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黑鸢拉丁名 Milvus migrans英文名 Black Kite分类地位 隼形目鹰科体长 54~69cm体重 900~1160g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猛禽,通体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较深,下体稍浅;尾较长,呈叉形;飞翔时可见两翼平展,翼下各有一大白斑。雏鸟晚成,经过双亲共同抚育40余天后可飞翔。分布与居留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大洋洲。......
2023-11-03
提起老鹰,大概无人不晓,因为无论在城镇郊区还是乡村山野,几乎处处可见它们的踪迹。它们时而振翅直飞,时而高空盘旋,飞行姿态之轻盈,令人羡慕。清代诗人高鼎有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里纸鸢就是风筝,而鸢是老鹰在分类学上的称谓。古人把风筝称作纸鸢,说明人们对鸢那种轻盈优美的飞行姿态多么熟悉。在英语中,鸢也被称作“kite”,而“kite”的中文意思就是风筝。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对鸢的认识是非常相似的。
鸢是鹰的一种,辨认它们很容易:它们全身羽毛呈暗褐色,在飞翔时,翅上左右各显露出一块白斑,尾是中间凹的叉形,跟其他鹰中间凸的圆形尾截然不同。“老鹰抓小鸡”尽人皆知,甚至成了小朋友们常玩的一种游戏。那么,鸢是不是嗜鸡成性呢?实际上,鸢的食性很杂,它们常在田野间捕食兔、鼠等小哺乳动物,也吃小鸟、蛇、蛙、鱼、蝗虫、蚂蚁和蚯蚓,有时它们甚至吃一些五谷杂粮。在海滨,鸢时常以垃圾、腐鱼、小动物尸体为食,因此被人称作清道夫。相对来说,小鸡在鸢的食谱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赤鸢是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和中东的一种鸢。它跟我国常见的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羽毛呈红褐色,因而得名“赤鸢”。赤鸢体长0.6米左右,双翅展开达1.6米,尾也是叉形。每到繁殖季节,雌雄赤鸢在天空中比翼齐飞,万里晴空像一个巨大的“舞场”,雄赤鸢尽情地上下翻飞,向雌赤鸢展示自己的飞行本领。“互订终身”之后,雌雄赤鸢便一同“叽叽叽叽叽……”地欢叫着飞到它们中意的巢址,“安家立业”。
赤鸢的巢大部分是旧巢,很大的可能是它们这一对前一年用过的。巢一般建在接近森林边缘的高大树木上,这使巢不仅成为它们的孵卵“场”,还成了它们的瞭望塔,非常便于搜索猎物。当然,旧巢必须经过修理才能使用,于是“夫妻”双双忙碌起来,它们用嘴叼来小树枝、苔藓、各种各样的纸条、兽毛、烂布头,甚至还从附近人家晾衣绳上叼来衣服。当舒适的巢修好后,雌赤鸢便产下2~4枚卵。4月中旬,浑身长满灰色绒羽的小雏便出壳了,它们张开大嘴,不停地鸣叫讨食。雄赤鸢便急忙外出为雏鸢捕食,这时,雄赤鸢每天出猎多达6次,每次行程至少也有20多千米。
赤鸢的食谱跟鸢一样庞杂,它们吃田鼠、家鼠、旱獭、蛇、蠕虫、动物尸体及腐肉等等。在食物紧缺时,赤鸯还会为“孩子们”去“讨饭”。当然,严格他说它们并非真正地“讨饭”,它们只是悄悄地站在正在撕食食物的大型猛禽或猛兽身边。如果食物的主人“大发慈悲”,就会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赤鸢便把这些剩食“收拾回家”。在幼雏孵出的第一个星期里,雄赤鸢总要单独外出,为“全家”捕食。一个星期之后,雌赤鸢才跟“丈夫”一同出猎。小赤鸢出世后45天左右开始“锻炼”翅膀,它们站在巢边,不断地扇动翅膀,但不能起飞。“父母”对小赤鸢的练习漠不关心,每天仍不断出猎,全凭小赤鸢自己不断摸索。练习4~5天之后,强壮的小赤鸢就试着做第一次飞行了。在小赤鸢练飞的这段时间内,“父母”格外地忙碌,因为练飞的小赤鸢总是吃不饱。赤鸢“父母”一次次出猎,回到巢中把食物往巢里一放,便又急忙飞向狩猎场。而巢内,随着它们一次次地飞回,发生一次又一次的“抢食斗争”。饥肠辘辘的小赤鸢们互不相让,争先抢食。当然,强壮的小赤鸢总是占上风,生存竞争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间也无例外!几个月后,翅膀练硬了的小赤鸢们离开了“家”,开始了独立生活。
鸢类中,有不少奇特的种类。例如,有一种分布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以及南美洲地区的鸢,它叫做蜗牛鸢。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这种鸢专以蜗牛为食,但怎么个吃法却鲜为人知。后来,一位名叫赫伯特朗的美国探险家根据他在英属圭亚那的观察,详细地描述了蜗牛鸳吃蜗牛的方法。原来,当蜗牛鸢拾到一个蜗牛时,它并不急于行动。它用爪握住蜗牛壳,静静地耐心等待。当蜗牛认为万事大吉,身体缓慢伸出壳时,蜗牛鸢使用尖利的嘴准确地刺中蜗牛的肉身,2分钟后,蜗牛便瘫痪了。然后,蜗牛鸢摇动硬壳,甩出蜗牛的肉身。这时,它们才迫不及待地吞下蜗牛肉,连蜗牛封闭硬壳的角质化厣也一同吞下去。
蜗牛鸢的这种取食方法的确独特有趣。然而,更有趣的是分布在印度—马来亚地区丛林中的另一种鸢——鹃隼。它们用脚掏取藏在树洞中的动物。它们的脚如同猴子的“手”一样灵活。它们的脚踝,就是一般人们印象中的鸟的“膝关节”,不仅可以向前弯曲,而且还可以向后弯曲,如同人的手腕那样。
