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通地区干流季节性悬浮物CIA组成的控制因素及其环境示踪意义

南通地区干流季节性悬浮物CIA组成的控制因素及其环境示踪意义

【摘要】:南通地区长江干流悬浮物的平均粒径为7.4±0.3Ф,明显比流域悬浮物要细。相比长江流域干、支流沉积物中CIA 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南通干流季节性悬浮物CIA 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更高,暗示了细粒级组分中CIA 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更好。南通干流悬浮物在不同季节来源上的差异,推测是导致其CIA 产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南通地区长江干流悬浮物的平均粒径为7.4±0.3Ф,明显比流域悬浮物要细(5.7±1.6Ф)。相比长江流域干、支流沉积物中CIA 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南通干流季节性悬浮物CIA 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更高(图3-6),暗示了细粒级组分中CIA 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更好。

根据上一节分析可知,在长江流域干流不同地区悬浮物的CIA 有明显差别,上游悬浮物的CIA 平均值为71±2,中下游干流悬浮物平均值为74±2。南通干流悬浮物在不同季节来源上的差异,推测是导致其CIA 产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下,长江流域的雨季每年从4月—5月份开始,10月份结束,雨带由东南向西北推进。通常情况下,4月份期间,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尤其是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雨季最先开始。5月份上游雨季也逐渐开始(张录军等,2004)。气象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4月份,长江下游安庆降雨已经开始增多,而此时上游宜宾地区降雨量还较低,南通悬浮物物源组成上、中下游供应所占比例较高,因此,CIA 相对较高;进入5月,各流域降雨继续增加,而上游的宜宾地区降雨增加更为显著(图3-8)。所以,此时整个流域内降雨由中下游地区渐渐向上游推进,沉积物来源也相应改变,上游贡献逐渐增加,表现为CIA 逐渐降低(图3-7)。

图3-8 2008年1月—12月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的月降水量

6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经历梅雨季节,雨带徘徊于干流两岸,东西分布。同时雨带继续向西北移动,长江流域全面进入雨季。中游宜昌地区降雨突增,在强降雨冲刷下,下游供应有所增加,上游和中下游供应的物质相当。因此,6月—7月期间南通的悬浮物CIA 值有短暂升高趋势,但还是基本维持在全年平均水平上下波动(图3-7,图3-8)。

7月末—8月,雨带移至四川和汉江流域,呈东北—西南方向向分布,此时长江中下游和川东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张录军等,2004)。降雨数据显示(图3-8),中游、上游的宜昌和宜宾降雨都达到全年最大值,上游物质贡献显著增加,此时,南通的CIA 明显低于全年平均值。9月份,中下游地区如宜昌和安庆降雨量相对8月份开始回落,尤其宜昌地区降雨大幅减少。上游宜宾降雨量虽然较8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中下游城市降雨量。上游供应在南通入海物质中达到全年最大,南通CIA 出现全年最低(2008-9-19样品,图3-7)。

10月份,全流域雨季先后结束。降雨数据显示,各城市降雨量基本降至4月份水平甚至更低。上游物质的供应恢复到雨季前的水平,南通悬浮物中来自中下游物质显著增多甚至主导,所以CIA 逐渐升高,并稳定在下游平均水平左右(CIA 大约为74),一直持续到第二年4 月份。另一方面,随着三峡大坝在2008年9月28日175 m 蓄水开始(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8),上游泥沙逐渐在水库淤积而难以到达下游。宜昌和大通水文站输沙量数据显示,10月份大通输沙量约为900万t,而宜昌水文站显示输沙量则不足100万t(图3-9),说明上游供应的入海物质可能不足10%。

图3-9 2008年长江宜昌、大通水文站月输沙量变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8)

总之,CIA虽然是反映化学风化强弱的指标,但长江下游南通地区干流悬浮物CIA的季节性变化并不是反映季节性季风气候影响下的流域“瞬时风化”,并未出现夏季高而冬季低的趋势,甚至表现出相反趋势,这说明长江干流悬浮物的CIA主要反映了流域降水时空上的不同,及三峡蓄水导致入海物质来源的改变。这一结论也再次证明沉积物中CIA反映的是累积的化学风化历史,因此,CIA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尺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