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PIRLS 2016测评框架》,对其认知目标做了两个层次的阐释。其一,回归真实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情境中描述抽象的认知目标所对应的、可能的阅读行为、过程、技巧等。直接推论是非常基础的。另外,有些直接推论也许要求读者将文本局部意思和文本总体意思关联起来。其二,举例说明各个认知目标可能涉及的阅读任务。在每一个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关于认知目标的详细阐述都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阅读理解过程”。......
2023-08-17
一个题目是否有意义,首先取决于所要考查的目标是否有意义,其次看实际是否考查了想要考查的目标等。前者是理念问题,后者是技术问题。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语文阅读试题,究竟想要测评怎样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了解。
途径一是分析选择题题干的表述。在教育目标分类学影响下,无论是教育、教学目标的阐述,还是试题题干的表述,都会比较精心地挑选用词,尤其是与认知相关的行为动词。因此,分析题干关键词是了解题目测试意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当然,重视关键词的同时,还需要整体看完成这个题目实际的认知过程是怎样的,最后对试题的测评目标作出综合判断。
途径二是关注相对官方的公开解释,譬如考试大纲中的示例,考试过后相对官方的命题意图解释、说明等。
兼顾以上两种途径,能对具体题目想要考查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表5-9 典型题型明示的测评目标
①除上海外,各地考试说明基本沿用了考试中心考试大纲中的能力层级体系及其标识,见第二章第一节。
续表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首先,公开解释基本包含题干中的关键词中所指向的阅读能力要素;其次,同一类典型题目,不同省市的解释有相同、相交部分,大方向基本一致。不过,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推敲。
首先,公开解释中所涉及的能力概念范畴通常大于、多于题干关键词所提示的能力范畴,以上表格中对于1、2、5、6、7这几类典型题的说明中都有这一现象。那么实际题目是否也如此?这是刻意为之,不小心如此,还是不得不如此?这些题目所要考查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其次,部分看似是不同任务、表述不同的题目,公开解释中所说的能力范围一致,譬如,5、6、7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那么这些题目是适合并存还是应酌情选用?
最后,同一类型的题目,不同省市的公开解释意思基本一致,但标注的能力层级却不一致,譬如类型5,综合各省市情况来看,共涉及B、C、D三个能力层级,其中有些省市为这一个题目标了C、D两个层级。
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具体的题目,其间需要将题干和选项结合起来看,将题目明示的任务和实际答题思路结合起来看。
有关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的文章
譬如《PIRLS 2016测评框架》,对其认知目标做了两个层次的阐释。其一,回归真实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情境中描述抽象的认知目标所对应的、可能的阅读行为、过程、技巧等。直接推论是非常基础的。另外,有些直接推论也许要求读者将文本局部意思和文本总体意思关联起来。其二,举例说明各个认知目标可能涉及的阅读任务。在每一个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关于认知目标的详细阐述都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阅读理解过程”。......
2023-08-17
在差异背后,可以找到国际读写测评中的一些基本趋势、规律。(三)测试任务层面,形式丰富,内容有学术性以上测评案例中的“任务”与我们熟悉的题目,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案例4德国课程标准中呈现的测试样例则是一个大任务中包含一系列连贯性的子任务,子任务是完成大任务的一个环节,完成一组子任务就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按要求建构了一个档案袋。其实,尊重读写规律、需求的任务,就是“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2023-08-17
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
2023-08-17
为了取得可见的实践效果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教育评价需作出系统调整。调整思路可以通过比较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培养目标和当前语文教育评价的现状,明确语文教育评价各环节需要调整的内容、方向。综合而言,当前语文教育评价可关注图7-1所示的系统调整框架和思路。二是广大语文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扎实地丰富评价的途径和类型。测量与评价领域基本已经形成了定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
2023-08-17
测量与评价,两者各有专门的话语系统但又密切相关。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将语文测评途径和语文测评构念联合起来思考,可以作出如下假设。......
2023-08-17
考试大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不可回避的是,细究考试大纲,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测评领域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试大纲给“表达”领域分出了两个考查内容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2015年,有11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板块设定测评目标。[5]当然,实际的考试命题终究还是要操作性框架的,考试大纲文件的取消,并不代表着考试大纲中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会同时消失。......
2023-08-17
不过,这些逐级发展的目标背后,其实有着这样一个潜在的假设: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都是为日后“写文章”意义上的“写作”打基础的。同时,用于“表达和交流”的“写作”,主要指的也是“写文章”。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可以看到国外母语教育界对于写作的功能定位,不限于“写文章”。[5]反观我国的状况,也许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写作就是写文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