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说明义和团在最初的时候,由于官府对关系着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使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只好自己起来练习拳术,保卫自己的家乡,其目的很是明确。既然义和团起源于乡团,主要目的是保卫身家,在农村市镇比较热闹的地方聚众练拳,它的活动是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
2023-08-17
义和团在反帝运动中,战斗的规模不管是大还是小,都是前赴后继,勇敢杀敌,这个铁的历史事实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它的组织很松散,遇到困难不能坚持到底,虽然在反帝斗争的规模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因为从鸦片战争开始,中间经过英法联军,中法、中日等战争,都比不上义和团运动声势的浩大,但是等到战争末期,情况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当八国联军占据天津以后,在它向北京方面侵略的途中,就看不出有什么抵抗了,没有经过多么长的时间就到达了北京。这说明义和团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领导,一旦局势不利时,四处溃散,看不到它的主力集结到什么地方,实际上他们早已散归本乡本土了,这一点并不说明义和团作战不勇敢,而是恰恰说明它的整个组织是很散漫的,在天津战斗的情况是这样,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也是这样,正如《驴背集》所说的那样情况,一旦遭到失败之后,武清团来的人就回武清去了,固安团来的人就回固安去了,他们像在整个运动中所表现的那样,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这是和起源于乡团分不开的。
在大规模战斗中,一旦出现了失利的情况,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支持不了,各自散去,但是一旦外国军队侵入其本乡本土时,往往出现了坚决抵抗,壮烈牺牲的局面。1900年10月间,当侵略军到了河北省束鹿旧城时,民众出来抵抗,最后战至十余人,迨至侵略军进入后,复于枪林弹雨中,伺隙旁击,人自为战,徒手相搏,奋不欲生,当时战斗的激烈,可以想见,等到侵略军撤退后,民众复进行阻击,“前者跌,后者继进,尸积如山,通衢为塞”[19]。这次战斗,据统计房屋焚烧两千余间,伤亡四千余人,但是区区一个乡村,面对强大的侵略军,奋不顾身,壮烈牺牲,在京津陷落,大局不可收拾的情况下,束鹿旧城的人民,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家乡,又恰恰证明他们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又是何等的坚强!河北省地方志里记载这类史实的情况是很多的,这里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义和团在整个反帝斗争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够严密,没有统一的领导,一旦局势不利,就不能抗住敌人的压力继续战斗下去,而在局部战斗中,又是那样的坚强,战斗到最后一人!这是和它起源于乡团有密切关系的,否则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
有关林树惠史学文集的文章
[3]这说明义和团在最初的时候,由于官府对关系着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使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只好自己起来练习拳术,保卫自己的家乡,其目的很是明确。既然义和团起源于乡团,主要目的是保卫身家,在农村市镇比较热闹的地方聚众练拳,它的活动是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
2023-08-17
义和团在天津的反帝斗争是整个运动中最关键的阶段,但是根据目前我所接触到的史料和过去的访问调查,对于张德成和曹福田两位义和团的首领了解得很不够,特别是对两人的关系更不清楚。义和团虽然没有自己的总首领,但是当运动处于高潮,帝国主义正向京津猖狂进攻的时候,却接受一些统治阶级人物做他们的领导。同时,这个事实也证实了义和团在运动高潮中,发生了这一举动,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和它起源于乡团分不开的。......
2023-08-17
第98问:请求别人帮助时,一般常用“借光”一词,为什么不是借其他东西今天,我们一般常用“借光”来表示拜托别人一些小事,或是请求别人关照时说的类似于“不好意思……”但是“借光”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呢?因此,后人便根据这个故事,在请求别人的帮助,或是蒙受别人的关照时,一般就叫做“借光”了。......
2023-08-08
义和团的宗教信仰为什么不一样,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劳乃宣在《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文中认为“义和团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以后很多人同意他的这种说法。反映出三种情况来:义和团是白莲教的支流,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义和团与白莲教为敌,这些相互矛盾的说法,证明义和团的信仰是不一致的。[4]《义和团档案史料》册上,第15页。[15]佐原笃介:《拳乱纪闻》,《义和团》,第120页。[18]《拳时杂记》,《义和团》册1,第272页。......
2023-08-17
义和团在发动运动的时候,就有严密的组织,各县的义和团彼此之间有普遍的联系,互通信息,彼此互助。此外,各处义和团在反帝高潮之下,严密地组织起来,日夜巡查散处各地的间谍及坏分子,我们看看上面所举的例子,就可以知道1900年华北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家不辞辛苦,不分昼夜地执行巡查防御的艰巨任务,收到了很大的成果。......
2023-08-17
这时一名犯人出现了严重的歇斯底里症状。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九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看守。津巴多教授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反,“好人”则被授予了武器和权力。他们发现,通过强制原则,会高度、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担任角色的任务,包括公开地惩罚违反规定的行为。......
2023-07-18
——《尚书·虞书·大禹谟》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虽然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但是陶渊明对官场的那些不正之风向来看不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知识分子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写照。陶渊明坚持自己的底线,不在权贵面前低头,坚决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这正是陶渊明被历代文人仰慕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不仅书法造诣极高,自创“启功体”,而且品行高洁、淡泊名利。启功毅然决然拒绝了地产商的请求。......
2023-08-02
确实,当时苏东坡身居高位,若要给旧友弄个什么官职是很简单的事。但苏东坡心想,官者,应是智者、才者、仁者,为官得考才识,再说十载寒窗也不容易,这道理大家都清楚。苏东坡娓娓而侃,要官者自然从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苏东坡的这位旧友不再纠缠了,端起桌上的一杯清茶一饮而尽,罢了便去了,不再提求官一事。......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