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林树惠智取平金川获得全胜

林树惠智取平金川获得全胜

【摘要】:乾隆十四年清朝初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后,该地区仍归土司管理。时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已老,由其侄郎卡主持土司事务。乾隆二十三年攻掠小金川和革布什扎土司。同年十二月抵金川军营后,清廷以四川提督董天弼作战不力,免其职,以阿桂代理提督之职。刘统勋以前曾反对用兵金川,至此却力主讨伐,并认为非阿桂无人能担当此重任。他深知此举事关重大,必须谨慎稳妥,计划周密方能转败为胜。

正当阿桂因处理缅甸事务而屡遭贬斥时,清朝又开始对四川金川土司用兵,这就给阿桂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建立空前功勋的大好机会。乾隆十四年(1749)清朝初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后,该地区仍归土司管理。但土司之间时起争斗,十余年后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叛乱。时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已老,由其侄郎卡主持土司事务。他不遵守清政府的规定,不断领兵侵扰周围土司。乾隆二十三年(1758)攻掠小金川和革布什扎土司。四川总督开泰致书劝阻,但郎卡置若罔闻,仍“侵邻境不已”[32]。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命阿尔泰征调与大金川土司相邻的绰斯甲布、革布什扎、巴旺、丹坝等9个土司的兵士进行征伐。但阿尔泰却姑息迁就,一味调解,致使郎卡施用美人计等手段把小金川和绰斯甲布等土司拉了过去,并结成联盟,因而气焰更为嚣张。乾隆三十六年(1771),莎罗奔之孙索诺木诱杀革布什扎土司,小金川僧格桑也攻打鄂克什和明正土司,还公然与清朝援军开战。高宗命阿尔泰统军进攻,但他却屯驻打箭炉迟迟不进兵。高宗见此,罢免阿尔泰的职务,后又赐其自尽,另命大学士温福自云南赴四川为经略,以侍郎桂林继阿尔泰为四川总督,再度进兵征讨。温福看阿桂熟悉四川情形,就带他同赴四川。同年十二月抵金川军营后,清廷以四川提督董天弼作战不力,免其职,以阿桂代理提督之职。清军先分两路进攻小金川,阿桂随温福自汶川出西路,桂林由打箭炉出南路。战事伊始,温福、阿桂这路军进展顺利,连夺巴朗拉、达木巴宗等寨。乾隆三十七年(1772)三月,经过一番苦战,又占领资哩山和阿喀木雅等地。阿桂以功被授予参赞大臣。五月,总督桂林在墨垄沟失利,被罢职,阿桂奉命赴南路代桂林指挥,自此,阿桂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六月,他抵达卡了军营后,精心筹划进军方略。时清军新遭败绩,部队减员很大,士气也很低落。阿桂根据军队实际状况,不急于进兵,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整顿部队,并筹集粮草,调集援兵。他还仔细选择进军的突破口。他认为要攻占小金川叛军巢穴美诺,必先占领其门户僧格宗,而甲尔木山又是通往僧格宗的必经之路,于是决定袭取甲尔木山。这一年八月的一天晚上,他将部队悄悄地集结于墨垄沟。半夜时天下大雾,阿桂趁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甲尔木山。高宗闻报,特颁旨嘉奖,并授阿桂为内大臣。十一月,阿桂挥军进逼僧格宗,将其四面包围。敌军惊恐万状,只得弃寨而逃。这样,通向美诺的大门打开了。十二月,清政府以阿桂屡建功劳,授予他副将军之职,并命阿桂与大学士、定边将军温福和副将军丰异额分道直取美诺。阿桂驱军攻克美都喇嘛寺。此寺地势高,可俯瞰美诺。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见事情危急,只得将其妻妾子女送到大金川,而他自己则逃到其父泽旺所居的底木达,但泽旺拒绝收纳。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窜入大金川,与索诺木汇合一处。

