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江沉积物中的Fe循环过程及环境示踪意义研究

长江沉积物中的Fe循环过程及环境示踪意义研究

【摘要】:尽管还有上述种种问题存在,但不可否认,本书还是为长江沉积物Fe循环和源—汇过程的研究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Fe同位素研究是国际热点问题,我国相关工作才刚刚开展,长江水系沉积物Fe同位素研究更是鲜有报道。但鉴于Fe同位素巨大的应用前景,今后工作拟对长江Fe同位素开展更多研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人类活动对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尤其是Fe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本书在长江沉积物Fe循环与源—汇过程研究中取得了部分成果,但笔者也清醒地认识到,本书不论是在分析方法还是在研究思路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对不同化学相态Fe的矿物组成,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在计算上游和中下游沉积物贡献比例上,还有很多假设;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还缺乏定量化的研究;多学科参数之间的对比还缺乏深入的分析;搬运时间计算过程的理论和个别概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尽管还有上述种种问题存在,但不可否认,本书还是为长江沉积物Fe循环和源—汇过程的研究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而以上列举的各种问题,正是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将Fe的化学相态分析方法与XRD 方法结合,进一步明确每步化学萃取产物的矿物学组成。

(2)深化长江沉积物漫反射光谱分析方法,力求建立一套有效的计算公式,使漫反射数据在指示长江沉积物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时定量化。

(3)采集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土壤样品,从而更加直接地了解中下游的风化信息。同时,将土壤样品与水系沉积物样品对比,探讨二者之间风化过程的差异。

(4)开展Fe同位素工作。Fe同位素研究是国际热点问题,我国相关工作才刚刚开展,长江水系沉积物Fe同位素研究更是鲜有报道。本课题已经尝试性地分析了4个长江样品和2个黄河样品的Fe同位素值,但由于样品较少,对数据理解不够深入,笔者并没有在文中展示。但鉴于Fe同位素巨大的应用前景,今后工作拟对长江Fe同位素开展更多研究。

(5)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Fe循环的影响。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人类活动对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尤其是Fe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书虽然尝试对现有数据深入挖掘,力求剥离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对Fe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但很多方面期待深入。笔者将在未来工作中寻找更加灵敏的参数,指示人类活动对Fe循环的影响,环境磁学参数或许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6)加强与国内其他河流,例如黄河和珠江,及世界其他主要河流的对比,例如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南亚河流等。从而将长江流域放在一个世界性大河流域的角度,拓宽思路,深化研究,提高长江Fe循环的研究意义。

(7)本书所提到的长江流域Fe循环,严格意义上讲,主要是指表生低温环境下河口颗粒态Fe的循环过程。但已有报道显示,河流胶体态、溶解态,甚至是纳米级微颗粒态Fe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因此,未来Fe循环研究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流域走向河口乃至陆架,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讨Fe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8)本书研究已经显示不同参数和指标含Fe矿物的指示不尽相同,除了方法和机理本身的差异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各参数应用的时空尺度不同。因此,在未来Fe循环研究中,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

长江流域水系沉积物的Fe循环过程相当复杂,沉积物中Fe的分布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个别采样点的少量样品和单一分析方法,很难完整地揭示长江沉积物Fe循环特征。本书研究结果也说明,在未来的长江地球化学研究中,一定要注意样品代表性选择和多种分析方法并用的研究思路,同时兼顾时空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才能真正解读不同元素和同位素指标在长江这种大河流域的地球化学行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