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情境化试题的基本要素与结构类型,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

情境化试题的基本要素与结构类型,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

【摘要】:类似地,情境化试题可以做更加细致的结构分析。该试题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上三个试题可以代表情境化试题的三种结构类型:A.背景+任务+(目的);B.背景+问题+任务+(目的);C.背景+(问题)+任务+(目的)。也就是说,情境化试题是由如下四个基本要素选择性组合而成的:1.背景要素,主要表现为人物、场景、事件或引导性材料等。

罗日叶曾专门区分了问题情境中的两个要素:问题和情境[59]。类似地,情境化试题可以做更加细致的结构分析。先看如下三个题目。

例2 (2017年上海高考

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以上题目中,小明跑步健身一段时间后的心态是情境;选择一个句子来激励他,是任务。该试题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3 (2015年北京中考)

大作文题目二:《超级智能住宅》这篇科幻小说的结尾充满悬念。男主人与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略)

以上题目中,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是任务;题干中提及的《超级智能住宅》是同一张试卷中的阅读测试部分的文本,这篇文本与题干中对这篇文本的描述,是这个作文题设置的情境;除此之外,题干中还有一个“问题”:“男主人与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该试题主要检测学生合理想象并写作的能力。

例4 (2015年宁波中考)

请根据对话内容,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启事(只写正文,60字左右)。

下面是校文学社社长正浩和编辑诗瑶的对话。

正浩:诗瑶,陈平告诉我,我们文学社刊物《春芽》第三期有一个错误。

诗瑶:什么错误?

正浩:在“最美人物”栏目里,我们把一个人的名字写错了。

诗瑶:啊?把谁的名字写错啦?

正浩:就是那位园艺师傅“方刚”,写成“万刚”了。

诗瑶:哎呀,太粗心了。

正浩:我们要在第四期中刊登一则启事,更正错误,还要表示歉意。

诗瑶:好的。

在以上试题中,社长和编辑的谈话,构成了狭义的情境即“场景”;其中隐含着“麻烦”意义上的“问题”,即第三期刊物中有个错误需要更正;写作启事是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先从两人的谈话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然后考虑组织信息,最后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措辞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带有问题解决过程的意味。该试题主要检测学生根据现实情况写应用文的能力。

以上三个试题可以代表情境化试题的三种结构类型:A.背景+任务+(目的);B.背景+问题+任务+(目的);C.背景+(问题)+任务+(目的)。其中目的通常是隐含的,问题可能明示、可能隐含其中。也就是说,情境化试题是由如下四个基本要素选择性组合而成的:

1.背景要素,主要表现为人物、场景、事件或引导性材料等。

2.任务要素,是试题明确要求学生做的事情或完成的成品,通常试题会规定成品形式和其他限定性要求。

3.问题要素,在语文学习领域,问题可能是或明示或需要再提炼的需求、需要回答的疑问,以及需要解决的麻烦等,厘清问题可能是完成任务的前提。

4.目的要素,即测评目的,是在解决问题、形成成品的过程中学生将展现的能力、素养。测评目的的达成,可能需要学生经历解读背景材料、提炼问题及完成任务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背景,基本是对情境最狭义的理解。核心素养语境下所期待的,更为饱满的情境,应该是包含问题的,即为了检测学生的某些素养,在一定的背景、场景中设置一定的“召唤结构”[60],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特定的表现。因此,未来可能需要更加有意识地设计不仅有任务,还有问题的情境化试题,在保证难度适宜的前提下,适当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实施和反思的能力。

那么问题如何嵌入情境中?这涉及在情境设计时,考虑背景中给出多少信息和怎样的信息,从起点信息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之间,是否需要设置障碍和设置怎样的障碍,如图7-2[61]所示。譬如例4,如果社长和编辑的对话稍微多一些信息,可能会给考生增加一些干扰信息,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仔细分辨哪些信息是需要写入启事的、哪些是不必写入启事的。

图7-2 PISA问题解决情境图示

根据以上分析,情境化试题设计或分析,可以采用如下的思考或核检路径:

·测试目的是什么,背景要素是不是必需的?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是否需要蕴含问题?

·如果需要蕴含问题,那么问题是明示的,还是需要考生自己进一步提炼的?

·背景、问题及任务综合起来,是否有助于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