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林树惠史学文集:通事职责及费用

林树惠史学文集:通事职责及费用

【摘要】:因为在通商条约成立以前,外国的领事、副领事,中国官方并不承认,因此他们如需与“户部”联系必须通过行商,由通事送信。通事的责任还包括到商馆散布政府关于洋商的通告,或关于黄埔的船只,伶仃的趸船。这项工作,往往需要整夜劳动,但通事们并没有不耐烦或不注意的表示。每一货船进泊黄埔时,须纳通事费250元,每一西瓜船运货进港时交十五万二角二分。

除了行商,中国人和洋人接触最多的是通事们,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通事,是因为他们只通中文,并不懂洋文。他们是由“户部”指定作通事的。并且这是遵照北京政府的命令的。因为在通商条约成立以前,外国的领事、副领事,中国官方并不承认,因此他们如需与“户部”联系必须通过行商,由通事送信。“户部”的回答又是写给行商的,命令他们通知“夷酋”,使他们“禀遵勿达”(只是一种形式)。

主要的通事是“老谭”、“小董”、“阿兰西”(译音)。他们是洋人许多雇员中的首领,帮助他们照料日常事务,如侍候自城中出来的官吏们,检验出入口的货物,替这些税吏们填写税表呈报户部衙门,以备登记以付收税。他们的责任可不简单。他们不分昼夜地,被招来办理各色繁琐的事情。他们不辞劳悴,对于外侨,很有帮助。通过他们,小至我们请求准许去中国澳门旅行,大至运走整船的茶叶,或进口货物,都需要他们经手。按照旧日规章,外侨到江边散步,花园走走,或是到商馆对面河南的大佛寺逛逛都须由通事跟着,以免滋事。凡依照旧章我们能去之地,须有通事跟随。事实上,这旧章并未严格执行,但这章程也永未废除。中国官方所以让通事跟随我们的动机本是好的——以防我们迷路,或因语言不通而与本地人冲突。通事的责任还包括到商馆散布政府关于洋商的通告,或关于黄埔的船只,伶仃的趸船。通事须将这些公告“翻译”出来,告诉他们:“满大人有话:如趸船不从速离去,或驶进黄埔,他将派巡船去加驱逐,不再容忍。”并且照例加上:“明白了没有,这次满大人是真急了。”这个宝贵的文件就被插入鞭筒内(这是他们常用的公文夹),于是说声:“我谢谢你。”就走到第二家去了。

在船只活动时期,即10月到翌年3月,一个船只的通事,在装货时期,常于夜晚时被招至外商之账房,备明天运出外洋的茶业的单据,往往工作到半夜。然后他持着这些单据,去见行商,看看茶业是否已经运到,运货到黄埔的西瓜船是否已来。这项工作,往往需要整夜劳动,但通事们并没有不耐烦或不注意的表示。等到诸事具备,等待“户部”来量船的时候,通事又须去报告“户部”,“户部”派一税吏到码头去“办事”,这税吏又必由官方的通事侍候。等到一只船要开行的时候,通事必需给代办洋商一个丈量清单费用表。等到货船最后离港时,他必须办完了一切入口出口交费的单据,呈于“户部”,一切手续皆办完之后,然后才得到“大单”,即离港清单,交于代办,手续才算终了。商馆附近一有火警,通事必须出来照料。

作为一个团体说来,他们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了。通事中资格最老的“老谭”,在体力方面,智力方面,都是一个非常的人,他永远保持着镇静。无论被官吏恐吓或洋人责骂,他永未发火。他永远能圆滑地将官吏对付过去,又使洋人愉快,虽然有时遇到不可分解的问题。

每一货船进泊黄埔时,须纳通事费250元,每一西瓜船运货进港时交十五万二角二分。该船将货运出港时,费用由卖货者担负,由他们担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