力和挺杆的疲劳性能。冷激合金铸铁的失效形式为疲劳剥落,因此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抗擦伤性能,目前挺杆一般使用铬钢或铬镍钼合金铸铁。为了确保挺杆表面无氧化脱碳,使用盐浴炉加热,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确保脱氧彻底。
冷激合金铸铁挺杆的热处理工艺见表3-39。
表3-39冷激合金铸铁挺杆的热处理工艺
(续)
需要注意的是气门挺杆(CA141)采用铬钼铜合金铸铁制造,其工艺为时效处理+淬火处理+磷化处理,时效处理为550℃×3h空冷,淬火处理为840~860℃×0.5h油冷,金相组织为淬火马氏体+少量点状石墨+碳化物,硬度为58~62HRC,提高了挺杆的硬度与耐磨性。
另外为提高使用寿命,在冷激铸铁端面上高频堆焊合金,然后在300℃进行回火处理,其作用为减小加热引起的应力集中,同时不会降低表面的残留压应力,因此使挺杆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合金铸铁的铸态金相组织如下:基体为细珠光体,挺杆底部经冷激后工作表面为针状渗碳体、莱氏体和适量石墨。挺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见表3-40。
表3-40挺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
通常挺杆热处理后工作面部分的硬度如下:钢制挺杆和冷激铸铁挺杆渗碳后为58~65HRC,不淬火冷激铸铁挺杆硬度不低于52HRC。而挺杆杆部和底座硬度为:钢制挺杆不低于36HRC,铸铁挺杆为241~285HBW。
根据挺杆的工作特点,既可对其进行整体热处理(盐浴淬火等),也可对其工作面进行高频感应淬火,事实上用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挺杆存在下列缺陷:裂纹、变形、表面性能不高等。考虑到上述因素,选用火焰淬火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和质量稳定,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挺杆的火焰自动淬火设备示意图如图3-38所示,挺杆经振动料斗进入排料槽,由送料机构送入带有旋转机构的孔座内,同时乙炔加热喷嘴对挺杆底面进行加热,加热到设定时间后,挺杆被打料杆弹出滑入油槽冷却,然后进行下一轮循环。
挺杆的材料选用铬钼铜(CrMoCu)冷激合金铸铁,其火焰淬火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为860~900min,挺杆的转速30~60r/min,在180~200℃回火120min后空冷。
检测结果:硬化层深度大于3mm;冷激层深度大于4mm;挺杆端面的硬度为63~69HRC,杆部硬度为93~104HBW;金相组织要求石墨1~2级,渗碳体1~3级,渗碳体数量1~3级。
图3-38 挺杆的火焰自动淬火设备示意图
1—油槽 2—挺杆 3—乙炔加热喷嘴 4—振动料斗 5—排料槽 6—送料机构 7—旋转打料装置
经机械加工后的挺杆成品工作表面不应有裂纹、蜂窝孔、黑点、刻痕、凹坑等有害缺陷,其非工作表面允许有少量的黑点和加工痕迹等。
对于需要磷化或其他表面处理的挺杆,其底部表面应进行磁粉无损检测,以确保挺杆的内在质量合格,同时也避免了后面工序的无价值的加工。
(4)挺杆的表面处理 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进行表面处理后,挺杆表面的硬度提高、耐蚀性增强,端面和内球窝抗冲击性提高,因此其使用寿命得到提高。挺杆的氮碳共渗一般采用液体氮碳共渗工艺,氮碳共渗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如下:加热温度560~585℃,共渗时间2~3h,氮碳层深≥0.05mm,表面硬度≥850HV0.2,处理后明显提高了挺杆端面和球窝的硬度,延长了挺杆的使用寿命。
