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e元素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识物”或环境替代性指标,从河流沉积物质“源—汇”的过程入手,研究其在流域风化剥蚀、河流搬运入海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对流域风化环境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今后深化长江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从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河口及陆架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的陆源入海物质的“源—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其中,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图2-4)。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

图2-4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分布(长江水利网,2010)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南岭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汉江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万县地区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长江水利网,2010)。
与气温分布类似,长江流域的降雨也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图2-5),主要分为干湿两大气候类型,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雨、梅雨、伏秋旱型和长江上游地区(包括汉江上游地区)的冬春旱、夏秋雨型。
 (https://www.chuimin.cn)
(https://www.chuimin.cn)
图2-5 长江流域年平均降雨分布(长江水利网,2010)

图2-6 202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分区降雨量分布图
改绘自(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08)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 100 mm,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仍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年降雨量总的分布趋势是江南大于江北,中下游地区多于上游地区,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态势(图2-6)。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 000~1 600 mm 之间,中下游地区平均为1 440 mm,其中,江南地区为1 470 mm,湘西北赣东北暴雨中心区年降雨量在2 000 mm 以上,江北地区为1 320 mm,汉江流域平均为930 mm;长江上游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40 mm,其中,乌江流域和上游干流区间接近1 100 mm,嘉陵江和岷江—沱江流域约970 mm,金沙江流域平均约800 mm 以上,西北部只有约500 mm,江源地区降雨量最少,平均200~300 mm(长江水利网,2010)。
相关文章
 
                                
                                以Fe元素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识物”或环境替代性指标,从河流沉积物质“源—汇”的过程入手,研究其在流域风化剥蚀、河流搬运入海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对流域风化环境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今后深化长江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从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河口及陆架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的陆源入海物质的“源—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随着铁盐实验的开展,Fe如何有效地被生物吸收和利用,即Fe的生物利用有效性越来越受科学界关注。最新的研究表明,燃烧也是可溶性Fe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Journet等认为,粉尘中大部分生物可利用的Fe并不是Fe的氧化物,而是黏土矿物中的Fe,这部分Fe占所有生物可利用Fe的90%。另外,人类活动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气中可溶性Fe的含量。Luo等的结果显示,燃烧供应的可溶性Fe约占大气总可溶性Fe的50%。......
2025-09-29
 
                                
                                关于河流中Fe 的循环,最早可以追溯到Gibbs的研究。随后,很多学者相继调查了全球河流入海颗粒物质中痕量金属元素通量及其控制因素。例如,Martin和Meybeck调查了全球7条主要河流40多种金属离子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海洋沉积物中Fe HR/Fe T约为0.26,以河流供应为主,大气来源以及热液贡献较小。......
2025-09-29
 
                                
                                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含量一般很低,而且颗粒总体比较细小、结晶度差。漫反射光谱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矿物十分敏感,被认为是一种识别和估计土壤、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矿物的重要手段。Deaton和Balsam同对人工合成矿物和沉积物研究,发现在漫反射光谱曲线一阶导数图谱中,针铁矿和赤铁矿有不同的特征峰。......
2025-09-29
 
                                
                                由于化学相态定义的复杂性,元素化学相态分析方法研究虽然开展了近30年,但一直以来,都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由于实际操作中很难严格测定样品不同元素总量中各个不同化学相态,因而顺序提取这种替代方案被广泛应用于测定鉴别元素相态的各种分类组合。自Chester和Hughes等和Tessier等等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元素相态分析一直广受关注。Fe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限制元素,其不同的化学相态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行为也各不相同。......
2025-09-29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 504 km,流域面积100万km2,其中直门达到宜宾一段称为金沙江,长3 464 km。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 km,流域面积68万km2。图2-1长江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受中国大陆地形影响,长江流域内地势也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流域内地势最高峰位于四川西部的贡嘎山,高程7 556 m,最低点为上海的吴淞零点。整个流域平均高程约为1 650 m,其中山地、盆地和丘陵约占85%,平原占11%,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图2-2长江流域的地势图......
2025-09-29
 
                                
                                在全球范围内从源到汇的研究广泛开展的同时,亚洲大陆边缘的源到汇过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目前,NSF又成立了一个新的为期12年的研究计划“GeoPrism”,从2010 年10 月1 日起正式执行。同时,大会也认为,虽然S2S计划已经结束,但这种从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应该继续下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源到汇”研究思想已经在海陆相互作用,尤其是河口地区海洋沉积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认可。......
2025-09-29
 
                                
                                例如美国就特别关注原苏联所进行的大规模调水的全面气候后果的预测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河流的淡水被调出,使得流入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河流淡水减少,这可能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影响这些海的情况。一些西方学者的“调水是大规模气候变化原因”的论点被原苏联学者认为[15]是“荒谬”的。调水工程对气候条件的主要影响是通过蒸发量和蒸发情况的变化表现出来。......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