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罗日叶曾专门区分了问题情境中的两个要素:问题和情境[59]。类似地,情境化试题可以做更加细致的结构分析。先看如下三个题目。
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以上题目中,小明跑步健身一段时间后的心态是情境;选择一个句子来激励他,是任务。该试题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3 (2015年北京中考)
大作文题目二:《超级智能住宅》这篇科幻小说的结尾充满悬念。男主人与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略)
以上题目中,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是任务;题干中提及的《超级智能住宅》是同一张试卷中的阅读测试部分的文本,这篇文本与题干中对这篇文本的描述,是这个作文题设置的情境;除此之外,题干中还有一个“问题”:“男主人与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该试题主要检测学生合理想象并写作的能力。
例4 (2015年宁波中考)
请根据对话内容,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启事(只写正文,60字左右)。
下面是校文学社社长正浩和编辑诗瑶的对话。
正浩:诗瑶,陈平告诉我,我们文学社刊物《春芽》第三期有一个错误。
诗瑶:什么错误?
正浩:在“最美人物”栏目里,我们把一个人的名字写错了。
诗瑶:啊?把谁的名字写错啦?
正浩:就是那位园艺师傅“方刚”,写成“万刚”了。
诗瑶:哎呀,太粗心了。
正浩:我们要在第四期中刊登一则启事,更正错误,还要表示歉意。
诗瑶:好的。
在以上试题中,社长和编辑的谈话,构成了狭义的情境即“场景”;其中隐含着“麻烦”意义上的“问题”,即第三期刊物中有个错误需要更正;写作启事是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先从两人的谈话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然后考虑组织信息,最后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措辞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带有问题解决过程的意味。该试题主要检测学生根据现实情况写应用文的能力。
以上三个试题可以代表情境化试题的三种结构类型:A.背景+任务+(目的);B.背景+问题+任务+(目的);C.背景+(问题)+任务+(目的)。其中目的通常是隐含的,问题可能明示、可能隐含其中。也就是说,情境化试题是由如下四个基本要素选择性组合而成的:
1.背景要素,主要表现为人物、场景、事件或引导性材料等。
2.任务要素,是试题明确要求学生做的事情或完成的成品,通常试题会规定成品形式和其他限定性要求。
3.问题要素,在语文学习领域,问题可能是或明示或需要再提炼的需求、需要回答的疑问,以及需要解决的麻烦等,厘清问题可能是完成任务的前提。
4.目的要素,即测评目的,是在解决问题、形成成品的过程中学生将展现的能力、素养。测评目的的达成,可能需要学生经历解读背景材料、提炼问题及完成任务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背景,基本是对情境最狭义的理解。核心素养语境下所期待的,更为饱满的情境,应该是包含问题的,即为了检测学生的某些素养,在一定的背景、场景中设置一定的“召唤结构”[60],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特定的表现。因此,未来可能需要更加有意识地设计不仅有任务,还有问题的情境化试题,在保证难度适宜的前提下,适当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实施和反思的能力。
那么问题如何嵌入情境中?这涉及在情境设计时,考虑背景中给出多少信息和怎样的信息,从起点信息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之间,是否需要设置障碍和设置怎样的障碍,如图7-2[61]所示。譬如例4,如果社长和编辑的对话稍微多一些信息,可能会给考生增加一些干扰信息,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仔细分辨哪些信息是需要写入启事的、哪些是不必写入启事的。
图7-2 PISA问题解决情境图示
根据以上分析,情境化试题设计或分析,可以采用如下的思考或核检路径:
·测试目的是什么,背景要素是不是必需的?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是否需要蕴含问题?
·如果需要蕴含问题,那么问题是明示的,还是需要考生自己进一步提炼的?
·背景、问题及任务综合起来,是否有助于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
有关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的文章
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
2023-08-17
在差异背后,可以找到国际读写测评中的一些基本趋势、规律。(三)测试任务层面,形式丰富,内容有学术性以上测评案例中的“任务”与我们熟悉的题目,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案例4德国课程标准中呈现的测试样例则是一个大任务中包含一系列连贯性的子任务,子任务是完成大任务的一个环节,完成一组子任务就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按要求建构了一个档案袋。其实,尊重读写规律、需求的任务,就是“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2023-08-17
考试大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不可回避的是,细究考试大纲,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测评领域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试大纲给“表达”领域分出了两个考查内容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2015年,有11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板块设定测评目标。[5]当然,实际的考试命题终究还是要操作性框架的,考试大纲文件的取消,并不代表着考试大纲中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会同时消失。......
2023-08-17
测量与评价,两者各有专门的话语系统但又密切相关。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将语文测评途径和语文测评构念联合起来思考,可以作出如下假设。......
2023-08-17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需求,同时兼顾国外测评的多样性,以下择取国外部分高利害考试和日常总结性测评案例加以剖析。11年级这一套试卷的三个模块,共呈现了6篇阅读文本,题目总计22个,其中选择题19个、基于阅读的写作题3个。其中的“语言与文学研究”领域开设三门课程,每门课程又分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供学生选修,其中的《语言A:文学》课程,相当于是将我们的整本书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课程化了。......
2023-08-17
超越任务选做型作文题,对于文体的不同规定值得专门探讨。其一,“文体不限”是文体开放的基本形式。文体不限是提高作文试题开放度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有着广阔的文体选择空间。加了限制条件的“文体不限”,引导的是更加自觉的选择,以及对文体特征和功能更加到位的理解。其三,“规定文体”也能成为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开放。......
2023-08-17
《阅读和写作评估标准》的一大特色是:在学生终身学习、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所有成员读写能力发展的背景下谈读写评估问题。这份《阅读和写作评估标准》的态度十分坚决:“如果一项评估实践无法带来促进教和学的效果,那么其是无效的。”《阅读和写作评估标准》重视探究,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如今,学校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传递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