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义和团为何未能坚持?

义和团为何未能坚持?

【摘要】:河北省地方志里记载这类史实的情况是很多的,这里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义和团在整个反帝斗争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够严密,没有统一的领导,一旦局势不利,就不能抗住敌人的压力继续战斗下去,而在局部战斗中,又是那样的坚强,战斗到最后一人!这是和它起源于乡团有密切关系的,否则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

义和团在反帝运动中,战斗的规模不管是大还是小,都是前赴后继,勇敢杀敌,这个铁的历史事实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它的组织很松散,遇到困难不能坚持到底,虽然在反帝斗争的规模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因为从鸦片战争开始,中间经过英法联军,中法、中日等战争,都比不上义和团运动声势的浩大,但是等到战争末期,情况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当八国联军占据天津以后,在它向北京方面侵略的途中,就看不出有什么抵抗了,没有经过多么长的时间就到达了北京。这说明义和团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领导,一旦局势不利时,四处溃散,看不到它的主力集结到什么地方,实际上他们早已散归本乡本土了,这一点并不说明义和团作战不勇敢,而是恰恰说明它的整个组织是很散漫的,在天津战斗的情况是这样,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也是这样,正如《驴背集》所说的那样情况,一旦遭到失败之后,武清团来的人就回武清去了,固安团来的人就回固安去了,他们像在整个运动中所表现的那样,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这是和起源于乡团分不开的。

在大规模战斗中,一旦出现了失利的情况,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支持不了,各自散去,但是一旦外国军队侵入其本乡本土时,往往出现了坚决抵抗,壮烈牺牲的局面。1900年10月间,当侵略军到了河北省束鹿旧城时,民众出来抵抗,最后战至十余人,迨至侵略军进入后,复于枪林弹雨中,伺隙旁击,人自为战,徒手相搏,奋不欲生,当时战斗的激烈,可以想见,等到侵略军撤退后,民众复进行阻击,“前者跌,后者继进,尸积如山,通衢为塞”[19]。这次战斗,据统计房屋焚烧两千余间,伤亡四千余人,但是区区一个乡村,面对强大的侵略军,奋不顾身,壮烈牺牲,在京津陷落,大局不可收拾的情况下,束鹿旧城的人民,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家乡,又恰恰证明他们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又是何等的坚强!河北省地方志里记载这类史实的情况是很多的,这里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义和团在整个反帝斗争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够严密,没有统一的领导,一旦局势不利,就不能抗住敌人的压力继续战斗下去,而在局部战斗中,又是那样的坚强,战斗到最后一人!这是和它起源于乡团有密切关系的,否则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