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连杆调质处理工艺规范与热处理缺陷补救措施

连杆调质处理工艺规范与热处理缺陷补救措施

【摘要】:表2-15为常见碳素钢、合金结构钢连杆调质处理工艺规范。表2-17常见连杆材料喷丸强化工艺参数注:0.18C表示C型标准试样的测量弧高为0.18mm。表2-1840、40Cr、40MnB钢连杆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续)5.连杆的常见热处理缺陷和补救措施表2-19连杆的常见热处理缺陷和补救措施

1.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

汽车发动机连杆(图2-8)将活塞和曲轴连接起来,小头与活塞一起作往复运动,把作用于活塞顶部端面的膨胀气体压力传递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将活塞受到的气体压力传递给曲轴,再由曲轴转变成输出的转矩。连杆的大头和曲轴一起作旋转运动,而杆身作十分复杂的平面摆动等,因此连杆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交变的拉应力和弯应力作用,同时承受急剧变化的动载荷的冲击,其受力方式十分复杂,整个截面都要承受均匀的拉应力、压应力以及脉动交变应力的作用。因此要求其所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连杆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压缩、拉伸、弯曲和冲击交变载荷作用。因此,和活塞一样,要求连杆质量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高的疲劳强度和冲击韧度等,否则连杆螺栓、杆身的大端盖将发生断裂,造成发动机的损坏。作为发动机容易损坏的零件,其损坏形式为断裂,疲劳断裂发生在连杆的三个高应力作用区,即大头与杆身和小头与杆身的过渡区(在螺栓孔附近)以及杆身中间。断裂与原材料缺陷、锻造折叠及淬火裂纹等造成的失效有关。

978-7-111-41987-7-Chapter02-21.jpg

图2-8 汽车发动机连杆

1—衬套 2—小头 3—杆身 4—螺栓 5—大头 6—轴瓦 7—轴承盖 8、9—止口

2.材料的选用

根据连杆的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连杆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应为均匀、细小的索氏体,为确保连杆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又获得较高的韧性以及优良的抗疲劳性能,不得有片状铁素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最后需进行强化喷丸处理。对于非调质钢可采用铁素体-珠光体钢制造汽车曲轴和连杆工艺,如35VS、35MnV、35MnVS、40MnV以及43MnS等。目前国外汽车公司在赛车上使用钛合金连杆,具有强度更高和质量更轻的特点,减轻了质量且提高了使用寿命。

根据连杆的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连杆通常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模锻或辊锻而成,常见的材料有40、45、50、45Mn2、40Cr、35CrMo、42CrMo等,也有少数采用稀土-镁球墨铸铁制造的连杆。

3.连杆的热处理

目前连杆的生产厂家利用锻造余热进行淬火和回火,以此来取代调质工艺,但应注意回火后的连杆在热校直后,仍要进行低温回火处理。

连杆的热处理技术要求为:花键与杆部硬度为37~44HRC,盘外圆硬度为24~34HRC。常见连杆常用材料的预备热处理技术要求见表2-14。

表2-14连杆常用材料的预备热处理技术要求

978-7-111-41987-7-Chapter02-22.jpg

(1)调质处理 连杆经调质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降低了硬度,改善了切削加工性,细化了晶粒,为最终热处理做好了组织准备。表2-15为常见碳素钢、合金结构钢连杆调质处理工艺规范。

表2-15常见碳素钢、合金结构钢连杆调质处理工艺规范

978-7-111-41987-7-Chapter02-23.jpg

(续)

978-7-111-41987-7-Chapter02-24.jpg

(2)利用锻造余热进行连杆的淬火和回火 该工艺具有可简化程序、节省能源、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力学性能的优点。资料介绍,40Cr和45钢连杆分别利用余热淬火和回火,与调质处理的力学性能相比,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和硬度均有提高,二者的工艺和力学性能比较见表2-16。一般碳的质量分数为0.40%~0.55%的中碳钢锻件均可采用余热淬火。

表2-1640Cr和45钢连杆锻造余热淬火工艺与一般调质处理的工艺和力学性能比较

978-7-111-41987-7-Chapter02-25.jpg

(3)连杆的喷丸强化处理 连杆经调质处理后,硬度为228~269HBW,连杆经过喷丸处理后,表层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这将使晶体的点阵发生畸变,表层形成高密度的位错缠结,从而使表层得到了强化。采用喷丸强化处理后,连杆表面的残留压应力增大,表面硬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如45钢的压应力增大到-350MPa时,其疲劳寿命从48万次提高到190万次以上,即使用寿命约提高到原来的4倍。可见对连杆进行喷丸强化后,明显提高了疲劳强度、使用寿命、抗弯强度等。表2-17为常见连杆材料喷丸强化工艺参数。另外对连杆进行滚压加工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强化工艺措施,既可消除切削加工的痕迹,又可使槽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精确,提高了连杆的疲劳寿命。

表2-17常见连杆材料喷丸强化工艺参数

978-7-111-41987-7-Chapter02-26.jpg

注:0.18C表示C型标准试样的测量弧高为0.18mm。

4.热处理工艺分析与操作要点

1)连杆的锻造加热温度控制在1100~1220℃为宜,终锻温度(淬火温度)为900~1000℃,锻造后油冷应控制入油的停留时间,以防析出铁素体。

2)要控制淬火油温和在油中的冷却时间,连杆要及时回火,否则会引起裂纹的产生。

3)目前,对连杆进行中频感应加热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毛坯热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连杆的要求。

4)40、40Cr、40MnB钢连杆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见表2-18。

表2-1840、40Cr、40MnB钢连杆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

978-7-111-41987-7-Chapter02-27.jpg

(续)

978-7-111-41987-7-Chapter02-28.jpg

5.连杆的常见热处理缺陷和补救措施(表2-19)

表2-19连杆的常见热处理缺陷和补救措施

978-7-111-41987-7-Chapter02-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