1)挺杆的氮碳共渗处理。可进行氮碳共渗处理的气门挺杆材料通常为Cr12W和合金铸铁两种。氮碳共渗的技术要求为:氮碳共渗层深度≥0.05mm,白亮层深度在0.006mm以上,表面硬度在850HV0.2以上,基体硬度≥43HRC,挺杆的氮碳共渗工艺流程参见气门氮碳共渗部分的内容。
图3-39所示为气门挺杆的液体氮碳共渗工艺曲线,图3-40所示为气门挺杆的金相照片,实际测出氮碳共渗层深度为0.06mm,硬度在900HV0.2以上,符合技术要求。从图中可看出白亮层十分明显,因此表面的硬度较高,达到了挺杆表面强化的目的。
图3-41所示为Cr12W钢制挺杆工作面的氮碳共渗腐蚀缺陷,其是由渗氮盐腐蚀产生的,而花斑则为盐渣沉积在工作面上所致,图3-42所示为Cr12W钢制挺杆工作面的抛丸花斑,这是抛丸前表面有水造成的,图3-43所示为Cr12W钢制挺杆工作面的剥落情况,是氧化后激冷所致。
图3-39 气门挺杆液体氮碳共渗工艺曲线
图3-40 气门挺杆氮碳共渗后的金相组织(×600)
图3-41 Cr12W钢制挺杆工作面的氮碳共渗腐蚀缺陷
图3-42 Cr12W钢制挺杆工作面的抛丸花斑
Cr12W钢制挺杆氮碳共渗后开裂。钢制气门挺杆是采用Cr12W钢制造的,其工艺流程为下料→加热→热挤压→球化退火→车加工→磨加工→钻孔→淬火→高温回火→空冷→磨削加工→磁粉无损检测→氮碳共渗→发蓝处理→清洗→抛丸→防锈→磨外圆→研磨球窝→检验→刻字→包装等,在成品检验时发现有部分挺杆出现端面裂纹,甚至为通裂,沿着出油孔开裂,如图3-44与图3-45所示。钢制挺杆的热处理要求为基体硬度≥43HRC,氮碳共渗层深度≥0.033mm,表面硬度在850HV0.2以上,脆性小于2级。
从挺杆裂纹的形态分析,其在氮碳共渗前进行磁粉无损检测,由于Cr12W钢为高合金钢,回火后采用空冷,故排除了热处理过程中出现裂纹的可能性,液体氮碳共渗处理的流程为串筐→清洗→预热→氮碳共渗→发蓝处理→清洗→抛丸→防锈。氮碳共渗后进行发蓝处理,有效减小了内外温差,避免因冷却过于激烈而导致开裂,经过检验得知,图3-45中裂纹处的白色物质为氮碳基盐与氧化盐,进行金相分析未发现裂纹处有氧化脱碳现象,也未发现有氮碳共渗层存在。
大部分挺杆开裂时是穿过出油孔的,表明此处流动性强,散热快,冷却十分激烈,而工作面底部的厚度比壁厚大得多,故内外热应力大。挺杆发蓝处理后的清洗水温为40~80℃,采用的氮碳共渗工艺装备如图3-46所示,挺杆紧密排列在一起,从氧化炉提出后的挺杆表面温度为300~350℃,停留一段时间后进行清洗,由于筐边缘的挺杆温度低,而筐心(中间)部分的挺杆仍会有较高的温度,故在清洗时温差较大,产生大的热应力导致开裂。
针对此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为:发蓝处理后的挺杆放置到室温后清洗;提高生产率,改进氮碳共渗工艺装备,采用可抽拉式的,将发蓝处理后的挺杆网板取出空冷,可避免挺杆冷却不当而产生的裂纹缺陷。
图3-43 Cr12W钢制挺杆工作面的剥落情况
图3-44 Cr12W钢制挺杆抛丸后的裂纹(毛坯)
图3-45 Cr12W钢制挺杆的端面裂纹(成品)
2)挺杆的磷化处理。挺杆的磷化处理是在某些酸性磷酸盐为主的溶液中进行的,是使挺杆表面发生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磷化膜是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晶粒组成的,形成有许多细小裂缝的多孔结构,可以使挺杆表面的耐磨性、减摩性和吸附性得到较好的改善。处理后磷化膜的厚度为1~50μm,基体的硬度和磁性等均保持不变。
图3-46 挺杆氮碳共渗工艺装备简图
磷化的工艺流程为:化学脱脂→热水洗→冷水冲洗→酸洗→冷水冲洗→磷化处理→冷水冲洗→去离子水洗→干燥。为了确保磷化膜的结晶致密、细小,满足挺杆表面耐磨性、耐蚀性等的要求,在磷化前增加表面调整工序,通常用钛盐溶液作调整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化学脱脂溶液的配方为氢氧化钠60~100g/L、碳酸钠30~60g/L、磷酸三钠40~50g/L、水玻璃10~20g/L,溶液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10~15min。然后使用8080清洗剂,所配体积分数为10%,温度为30~60℃,时间为10~15min。酸洗采用18%~24%的盐酸,温度为50~70℃,时间为5~10min即可。
