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林树惠史学文集:甲午战败导致李鸿章离任,辛丑条约的签订

林树惠史学文集:甲午战败导致李鸿章离任,辛丑条约的签订

【摘要】:但是这一切都由于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彻底溃败的结果而完全破产了。李鸿章受到全国的指责而离开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职位。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廷又命他担任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李文忠公全集·海军函稿》卷三,第28页。[5]《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十三,第24页。[12]《洋务运动》册三,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兵部左传郎黄体芳奏,第17页。

从上面简单的阐述来看,李鸿章天津洋务运动的关系是很深的。李鸿章在畿疆30年,使他在清廷的权势超越了曾国藩等人,处于举足轻重的左右朝局的地位,而天津由于李鸿章的关系,也发展了许多重要的企业,对后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一切都由于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彻底溃败的结果而完全破产了。李鸿章受到全国的指责而离开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职位。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廷又命他担任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跟着他也死掉了。他给天津留下了什么?不过是海河两岸由4个租界(日、法、英、德)增加到8个租界(奥、意、俄、比),在全国城市首屈一指(上海仅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汉口仅有英、日、法租界),李鸿章在天津的所谓“政绩”如此而已。甚至《清史稿》也批评他“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13]确是有一定的道理。

(原载《南开史学》1981年第2期)

【注释】

[1]《清史稿·李鸿章传》卷四一一。

[2]《李文忠公全集·海军函稿》卷三,第28页。

[3]《洋务运动》册六,光绪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海军事务奕譞等奏,第199页。

[4]《洋务运动》册四,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奕䜣等奏,第231页。

[5]《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十三,第24页。

[6]《洋务运动》册六,光绪七年四月十四日总理各国事务奕诉等奏,第68页。

[7]《洋务运动》册四,“江南制造局记”,第99页。

[8]钱实甫编:《清季新设职官年表》,第61页。

[9]《洋务运动》册三,第257—262页。

[10]《洋务运动》册二,光绪八年八月十六日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等奏,第528页。

[11]《洋务运动》册三,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兵部左传郎黄体芳奏,第17页。

[12]《洋务运动》册三,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兵部左传郎黄体芳奏,第17页。

[13]《清史稿·李鸿章传》卷四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