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空间:自如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论与工具

学习空间:自如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论与工具

【摘要】:各册教材从这些基本的表达类型入手,关联到了真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表达样式和文学艺术创作样式。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技巧和感受描写效果的过程中,的确用到了各种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片段。描写样例可能来自故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和形象性较强的诗歌等。无论是非虚构类还是虚构类写作,只要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表达或创作,就是在进行“真实”的写作。在《作者的选择》这套教材里,则看到了另一种局面。

如何将学校“训练”的写作与日常生活充分接轨?《作者的选择》这套教材在这个问题上有较为成熟的设计。

(一)功能和表达方式角度区分写作类型

《作者的选择》各册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写作类型设计单元。6—12年级,有四个名目相同的主体单元:描写类写作、叙述类写作、说明类写作、劝说类写作,8—12年级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研究论文写作”单元,涉及论文类型、论文写作过程、文献规范等。另外,所有年级都有一个类似于附加单元的“商业和技术写作”,涉及商业信件、备忘录、申请的撰写和电脑写作等。

描写、叙述、说明这些概念我们相对熟悉,与我国的表达方式类型有交叉;“劝说类写作”“研究论文写作”“商业和技术写作”这些名目,则突出了功能和运用领域的视角。实际上,描写、叙述、说明也有从功能角度区分的意思。因此总体来说,这套教材的写作类型,是从功能和表达方式角度来区分的。

(二)由基本表达方式辐射到各种真实的表达样式[28]

6—12各个年级主体单元名目一致,一方面意味着描写类写作、叙述类写作、说明类写作、劝说类写作是最基本、主要的写作类型,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切入点;另一方面意味着这些写作类型都有着丰富的表达和发展空间,需要持续学习。各册教材从这些基本的表达类型入手,关联到了真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表达样式和文学艺术创作样式。

1.无处不在的“描写”

说到“描写”,我们可能先会想起文学类作品。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技巧和感受描写效果的过程中,的确用到了各种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片段。描写样例可能来自故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和形象性较强的诗歌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教材尝试突破人们的固定思维。6年级第一次出现“描写”时,指明“描写为许多写作形式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形象——甚至是科学文章!”[29]随后呈现了《国际野生动物》杂志上《攻击努纳塔克人》一文的节选,介绍了作者观察、记录和写作的过程。

除此之外,教材还尝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描写”。6年级教材中提及“并不是只能在书中看到描写。事实上,你可能每天都在使用描写。例如,当你告诉朋友一部新电影时,你可能会用到描写。当你实地考察做笔记时,你可能也会用到描写”②。7年级教材中又提及“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描写”:旅行宣传册将你带到某个地方,让你感受到温暖的海风,听到波浪的冲击声,闻到火山灰的味道;清晰的描述可以让走失的宠物安全回到主人身边……[31]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描写,就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可以为书面描写打下基础。

2.穿梭于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的叙述

叙述主要是从一定的视角,陈述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过程等。综观《作者的选择》各册教材中的叙述单元,潜在地区分了两类叙述:非虚构类作品中的叙述和虚构类作品中的叙述。

低年级主要关注非虚构类作品中的叙述。譬如,6年级教材叙述单元开篇“真实世界中的写作”引入了传记:“好的传记能满足我们对他人生活的天然的好奇心。传记类作品可以很短,比如报纸或杂志上的人物简介。或者,它可能是一部书。”教材呈现了汉密尔顿的《杜波依斯传记》的节选部分,呈现了作者的写作过程,请学生讨论节选部分所写的事件、表达的主题、作者的看法和写作方法等。在该单元最后一个学习节点“关于文学的写作”中,进一步强调:“传记是一种真实的叙述。当你读传记时,你了解一个人的生活和成就。你会了解影响一个人生活的事件。”“此外,你还可能有其他发现——关于你自己和你周围的世界。”[32]教材要求学生阅读传记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延伸性写作。除此之外,该单元也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真实生活”中的经历、故事,其间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如何找到写作的灵感,如何叙述系列事件,如何写好对话,如何写好一件事情等。