挺杆的磷化通常采用中温磷化工艺,温度为50~70℃,溶液中游离酸度与总酸度比值为1∶(10~15),时间为5~15min。此时游离酸度比较稳定,具有时间短、生产率高、磷化膜稳定和耐蚀性高等特点,常用中温磷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和工艺条件见表3-41。需要说明的是配方1~4为常用的磷化配方,配方5为合金铸铁耐磨防锈磷化工艺,配方6为高磷灰铸铁磷化配方,配方7为45钢用配方,配方8为激光热处理前的预磷化处理配方。
表3-41常用中温磷化处理的溶液成分和工艺条件
(续)
磷化后的处理完全取决于产品的用途,通常磷化膜后处理溶液的成分及工艺条件见表3-42。
表3-42磷化膜后处理溶液的成分及工艺条件
挺杆磷化膜的质量检验分为外观检验、耐蚀性检验和厚度与质量检验等几项,外观上应为连续、均匀且致密的晶体结构,表面呈灰色或灰黑色,表面不应有未磷化的残余空白或锈迹。耐蚀性检验可用浸入法、点滴法等,浸入法是将磷化后的样板浸入3%的氯化钠溶液中2h后取出,表面无锈蚀为合格;点滴法是将按要求配好的试剂滴在磷化膜上,观察其变色的时间,厚磷化膜、中等厚度磷化膜和薄磷化膜的时间分别为5min、2min和大于1min时,视为合格。厚度可用非磁性测厚仪检验,也可切片测磷化层厚度。质量测量是通过测量磷化膜剥离前后样品的质量实现的(用于精密产品)。
5.热处理工艺分析与操作要点
1)15Cr、20、20Cr等材料的挺杆渗碳过程与普通的渗碳无大的区别,其渗碳层的深度以试样来进行间接检测,不允许出现网状或块状的碳化物、表面到内部渗碳层的浓度梯度过陡等情况,该类缺陷将造成热处理后挺杆表面掉块、耐磨性差等,导致使用寿命明显降低。
2)渗碳钢经渗碳或碳氮共渗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不允许有网状游离渗碳体和游离状态的铁素体,从渗层至中心不能有骤然转变的金相组织。挺杆心部为低碳马氏体组织。
3)合金钢和合金铸铁淬火后均获得了高的硬度,需要注意的是合金铸铁(含冷激铸铁)的热处理淬火温度为860~880℃,保温时间的长短将对硬度有直接的影响,在盐浴炉中的保温时间超过15min时,碳化物分解,淬火后的硬度无法满足技术要求,而时间过短则无法消除白口组织。热处理检查内容有硬度、石墨数量(体积分数<10%)以及碳化物的数量(体积分数>30%)。
4)挺杆火焰淬火时,应关注设备各部件、流量计及压力表运转是否正常,挺杆中心与火焰喷嘴的同轴度应小于1mm,端面与喷嘴的垂直度应小于1mm,喷嘴距离加热表面的距离应为50mm左右,乙炔、氧气的流量与压力应符合工艺要求,淬火油温应控制在40~80℃范围。
5)挺杆的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氮碳共渗和磷化,其中氮碳共渗多应用于高合金钢和合金铸铁等材料,它们的回火温度均高于氮碳共渗温度,共渗层深度大多在0.03mm以上,硬度在850HV以上,质量缺陷多为表面粗糙度超差(腐蚀)、硬度低以及清洁度低等。
6)钢制挺杆氮碳共渗后表面缺陷有腐蚀、花斑等,故应防止渗氮时间过长,应彻底渗氮盐以及加强过程清洗等,避免表面存有残盐以及水痕迹等。
7)需要注意的是20钢、25钢挺杆的反挤压过程中,如果未进行退火处理,毛坯硬度在121HBW以上,则容易引起挤压时变形困难,将导致挤压凸模断裂。图3-47所示为一支挺杆毛坯未进行退火处理,出现凸模断裂的实物图片。
图3-47 20钢反挤压挺杆与挤压凸模的断裂图片
a)凸模断在挤压挺杆中 b)凸模的断口
8)挺杆热处理质量检验。渗碳钢挺杆的热处理质量检验与合金铸铁的热处理质量检验分别见表3-43和表3-44。
表3-43渗碳钢挺杆的热处理质量检验
表3-44合金铸铁挺杆的热处理质量检验
6.挺杆的热处理、磷化缺陷分析与预防或补救措施
挺杆的热处理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或补救措施见表3-45。挺杆磷化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或补救措施见表3-46。
表3-45挺杆热处理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或补救措施