阿桂、温福和丰异额会师美诺后,檄令索诺木缚僧格桑以献,但索诺木置之不理。于是阿桂偕同温福上征伐大金川之策,奏文中说:“前此张广泗等征金川,十路、七路分合不常,其实只有六路,总以前抵勒乌围、噶尔厓为主。一为喀尔萨正路,由小金川美诺至噶尔厓约五程,为傅恒进兵之路;一为丹坝,由维州桥经番地抵勒乌围,约二十余程,中有穆津冈天险,为岳钟琪进兵之路,前后三载未逾寸步;一为僧桑格,由美诺抵噶尔厓六七程,即总兵马良柱之路;一为革布什,一为马尔邦,皆距噶尔厓五六程,险狭难行;一为绰斯甲之官寨,至勒乌围三程,至噶尔压亦三程,均隔大河,碉寨林立难攻。此六路外,又有俄坡一路,从绰斯甲官寨至勒乌围仅二程,山路较平。今既得美诺,即当由喀尔萨正路进兵,其俄坡一路既有绰斯甲土司愿出兵复其侵地,可为犄角,其余各路分兵牵制,使不能兼顾。”[33]显然阿桂和温福是在吸收清朝初次征讨金川经验教训而提出上述进兵方案的,是符合金川具体情况的。于是清军分三路进攻大金川,温福由功噶,阿桂由当噶合攻噶尔厓,丰昇额则由绰斯甲布径攻勒乌围。乾隆三十八年正月,阿桂统军冒雪出发后,接连攻占敌军碉卡,进展颇为顺利。然而就在这时,由于主帅温福指挥不利,战局发生逆转,温福军出功噶后,因敌军据险死守,不能按原定路线走,就改道进攻昔岭,而将大营扎于大金川之东的木果木。温福本该乘士气正旺,全力向敌军猛攻,但他却骄傲轻敌,“惟日与董提督天弼辈置酒高宴”[34]。索诺木见有机可乘,就派兵截断清军粮运,并领军直扑木果木大营。清军毫无防备,营中顿时大乱,温福等将领死于乱军之中。主将一死,清军“大溃,我兵自相践踏,终夜有声,渡铁锁桥,人相拥挤,锁崩桥断,落水死者以千计”[35]。随之,小金川又被索诺木占据。阿桂闻乱,毫不慌乱,亲自断后,将所部安然撤至翁古尔垄。

高宗得知兵败消息后,十分震惊,特地将大学士刘统勋召至商议对策。刘统勋以前曾反对用兵金川,至此却力主讨伐,并认为非阿桂无人能担当此重任。于是清廷授阿桂为定西将军,丰异额、明亮为副将军,重整旗鼓再次进攻金川。这样,战局的发展就将阿桂推上清军主帅的地位。他深知此举事关重大,必须谨慎稳妥,计划周密方能转败为胜。他认为温福这路军新遭挫败,损失惨重,必须补充大批部队,才能开始军事行动。他奏请添调各省绿营兵12000名,挑补满洲劲旅10000名前来金川参战。高宗于是下令派遣京师健锐、火器二营,吉林、黑龙江、索伦、伊犁、厄鲁特及成都、荆州和西安等地驻防满兵9500名,还有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和陕甘等省绿营兵11000名赶赴金川军营。在增调军队的同时,阿桂认真研究破敌之术。他深知在金川地势复杂,敌军碉卡易守难攻的情况下,如一味强攻硬取,不仅损伤大,而且难于奏效,于是决定采取“必俟有可乘之机,方为攻扑之举,得尺得寸以渐摧其要隘,则贼番势屈力穷,自不难于殄灭”[36]的方法。以后的事实证明这种避实就虚,逐步前进,步步扩大战果的战略战术是成功的。同年九月,清军各路俱集,阿桂决定先取小金川,召集诸将商议进兵之策。有的主张先攻南山,有的主张从中路直取,而土人木塔尔则献策说:“此两路皆去年进攻日久之地,贼知其险要,必益力守御,恐徒延时日无益。北山直藏噶山虽峻而山之西南即美诺,山之西北即占古,若派兵先攻中路之碉卡以杀其勇,而别派勇于大臣上北山直下美诺,则已出中路贼人碉卡之后,势必望风崩溃,即可得美诺。”[37]阿桂认为此策符合自己出其不意,避实就虚的方针,就一面遣兵由中路、南路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一面派兵直趋北山。战斗开始后,正当敌军全面抵御正面清军之际,占据北山的清军却从山之西呼啸而下突袭美诺。这一下,敌军乱成一团,纷纷溃逃。清军大队乘机攻占美诺等地,前后仅用七天功夫就收复了小金川全境。

高宗得知小金川被平定,甚为高兴,特颁旨褒奖阿桂,并命他迅速移师进剿大金川。然而夺取大金川却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大金川之地自乾隆十二三年以来全力抗守,增垒设险,严密十倍小金川”[38]。阿桂为不重蹈温福覆辙,夺取全胜,特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妥善解决了军队后勤供应,在大金川东面的达木巴宗、鄂克什,南面的打箭炉、章谷,西北面的梭磨、从噶克等地贮存了近万石军粮,“分路转输则接济既便,亦不致积多成累”[39]

其次,选择了便于攻击的突破口。大金川敌军有两个主要据点,一为勒乌围,一为噶尔厓。阿桂决定先集中全力夺取勒乌围,而后再取噶尔厓,并选定谷噶和凯立叶两处作为大军攻击的突破口,他在奏文中说:“查攻捣金川道路,臣等连日以来通盘筹计,所有谷噶、凯立叶两处询之通事头人等,所称道路形势虽各有不同,然较之昔岭、功噶尔拉等处究系未经攻打之地,贼届即有准备,或尚不至十分严密。”[40]以后战事的发展证实了阿桂的预测是正确的。