10年级教材的“叙述”单元,起始学习内容“叙述个人体验”,也是对真实生活的叙述,不过与初中段相比,有了更加明显的深度要求,“个人叙述让你能够聚焦于你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它们的重要性”[33],教材着力引导学生发现并抒写成长中有意义的事情。随后,教材花了较多篇幅聚焦于虚构类叙述,具体载体为短篇故事。教材融入了故事的一般结构、主题、逸事等方面的知识,呈现了故事的构思框架和可以借鉴的样例等。延伸性地,教材又设置了虚构类作品的情节概述、冲突分析这样两个学习内容,在读写结合中学习虚构类作品中的叙述。

无论是非虚构类还是虚构类写作,只要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表达或创作,就是在进行“真实”的写作。

3.形式多样、深浅不一的说明类写作

在我国语文教学体系中,说明类文章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相对简约。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文章的兴趣也相对偏低。在《作者的选择》这套教材里,则看到了另一种局面。各册教材都十分重视说明类写作的意义:“说明类写作是分享知识的写作。它帮助人们了解周围的世界。”[34]在10年级教材中,说明类写作是学习节点最多的一个单元,可以看到一个十分丰富的说明类表达空间。

《作者的选择》让人感受到“说明”与“描写”一样无处不在。6年级教材中指出:“你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说明类写作:教科书、烹饪书、百科全书、报纸、说明书。无论你在哪里找到它,说明类文本总是用来帮助人们学习的。如果你曾经为什么人写下过提示,那么你已经完成了一些说明类写作。”[35]

当然,丰富的外在形式背后是丰富的思维空间和表达内容空间。10年级教材指明了6种具体的说明性表达元素:过程解释、原因和结果、比较和对比、术语或概念界定、分类、问题和解决途径分析。[36]以上各种说明元素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根据对象特征和表达需要而定。可以看出,说明类写作可能需要较高的思维水平。另外,各种说明类写作一方面需要客观和尊重逻辑,另一方面要有个性化表达的空间。譬如,就概念界定而言,关于“爱”,不同的个体可以根据个体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作出个性化的界定。[37]

因说明对象所涉及知识、领域的复杂度不同,任务需求的复杂度不同,说明类表达有着不同的复杂度。《作者的选择》教材中既有日常生活中较为简单的说明样例和任务,譬如说明一个游戏,说明做菜的步骤,读书报告等;也有较为复杂的说明样例和任务,说明样例如《拉科塔女人》中对北美的拉科塔族人际关系的说明,《一本关于蜜蜂的书……以及如何饲养它们》节选部分所呈现的养蜂人的一年,说明任务如要求学生写作新闻报道、比较和对比文学作品等。

4.现实观照意识突出的劝说类写作

劝说类写作试图影响读者去接受一个观点,采纳一个观点,或采取一种行动等。[38]《作者的选择》这套教材也关注了生活中的种种劝说类表达,指出“每天都会看到和听到无数的劝说类信息:一个广受欢迎的牛仔裤品牌的广告,一个评论家们赞不绝口的电影电台广告,保险杠上的贴纸提醒人们关注某个候选人”[39]。“劝说类写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一本500页的书,可以是广告牌上的几个字,也可以存在于信件或卡片中。”[40]

在这样一种广义的劝说类表达视角下,《作者的选择》这套教材在各个年级呈现了丰富、鲜活的劝说类表达样例。6年级教材主要呈现学校生活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譬如,教师和学生代表向校董会提出建议;学生在选择班级宠物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评论喜欢的电视节目;最后的文学作品范例是《地球守护者》一书的节选,这是一本帮助人们理解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微妙关系的书。10年级教材关注了各类广告、投诉信、演讲、杂志文章、产品评介,以及对非文学类作品的评介等,最后较为完整的作品范例是《网球派对》一书的节选“一场网球瘟疫”,探讨职业网球赛中的电子球拍问题。

综观教材中呈现的各种劝说类表达样例和任务,通常都有一定的现实背景,有着较为明确的表达意图。教材重在引导学生观察或体验如何针对具体的问题确立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运用各种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劝说类表达中蕴含的力量。

总体来看,这套教材不仅呈现了四种基本表达方式下的各种丰富的表达样例,每个知识点后面的练习任务,单元最后相对完整和正式的写作任务,也基本与教材内容展开过程中所涉及的真实表达类型匹配。随着年级升高,真实的表达类型越来越丰富和专业,各种基本表达方式的运用也越来越深入、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