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汽车活塞环热处理实用技术:钢带活塞环热处理工艺规范

汽车活塞环热处理实用技术:钢带活塞环热处理工艺规范

【摘要】:装夹后的活塞环可在可控气氛炉中加热,温度的选择以不破坏铸铁的组织为原则。图2-2 铸铁活塞环热定型工艺规范图2-3 球墨铸铁活塞环调质处理的工艺规范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 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如图2-4所示。

1.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

活塞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它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以及缸体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活塞环包括气环和油环,气环用来密封气体,即用来封闭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防止气缸漏气和高温下燃气滴入曲轴箱内,同时将活塞上的热量传给冷却的气缸,帮助活塞散热。油环安装在活塞的油环槽内,油环的作用是把缸壁上的机油刮布均匀和将多余的机油收集在槽内,并经槽底通孔流回油底壳,减少缸壁上的机油刮入燃烧室内造成燃烧室积炭,避免机油的消耗量增大。

要求活塞环具有足够高的弹性极限,良好的耐磨性及一定的抗擦伤性,一定的强度、韧性、抗疲劳性,良好的导热性和良好的抗燃气腐蚀性。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擦伤、磨损和疲劳折断。

2.材料的选用

根据活塞环的功能与工作条件,制造活塞环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储油性、导热性、耐热性和高的冲击韧度,弹性与弹性模量大,具有足够的强度(包括抗折强度与疲劳强度)等。活塞环通常采用高强度优质灰铸铁、合金铸铁、可锻铸铁等制造,上压缩环用合金铸铁,其余高应力活塞环是由球墨铸铁或高合金钢制造的。

球墨铸铁作为活塞环的材料,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强力发动机,为保持其动能而采用高合金铸铁,如Cu-V-Ti合金铸铁、Cr-Mo合金铸铁、高P铸铁、W-V-Ti铸铁及球墨铸铁等。这些材料普遍具有高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在活塞的反复运动过程中,始终能确保不漏油和气,同时也易于制作,具有小的摩擦因数。活塞环的形式如图2-1所示,第一道气环和第二道气环是防止燃烧气体泄漏的密封环,而油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润滑气缸内壁和活塞的润滑油的油量。

通常钢制活塞环选用的材料为65Mn、50CrVA、T8A、20Cr13、95Cr18等。钢制作的活塞环具有强度高、抗折断、成本低等优点,钢带组合油环的控油效果好。

978-7-111-41987-7-Chapter02-4.jpg

图2-1 活塞环

目前国外已经开始采用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制造活塞环,它具有金属利用率高、材料性能好、内部空隙储油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活塞环的热处理

考虑到活塞环粗加工后加工应力较大,要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铸铁的石墨形状为片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磨性和抗擦伤能力,加入合金元素后提高了热稳定性,细化了晶粒和提高了耐磨性,因此合金铸铁广泛应用于制作活塞环。

活塞环的热处理技术要求为硬度98~108HRB,同一活塞环上硬度差不大于3HRB;其组织为细片珠光体(或索氏体)+体积分数少于20%的石墨(长度为0.12~0.18mm)+体积分数少于5%的铁素体(应分散分布)+磷共晶碳化物(应呈细小均匀分布)。

(1)去应力退火 温度在550~570℃范围内,保温120min结束后出炉空冷或炉冷至480℃出炉空冷,可将加工应力消除90%以上。后一种处理的活塞环的硬度均匀性好。通常铸铁环在粗磨两端面后退火,目的是消除铸造和机械加工应力、稳定尺寸和精度等。

(2)活塞环的热定型(固定) 将缝隙大小固定,以使其压紧于气缸壁内,在工作过程中有适当的弹性。热定型是去应力退火的一种形式,活塞环的热定型采用专用夹具,上下为两个压盘,中间穿螺栓压紧,其中一个底盘固定。定型杆的宽度等于活塞环(胀圈)定型后的开口尺寸。压紧的程度以装好后用力抖动活塞环的位置不变为宜。装夹后的活塞环可在可控气氛炉中加热,温度的选择以不破坏铸铁的组织为原则。定型处理后的硬度为220~270HBW(98~105HRB)。具体铸铁活塞环热定型工艺规范如图2-2所示。

定型后的活塞环改善了组织,降低了基体的硬度,消除了应力,获得了一定的残留变形。为了保持弹性的稳定,活塞环还要在气缸中进行400℃、保温2~4h的稳定化处理。

铸铁活塞环调质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弹性模量与热稳定性,球墨铸铁活塞环调质处理的工艺规范如图2-3所示。

978-7-111-41987-7-Chapter02-5.jpg

图2-2 铸铁活塞环热定型工艺规范

978-7-111-41987-7-Chapter02-6.jpg

图2-3 球墨铸铁活塞环调质处理的工艺规范

(3)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 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如图2-4所示。

