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读写工具: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读写工具: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摘要】: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开放、积极,是一种欢迎的姿态,而不是“应对”的心态,并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具体提出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要求。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在国外母语课程标准语境中不仅是一种写作工具,而且关乎写作的方方面面。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写道:“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在写作“教学建议”中鼓励教师“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可以说,我国课程标准层面关注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也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不过,在国际母语教育大背景中来看的话,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层面对信息技术的态度还相对保守:首先,“应对挑战”的姿态稍显被动;其次,是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来提倡信息技术的运用。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开放、积极,是一种欢迎的姿态,而不是“应对”的心态,并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具体提出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要求。

德国母语课程标准中,对4年级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写作能力目标要求:能使用计算机写作;能批判性地使用电脑纠错。[16]

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中,贯串K—12年级的要求之一:“使用技术,包括网络,发布自己的作品,和他人互动和协作。”[17]

法国要求学生在第三阶段末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一是“流畅而高效地书写”,其中有两条是关于纸笔书写的,有三条是关于电脑书写的:用键盘高效地书写,系统学习键盘用法,练习在电脑上写作。教学实施建议中也多次提到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有关键盘用法的教学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可使用教学软件)。”“在电脑上进行书写和排版练习。”“使用写作工具(在线字典、文字处理工具、拼写纠正器等)。”“两人之间或小组之间分享写作成果,尤其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对文字进行集体参与的(校正、修改)或对文字进行处理(已投影至屏幕上的文字)。”[18]

澳大利亚英语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各年级学习内容序列表,其中有两个维度是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相关的。一个维度是“使用软件——使用各种软件来建构和编辑印刷文本和多媒体文本”。这一内容要求贯串语言、文学两个领域1—9各个年级的目标要求中。另外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内容维度是“印刷和屏幕的概念——在纸页和屏幕上呈现文本需要运用不同的规则”。[19]这是1—5年级的学习内容之一(6年级开始这一维度淡化,不再提出相关要求)。

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在国外母语课程标准语境中不仅是一种写作工具,而且关乎写作的方方面面。与表达的内容、形式相关——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创制连续性文本之外的非连续性文本、超文本;与表达的过程相关——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如计划、打草稿、修改、发布和共享,信息技术均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以上从写作的功能、写作的类型、写作的主体和写作的工具四个方面梳理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层面的相关要求,突出了我国母语课程标准和写作教学实践中可能忽略或并未强调的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都应该写进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去。我国写作教学的目标、内容当然应该有我们自己的选择。只是,如下三点值得我们思考:

其一,我们是否对写作的基本问题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和认识?

其二,我们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施及测评是否有充分的理据?

其三,各国都重视的写作维度、要素,是否代表了国际趋势,我们是否需要适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