蜂鹰也是一种鸢。它们体长约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脸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蜂鹰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蜂鹰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虫甚至长有毒刺的成年蜂。它们脸部鳞片一样的致密羽毛像头盔一样,使蜂群奈何不得。蜂鹰在夏季常随蜂群移动而转移栖息地。冬天,它们则又回到较温暖的地区。蜂鹰不仅吃蜂,它们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据记载,蜂鹰在我国东部丘陵和南方很常见。蜂鹰嗜食蜂类,给养蜂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在另一方面,蜂鹰也啄食害虫,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益处。
有关动物的流金岁月的文章
中文名 黑鸢拉丁名 Milvus migrans英文名 Black Kite分类地位 隼形目鹰科体长 54~69cm体重 900~1160g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猛禽,通体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较深,下体稍浅;尾较长,呈叉形;飞翔时可见两翼平展,翼下各有一大白斑。雏鸟晚成,经过双亲共同抚育40余天后可飞翔。分布与居留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大洋洲。......
2023-11-03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分布广泛,从东部沿海坦荡的平原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从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到广袤无垠的东北三江平原,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在流域自然环境制约下,湖泊的湖水、湖盆和水中物质相互影响、制约,使得湖泊不断变化。按湖泊热状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中国五大湖中的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等属于此类。......
2023-11-18
十几年前,宁波市林业局发布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资料显示,宁波的蛙类有十六七种。目前已知,宁波至少分布着25种原生蛙类,另外还有一种外来蛙类,即牛蛙。宁波蛙类一览表1.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 Ye, Fei and Matsui, 1995英文名 Zhenhai Brown Frog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蛙类,雄蛙体长40~54毫米,雌蛙36~60毫米。宁波种群状态 宁波平原湿地较多见。受胁等级 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宁波种群状态 宁波地区广泛分布,但不是很常见。宁波种群状态 罕见。......
2023-10-30
按体重计算,正常人体内脂类为14%~19%;肥胖者达30%以上。脂肪大部分分布在皮下、大网膜、肠系膜以及肾周围等脂肪组织中,常以大块脂肪组织形式存在,这些部位通常称脂库。体内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最多的脂类,主要形式有甘油磷脂、卵磷脂、神经鞘磷脂等。甘油磷脂存在于各种组织、血浆,并有少量储于体脂库中。......
2023-07-15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也与其他小型鸟类混群,活跃地在树干上垂直上下攀爬,或绕树干螺旋上下攀缘,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也能飞捕空中昆虫,还能悬挂于枝叶或松球上啄食,并边活动边发出“吱、吱、吱”或“加、加、加”声。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7~18天即可离巢,成家族群活动。分布与居留为我国特有鸟种,分布于我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等地。......
2023-11-03
聚类系数节点i的邻居节点之间有可能互为邻居,这被称为网络的聚类特性。复杂网络的这种幂律分布特点成了它的致命弱点。研究表明,规则网络具有大的聚类系数和大的平均距离,随机网络具有小的聚类系数和小的平均距离。图3-4无标度网络......
2023-07-02
Dolomite白云石是一种碳酸钙镁矿物,是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矿物之一。白云石属三方晶系,晶体呈菱面体状,晶面常弯曲成马鞍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粒状及肾状。中国新疆哈密地区出产一种黄色白云石,俗称“蜜蜡黄玉”,为宝石行业广泛使用。......
2023-08-18
Lyocell纤维的高强度是制作牛仔布的理想原料。Lyocell纤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是原纤化现象,它是纤维在湿态下由于纤维溶胀和机械外力作用,使原有的单根纤维在轴向发生劈裂,分裂出更细小的原纤。原纤化是所有纤维素纤维的共同特点,只是Lyocell更为严重。目前市售的抗原纤化Lyocell纤维大都是从兰精公司进口,主要品种包括TencelA100、TencelA200和Lenzing LyocellLF。国内几家Lyocell纤维生产厂生产的抗原纤化产品正在推向市场。......
2023-0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