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货币:钱商与银号的重要性和功能

中国古代货币:钱商与银号的重要性和功能

【摘要】:根据长期的经验,每洋钱一元值纹银717/1000两,因此遂成为入账的标准,在中国除了铜钱外,无其他币制,而铜钱是每个人都熟悉的。铜钱仅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钱商补充存款时,在重要的交易中永无地位。钱商或银号每加戳记,以保证其质量。假若钱商加戳的钱经过检查,确属不好时可以兑换,但这种情形并不多。钱商兼营换钱,如需要纹银、洋钱或金子时。

我们已经说了公行,行外商人、通事、买办是什么人,他们和洋人的关系。此外还有“换钱的”即“钱商”,他们也是洋商不能缺少的人物,特别是在收款时。他们每天每刻都出现于穿过商馆的宽敞的弧形过道中。在这里,我们每次经过时必看见大堆的白银正被检验,而且每次侧在铜天平上或取下时,坚然有声。这是旧广州生活每日每时必发的事体。

洋钱与银块在入库前必经鉴定过称,这手续作完之后,洋钱便失掉了单独的存在性,因为在商业中国人对金银或铜、铁、锡是同样当做货品来看待的。这便是中国人所独具的好的识见,因此中国交换进行甚易,不似他国因货币不同而兑换繁难。根据长期的经验,每洋钱一元值纹银717/1000两,因此遂成为入账的标准,在中国除了铜钱外,无其他币制,而铜钱是每个人都熟悉的。铜钱仅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钱商补充存款时,在重要的交易中永无地位。但铜钱对于每人都很方便,无论这人如何穷,中国这个立法很聪明的。铜钱一面铸着皇帝的年号,并有“通宝”二字。但是商业需要更大的价值的代表,故常用便于携带之金银条或块。金块较银块为小,平常每块为十两,作长圆形,纹银作椭圆形,通称为蹄形,大小不一。政府对于金银块条的铸造,不加干涉,犹如其他金属。钱商或银号每加戳记,以保证其质量。

金银货币并不存在的自然结果,是自外国输入的银元,每经过一次手,便称一次,加上一次戳,不久便成了加戳的洋钱。第一次的戳记是钱商所加的,以保证其质量。这种洋钱渐失去原表,只能以两来计算,零数便用分厘与铜钱。中国自纪元后903年即此法称量金银。假若钱商加戳的钱经过检查,确属不好时可以兑换,但这种情形并不多。

任何人都可以将任何数量的金银,请钱商们鉴定称量,但遇必要时,他们可到行商或商馆或其他顾客那里去,手续费很少,但他们过手的钱很多,因为中国人一切交易是用钱或它的代表,如金条、纹银、戳洋之类。钱商兼营换钱,如需要纹银、洋钱或金子时。他们又存放款。他们的屋子用黄砖铺地,每年底他们可以将换地砖的权利出卖,因砖缝中常有银块溜入,买此权利者自己出钱将砖换好。我听说一人会出到50两银子,来买替他们换地砖的权利。

自1825年来各式各样的银圆都来到中国,在此以前只有西班牙的加罗拉四世币。此币通称“老头”价值最高,中国人特别重视这种银币,因之西班牙的“加罗拉三世”和斐迪南七世币都不受欢迎。因之商人对于“老头”不加销毁,有时认其他银币皆系荒洋,拒绝接受,只能分量计算。以后斐迪南七世币称“新头”因“老头”日少而渐受欢迎,但只能多售百分之一二而已。他们对“老头”肯多出百分之十或十五。在某一季我们曾用六万“老头”换了七万八千加戳的洋钱,赚了30%。智利、秘鲁、墨西哥花旗洋钱都不受欢迎,因之常被改铸。华商以这钱的花纹或铸字都和旧钱不一样,他们看不惯。墨洋有时能多加1%。或一又二分之一这种差格或由钱商故意捣鬼,他们暗加操纵,又因钱铺多为富商所开,又往往用洋钱来做投机目标,因之起伏不定。

在账本上,洋商是以洋钱一元折717/1000两纹银入账,以洋钱为本位,已如上述。但此有一例外,即东印度公司采取一较以中国币为本位之合理办法。即生丝每百两750两茶每万两720两,麝香每千两750两,有些鸦片亦如是,因中国一切货物皆以重量计算,甚至生丝或绸缎也如此,而计算时,以十进位,在交易上颇为方便……(以下述“洋泾帮英语”,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