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
2023-08-17
Z老师几年前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便在自己家乡的一所重点高中任教。在一次语文考试后的阅卷和讲评过程中,其对某个试题的学生答题反应产生了困惑,不知道怎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便写邮件向笔者咨询,于是有了以下的在线交流。
(一)呈现困惑
2016年9月1日 17:03
叶老师:
见信好!最近我们高三进行了一次月考,在改卷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虽然在之前的改卷中时常会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进一步思考研究,在此向您请教。
我们这次有一道题是“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何特点?这一处理有何好处?”参考答案中有一点是“选用了传主的诗文作品及书信,增强了传文的真实性”,赋分标准是答出“诗文及书信”给2分,“真实性”给2分。但在实际改卷中,学生有时答不出“诗文及书信”,但是会写到“增加真实性”,看点给分就该给他2分,但是我觉得这种答题其实是很投机的,两问之间有联系,不应该这样看点给分见字给分。您觉得呢?
Z
(二)梳理问题
2016年9月1日19:36
Z老师:2016年9月5日 10:20
……不妨找学生问问,当时答题时怎么思考的……
叶
叶老师:
您好,经过找学生谈话了解到,部分学生是套答的,所以能答出“真实性”,但是找不到到底是怎样的“选材”能够增强“真实性”;部分学生把“选材”一问答到“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传主的事迹”上去了,认为只要记叙的是传主的经历就是真实了。后一种情况的学生要多于前一种情况的学生。
Z
交流至此,关于“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何特点?这一处理有何好处?”这一试题的三种答题反应比较清楚了:
反应一:答出“选用了传主的诗文作品及书信,增强了传文的真实性”;
反应二:套答,能答出“真实性”,但是找不到到底是怎样的“材料选择”能够增强“真实性”;
反应三:有一部分学生答到“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传主的事迹,增强真实性”。
从提供的评分标准和老师的态度来看,反应一最佳,反应二答对了一半,反应三最不合理。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应该再结合文本推敲一下。于是,本人又写邮件给Z老师要文本。
(三)探寻真相
Z老师发来了文本《吴晗的文章和诗》。
看过文本后,情况出现了反转。笔者对Z老师的疑问、试题及答案本身提出了疑问。
2019年9月13日 17:45
Z老师:
阅读文本后再看题目、答案和学生的回答,现在我认为是题目值得商榷,更准确地说是答案不好,评分标准设定不合理。文章名就是“吴晗的文章和诗”,那么文章中出现吴晗的“诗文”是理所当然的。“选用了传主的诗文作品及书信,增强了传文的真实性”这样的回答太泛,像套话,没有紧扣文本具体的内容,没有进一步分析所选“诗文作品及书信”的具体特征,没有揭示出该文在材料选择方面的关键特征。
叶
随后,Z老师也意识到了问题,原来命题者、阅卷老师和绝大多数学生都被固化的答题思路束缚了。
有关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的文章
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
2023-08-17
在差异背后,可以找到国际读写测评中的一些基本趋势、规律。(三)测试任务层面,形式丰富,内容有学术性以上测评案例中的“任务”与我们熟悉的题目,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案例4德国课程标准中呈现的测试样例则是一个大任务中包含一系列连贯性的子任务,子任务是完成大任务的一个环节,完成一组子任务就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按要求建构了一个档案袋。其实,尊重读写规律、需求的任务,就是“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2023-08-17
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类似地,情境化试题可以做更加细致的结构分析。该试题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上三个试题可以代表情境化试题的三种结构类型:A.背景+任务+(目的);B.背景+问题+任务+(目的);C.背景+(问题)+任务+(目的)。也就是说,情境化试题是由如下四个基本要素选择性组合而成的:1.背景要素,主要表现为人物、场景、事件或引导性材料等。......
2023-08-17
表5-9典型题型明示的测评目标①除上海外,各地考试说明基本沿用了考试中心考试大纲中的能力层级体系及其标识,见第二章第一节。其次,部分看似是不同任务、表述不同的题目,公开解释中所说的能力范围一致,譬如,5、6、7之间有明显的交叉。......
2023-08-17
为了取得可见的实践效果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教育评价需作出系统调整。调整思路可以通过比较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培养目标和当前语文教育评价的现状,明确语文教育评价各环节需要调整的内容、方向。综合而言,当前语文教育评价可关注图7-1所示的系统调整框架和思路。二是广大语文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扎实地丰富评价的途径和类型。测量与评价领域基本已经形成了定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
2023-08-17
不过,这些逐级发展的目标背后,其实有着这样一个潜在的假设: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都是为日后“写文章”意义上的“写作”打基础的。同时,用于“表达和交流”的“写作”,主要指的也是“写文章”。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可以看到国外母语教育界对于写作的功能定位,不限于“写文章”。[5]反观我国的状况,也许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写作就是写文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
2023-08-17
考试大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不可回避的是,细究考试大纲,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测评领域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试大纲给“表达”领域分出了两个考查内容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2015年,有11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板块设定测评目标。[5]当然,实际的考试命题终究还是要操作性框架的,考试大纲文件的取消,并不代表着考试大纲中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会同时消失。......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