(续)
表3-46挺杆磷化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或补救措施
(续)
有关汽车零件热处理实用技术的文章
采用钢铁材料与非铁金属制造零件时加热是离不开加热设备和加热介质的,加热过程中热量的基本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不同的热处理设备热量传递方式有所差异。因此从提高零件表面状态的要求出发,选择在中性气氛或保护气氛的介质中完成工件的加热,是目前汽车零件热处理的发展方向。2)热处理加热炉的炉顶和侧壁尽可能选用陶瓷纤维炉衬,这样既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又缩短了加热升温时间,节约能源。......
2023-08-18
低碳钢冷挤压挺杆退火后的硬度为105~125HBW,将退火、磷化、去氢和皂化后的毛坯放入凹模中,采用1600kN压力机,通过凸模进行冷挤压成形,挺杆挤压后的温度为200~300℃,因此凸模与凹模的表面温度应在300~500℃范围内。应无超过要求的晶粒度,回火充分。......
2023-08-18
要求紧固件中硫、磷、锰和硅的含量要低,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成形后采用再结晶退火处理,以消除冷拔过程中的加工硬化,恢复材料冷拔前的塑性和获得细晶粒的组织,即获得需要的力学性能。2)冷镦、冷挤件的热处理。3)常见35钢、45钢螺栓和螺母的热处理工艺见表7-24。......
2023-08-18
气门座失效的主要形式为烧蚀和磨损。图3-29 进气门座热处理工艺曲线4.热处理工艺分析与操作要点1)操作者应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确保仪表与设备正常工作。2)由于进气门座呈薄片圆环状,故气门座应平整加热与冷却。......
2023-08-18
曲轴的主轴径、连杆轴径和曲轴臂各处受到较严重的磨损,受力各不相同。曲轴的热处理1)45钢曲轴的热处理。图2-10 各种表面处理对曲轴弯曲疲劳强度的影响2)球墨铸铁曲轴的热处理。表2-23常见曲轴用材料的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规范曲轴的感应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的重要工序,是曲轴轴径硬化的必备措施。......
2023-08-18
模具的热处理过程是其获得要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序,模具的热处理缺陷除了与热处理过程中的不良工艺与操作有关外,还与原材料、锻造工艺、预备热处理以及其他的表面硬化处理有关。常见模具热处理过程中的缺陷、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见表8-11。3)力学性能与变形控制严格的模具应进行预备热处理,以获得良好的组织,消除机械加工残留应力,淬火前进行充分预热,确保内外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并采取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处理。......
2023-08-18
锻模的退火工艺 锻模是经过锻打成形的,因此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要进行降低硬度、改善组织的退火处理,目的是便于切削加工、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当然若有条件最好采用保护气氛炉或真空淬火炉加热,这样可完全消除锻模表面的氧化或脱碳质量缺陷,确保锻模表面的成分和组织不发生改变,事实表明经过处理的锻模的使用寿命和疲劳强度明显提高,资料显示锻模的寿命提高3~5倍。......
2023-0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