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写道:“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在写作“教学建议”中鼓励教师“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可以说,我国课程标准层面关注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也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不过,在国际母语教育大背景中来看的话,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层面对信息技术的态度还相对保守:首先,“应对挑战”的姿态稍显被动;其次,是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来提倡信息技术的运用。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开放、积极,是一种欢迎的姿态,而不是“应对”的心态,并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具体提出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要求。
德国母语课程标准中,对4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写作能力目标要求:能使用计算机写作;能批判性地使用电脑纠错。[16]
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中,贯串K—12年级的要求之一:“使用技术,包括网络,发布自己的作品,和他人互动和协作。”[17]
法国要求学生在第三阶段末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一是“流畅而高效地书写”,其中有两条是关于纸笔书写的,有三条是关于电脑书写的:用键盘高效地书写,系统学习键盘用法,练习在电脑上写作。教学实施建议中也多次提到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有关键盘用法的教学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可使用教学软件)。”“在电脑上进行书写和排版练习。”“使用写作工具(在线字典、文字处理工具、拼写纠正器等)。”“两人之间或小组之间分享写作成果,尤其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对文字进行集体参与的(校正、修改)或对文字进行处理(已投影至屏幕上的文字)。”[18]
澳大利亚英语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各年级学习内容序列表,其中有两个维度是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相关的。一个维度是“使用软件——使用各种软件来建构和编辑印刷文本和多媒体文本”。这一内容要求贯串语言、文学两个领域1—9各个年级的目标要求中。另外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内容维度是“印刷和屏幕的概念——在纸页和屏幕上呈现文本需要运用不同的规则”。[19]这是1—5年级的学习内容之一(6年级开始这一维度淡化,不再提出相关要求)。
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在国外母语课程标准语境中不仅是一种写作工具,而且关乎写作的方方面面。与表达的内容、形式相关——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创制连续性文本之外的非连续性文本、超文本;与表达的过程相关——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如计划、打草稿、修改、发布和共享,信息技术均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以上从写作的功能、写作的类型、写作的主体和写作的工具四个方面梳理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层面的相关要求,突出了我国母语课程标准和写作教学实践中可能忽略或并未强调的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都应该写进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去。我国写作教学的目标、内容当然应该有我们自己的选择。只是,如下三点值得我们思考:
其一,我们是否对写作的基本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和认识?
其二,我们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施及测评是否有充分的理据?
其三,各国都重视的写作维度、要素,是否代表了国际趋势,我们是否需要适当关注?
有关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的文章
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2019年全国Ⅱ卷和北京卷设置了选做题,并且旗帜鲜明地打上了“任选”两字。(一)任选形式差异两个选做题,命题思路还是有差别的。[24]任选题形式差异背后应该有本质的考查意图和评价焦点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明了并尽量规避任选试题的风险。同时,也要防止长期固化一种任选类型可能给教学和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3-08-17
在差异背后,可以找到国际读写测评中的一些基本趋势、规律。(三)测试任务层面,形式丰富,内容有学术性以上测评案例中的“任务”与我们熟悉的题目,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案例4德国课程标准中呈现的测试样例则是一个大任务中包含一系列连贯性的子任务,子任务是完成大任务的一个环节,完成一组子任务就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按要求建构了一个档案袋。其实,尊重读写规律、需求的任务,就是“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2023-08-17
为了让测评本身和学生的注意力都指向这样的定位和评估重点,NAEP写作测评框架明确勾勒、说明了写作评估的内容要素:写作的目的、读者、思路及形式。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情境中能充分考虑读者,有的放矢地展开写作,NAEP写作评估的写作任务要么明确指定读者,要么会暗示读者。在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时,NAEP会评估学生根据目......
2023-08-17
譬如《PIRLS 2016测评框架》,对其认知目标做了两个层次的阐释。其一,回归真实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情境中描述抽象的认知目标所对应的、可能的阅读行为、过程、技巧等。直接推论是非常基础的。另外,有些直接推论也许要求读者将文本局部意思和文本总体意思关联起来。其二,举例说明各个认知目标可能涉及的阅读任务。在每一个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关于认知目标的详细阐述都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阅读理解过程”。......
2023-08-17
考试大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不可回避的是,细究考试大纲,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测评领域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试大纲给“表达”领域分出了两个考查内容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2015年,有11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板块设定测评目标。[5]当然,实际的考试命题终究还是要操作性框架的,考试大纲文件的取消,并不代表着考试大纲中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会同时消失。......
2023-08-17
GR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分级阅读体系,就是因为其较为精细地描述了一个阅读素养层级发展的连续体。(一)GR读写连续体的“级别”GR非常突出的一个贡献是建构了从学前到8年级的“读写学习连续体”,逐级描述了读写能力可能的发展轨迹。读写连续体描述的是“一般特征”“一般标准”。对不同级别读者主要能力表现的描述,勾勒的是对特定水平学生的“一般期待”。......
2023-08-17
这其实涉及评分标准除“标尺”“描述语”之外的第三个要素了。表现样例通常来自真实测试的结果,是评分标准不可或缺的要素,让看似抽象的水平描述语具体可感。(四)评分标准描述语呼应题目的细节考量以上关于评分标准描述语撰写的三个思考点,是撰写评分标准时需要考虑的三个通用思考点。......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