再次,多铸造冲天炮以轰击碉卡。根据金川以往作战的经验,阿桂认为要摧毁敌军坚固的碉卡,不能只靠长枪弓箭,必须靠炮,尤其是威力较大的冲天炮的轰击。因此他奏请多铸造冲天炮,以备使用。高宗对此议很赞同,特地指派侍卫阿弥达运送大小炮至军前。同时为有效发挥冲天炮的威力,高宗还派精于测量之术的天主教士傅作霖前往军前效力[41]。以上这些为保证大金川之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乾隆三十九年(1774)正月,清军分三路,向大金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西路主力阿桂军自布朗郭宗分三队先后进发,每名土兵身带十日粮,途中不准举火做饭,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扑大金川。阿桂军对谷噶的突然袭击,打得敌军猝不及防。清军乘虚而入,很快就占领了喇穆左右二山,以及赞巴拉克山和色依谷山。叛军无奈只得全力固守罗博瓦山,妄图阻止清军前进。阿桂派福康安、成德和特成额等三员将领分三路正面猛攻,另遣海兰察、额森特、海禄等领三支人马绕道抄敌军后路。叛军在清军前后夹击下支持不住,遂弃守罗博瓦山,向那穆山退去。这样,叛军老巢勒乌围的大门便被打开了。不过,随着清军向叛军中心地带挺进,战斗的激烈程度大大加强了。在叛军拼命抵御下,清军数次猛攻那穆山均不能得手。六月,阿桂侦知色淜普岭有小道,可通往那穆山背后时,就令部队正面佯攻,另派海兰察走小道攻下色淜普寨。叛军见被抄了后路,慌忙放弃那穆山,退守萨斯甲岭。七月,阿桂将部队分数十道并进,猛攻叛军碉卡,同时派海兰察带敢死队六百名去进攻位于萨斯甲岭最高峰,地势极险要的两个大碉卡。海兰察和士兵们“由最高峰峭壁猱引而上,趾顶相接,比明及其碉,一涌而入,尽歼之”[42]。这个惊人的举动使叛军“数十里各寨闻之皆夺气”[43]。清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勒乌围的屏障——逊克宗垒。索诺木惊恐万状。鸩死僧格桑,向清军献尸求降。阿桂严词拒绝,命各路军继续猛攻。叛军求降不允,就拼死抵抗。阿桂指挥清军围攻逊克宗垒,但迟迟不能得手。十月,他就绕道攻占勒乌围东面的墨格山,并派士兵在夜晚施放烽火。叛军见清军已深入其后,军心动摇,不少人向清军投降。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阿桂经过一番苦战后,又攻克了康萨尔山。

在阿桂军节节胜利的同时,北路和南路的清军也逐渐向大金川西岸逼进,三路军之间已能互通声息。只是大金川地区气候恶劣,冰雪阻塞了道路,清军只好放慢了进军的速度。同年四月,天气转好,道路开通后,阿桂派海兰察率军协助北路军攻占宜喜,将大金川西岸20里以内的敌军全部歼灭。五月,清军又占领了距勒乌围仅数里之遥的朗噶寨。为解除后顾之忧,阿桂还派丰昇额将已在清军后路的逊克宗垒攻占。外围扫清后,阿桂统大军直捣勒乌围。此地为叛军多年经营的据点,防备异常严密,“其官寨碉坚墙厚,西临大河,迤南有转经楼,与官寨相犄角,木栅石卡长里许,其东负山麓有崖八层,层各立碉,各路败回之贼咸聚守之”[44]。清军逐碉争夺,战斗异常激烈。阿桂先派兵攻破数十重栅卡,断其犄角,再毁掉桥,断绝其逃跑的道路。八月十五日夜晚,阿桂先用冲天炮猛烈轰击敌寨,然后挥军攻占官寨和转经楼。至此,勒乌围落入清军之手。索诺木领着其亲信狼狈逃到噶尔厓。阿桂马不停蹄率军接连攻占噶尔厓外围的数个据点。同年十二月,清三路大军会师于噶尔厓,“筑长围周数里,断水道以困之,大炮昼夜霆击,所至洞墙壁数重”[45]。索诺木走投无路,只得与其祖父莎罗奔领家族部众两千余人向清军投降。历时五载的金川之战遂告结束。金川叛乱的平定虽使清朝动用十余万军队,耗费巨资,但它却结束了这一地区分裂混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开发。在这过程中,阿桂的周密组织和卓越的指挥起了重大的作用。

平定大小金川也使阿桂的地位直线上升。高宗封他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进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授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四十五年(1780)又出任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第二年还代替于敏中,位居大学士班次第一。短短五六年时间,阿桂已成为清政府中“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第一重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