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写作评分标准发展中的探讨问题

我国写作评分标准发展中的探讨问题

【摘要】:祝新华和章熊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有三个主要观察点:内容、语言、结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则简化为“内容”和“表达”两个观察点,将“结构”融入了“表达”维度。祝新华等人的评分标准中,三个要素有着明显的主次关系,“语言表达”第一(50%),“思想内容”第二(40%),“层次结构”第三(10%)。综上,我国作文评分标准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虽然祝新华、章熊的研究与高考写作没有直接关系,但都隐含着如何理解写作和如何观察写作这类基础问题。若将两者的研究结果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比照着看,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差异。

其一,主要观察点不同。从以上表6-2—6-4、表6-5及表6-6可见,三者在一级观察点的构成上有差异。祝新华和章熊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有三个主要观察点:内容、语言、结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则简化为“内容”和“表达”两个观察点,将“结构”融入了“表达”维度

其二,主要观察点间的主次关系不同。祝新华等人的评分标准中,三个要素有着明显的主次关系,“语言表达”第一(50%),“思想内容”第二(40%),“层次结构”第三(10%)。祝新华等人之所以将语言作为第一要素且赋予最高权重,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考场中的语言表达水平受偶然因素干扰最小,研究结果符合中学生的作文特点,又能保证评分的有效性[46]。章熊的研究中,在前期写作能力测评项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形成了如下结果:

表6-7 章熊写作能力测评项目

不过,最后形成的能力目标体系,则是按照“内容”“语言”“结构”的顺序来勾勒的,如表6-6所示。祝新华和章熊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得出的主要观察点虽然一样,但这三个观察点出现了三种排序情况。

其三,主要观察点的子观察点设置有差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内容”维度,有关于“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要求,前文提及,有教师曾对将这两者并列提出过质疑;再看祝新华和章熊建构的观察体系,“内容”里面的具体要求,不再重复“内容”字样,而是聚焦于“中心”“材料”这样两个具体观察点。回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第一阶段中的“整篇写作要求”描述,关于写作“内容”的要求是“2.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也在“中心”之外提到了“材料”。

事实上,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高考作文评分“基础等级”重要指标分类及解读》一文中,也是将“内容”要求转化为“材料”要求来解说的:“‘内容’在文章学里的解释不完全一致,高考作文中的内容一般由‘材料’组成。这些材料不是指原始素材,而是指经过典型化、文字化的书面形态。如议论文中的内容侧重对具体材料事例的处理、压缩和概括,记叙文则侧重于扩展。内容的优劣高下之分、充实与否,往往在精而不在多,特别是目前学生大都准备了许多材料应试,这些材料的内容适用面很广,却往往流之于‘泛’。所以应该重视而且强调材料内容的质量,突出表现在典型性、现实感和新颖度。”[47]

其四,具体要求和表述的差异。以与“语言”相关的要求为例,将来自三个体系的相关描述语并举,可以发现其间有更加微观的观察点的差异和水平层次的差异。另外,表达方式也略有差异,如表6-8所示。

表6-8 关于“语言”的标准或目标

上述各种差异,无论是有意追求的结果还是偶然形成的现象,它们都关乎写作评价的基本问题: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角度观察学生的写作?应该对学生的写作提出怎样的要求?当然,这些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应该有不同的答案。而能做到在不同情境下作出更加自觉的选择,并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评分标准的前提,是能敏感地意识到以上所说的各种差异。当然可探讨的问题还不只上述这些。

除了以上梳理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相关代表性研究之外,日常教学实践层面的一些探索也值得注意。譬如开发用于日常写作教学的评价工具。其中,部分评价工具和以上呈现的作文评分标准形似,只是在观察点和具体要求上更贴近日常教学需要;部分评价工具则是开放式的观察量表,即提供一些观察角度供师生有针对性地评析写作特定方面的得失。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不过,其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譬如一些具体要求缺乏严谨的理据,描述语不够丰富、准确等。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与写作基础研究还不够充分,并且这些基础研究与日常教学的对接还不够充分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正式考试的评分标准对日常教学的引导作用还较为有限,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关于作文评分标准,还能看到其他一些呼吁和建议,譬如:通过改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改变“高考体”文风[48];落实分项评分法以降低评分误差[49];开发具有文体倾向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50]等。

综上,我国作文评分标准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评分标准的具体样式、观察维度,到具体观察维度的内涵、水平要求,再到评分标准是否要分文体,以及考试作文评分标准与日常写作教学的关系等。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展开持续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