(4)活塞环的表面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活塞环的表面硬度与耐磨性,改善表面的储油能力,以防粘着磨损,改善与气缸壁的磨合性能,提高其耐热性;加快活塞环的初期磨合,以改善活塞环与气缸的运动条件。

978-7-111-41987-7-Chapter02-7.jpg

图2-4 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工艺规范

1)一般气环的工作条件差,外圆面上要进行多孔性镀铬,具有硬度高、可储存少量的润滑油、使用寿命提高2~3倍等特点。另外,也可喷涂钼或进行渗氮、激光热处理,端面进行磷化处理同样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2)油环镀锡或磷化处理,也可镀铬或喷涂钼,改善磨合性能和提高活塞环的耐磨性。压缩环镀铬层深度≥0.10mm,油环镀铬层深度≥0.08mm。镀铬后的活塞环要进行去氢处理,镀铬层硬度不低于750HV(200HRB)。应对活塞环的未磨损部位进行防蚀处理,常见的方法为镀锡、渗氮等,渗层深度为0.001~0.003mm。

表2-4列出了常见铸铁活塞环的性能对比。

表2-4常见铸铁活塞环的性能对比

978-7-111-41987-7-Chapter02-8.jpg

活塞环的表面处理在其制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生产中大量采用了上述处理工艺方法,提高了活塞环的耐磨性。对要求更高的耐热性和抗粘着活塞环,可进行喷涂钼处理,为便于比较几种表面处理工艺及性能,将其列于表2-5中供参考。

表2-5活塞环表面处理工艺及其性能特点

978-7-111-41987-7-Chapter02-9.jpg

活塞环镀铬后的硬度比热处理后的硬度约高2.5倍,其耐磨性提高,电解析出的铬层与基体金属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同时镀铬温度在70℃以下,故不会破坏活塞环原来的金相组织,也不会使活塞环产生热应力变形,故其应用十分广泛。

活塞环除了采用镀铬与喷涂钼处理外,其他的表面处理还包括磷化处理与发蓝处理,少数采用渗硫或渗氮处理。磷化处理是以加快活塞环初期磨损、防止擦伤气缸为主要目的表面处理方法,在90~98℃的温度下进行,蒸汽磷化法的磷化时间可缩短到普通的1/10。

(5)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常用的钢带活塞环材料为50CrVA、65Mn、T8A等,刮环用钢带的热处理是在管式可控气氛炉中进行的,淬火冷却介质为机械油。热处理后的钢带在绕圈机上缠绕后,与定型胎套一起放进热定型筒中密封,在电阻炉中进行定型处理。具体热处理工艺规范见表2-6。

表2-6常用钢带活塞环材料的淬火和回火、定型热处理工艺规范

978-7-111-41987-7-Chapter02-10.jpg

国外钢制活塞环通常选用Cr13、Cr18等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制作,在调质处理后进行氮碳共渗处理(560~580℃×2~3h),渗氮层深度在0.05mm以上,目的是提高活塞环的耐磨性与抗咬合性,进行表面强化处理,但需要采用活塞环专用渗氮工艺装备,防止缩口,以确保自由开口与尺寸稳定。

4.活塞环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与操作要点

1)活塞环的热定型包括铸铁热定型与钢带热定型两种,前者采用盐浴炉或电炉进行处理,后者则在电炉中完成。活塞环在心轴上的装配应压紧,垫片与插入的开口定型金属镶块应垂直无变形。加热完毕后空冷即可。

2)应根据活塞环的磨损与润滑条件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为提高活塞环的耐磨性,同时降低气缸的磨损,可选用镀铬工艺。为防止干摩擦,提高缸的抗拉能力,则选择喷钼和镶嵌金属氧化物填料的方法。为使环与气缸突出部位相接触而加剧磨损,缩短磨合期,使活塞环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应选择镀锡、发蓝和磷化处理等。

3)活塞环作为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在镀铬后应进行除氢热处理,目的是使大部分残留氢气排出,减小零件的脆性,提高其疲劳强度。采用的方法有水煮法(煮沸6h)、油煮法(250℃×2h)和空气加热法(180~200℃×2~3h),其中油煮法效果最好,采用空气加热工艺较为普遍。

4)钢带活塞环的热处理回火温度与定型温度是一致的,硬度不会降低,其回火托氏体组织又具有良好的弹性,起到稳定化的作用。质量检验包括以下内容。

①硬度为98~108HRB,同一活塞环上的硬度差不大于3HRB。

②金相组织为细片珠光体(或索氏体)+体积分数为20%的石墨+体积分数为5%的铁素体(应均匀分布)+磷共晶碳化物(细小均布)。

③外观检查包括:不允许有裂纹、毛刺、锈迹和崩缺等,镀铬后的活塞环表面无铬瘤、铬层裂纹、尖锐铬边和崩块等,铬层与活塞环应牢牢结合,无脱落现象;活塞环外圆表面及上下端面无粗加工后的刀痕、振纹以及氧化皮等,退磁彻底,否则将造成活塞环的异常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