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读写测评理论:兼备读者与作者意识

读写测评理论:兼备读者与作者意识

【摘要】:国外写作教学中,无论是课程标准层面,还是日常写作教学层面,均十分重视读者意识,可以说“读者意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每一个维度的表现标准中,都能看到“读者意识”的影子。[11]有强烈的“读者意识”的前提,是有自觉的“作者意识”。[15]“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是写作主体应同时具备的、相辅相成的两种意识。

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及“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里的“对象”指的是“读者”。关于写作过程中应该心有读者,叶圣陶曾有相关建议:“给壁报和报纸杂志投递的文章,是特地写给他人看的,写的时候,心中就须顾到读者。”[10]在国外的写作和写作教学理论中,将作者对读者的考虑,称为“读者意识”。国外写作教学中,无论是课程标准层面,还是日常写作教学层面,均十分重视读者意识,可以说“读者意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譬如美国较为著名的“6+1要素”作文评价标准,从七个基本维度描述了优秀作文的相关表现标准。在每一个维度的表现标准中,都能看到“读者意识”的影子。观点和内容(ideas and content)维度提及:主题集中,行文明晰,能吸引读者,事件或细节具体而充实;预想到读者的问题,并回答。组织结构(organization)维度提及:文章的顺序、结构或者信息的呈现自始至终能够吸引读者。口吻(voice)维度提及:作者用一种个人独有的、迷人的和动人的方式直接向读者说话;作者写作时有一种对读者的尊重意识和写作目的意识。措辞(word choice)维度提及:语言很有冲击力,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语句流畅度(sentence fluency)维度提及:语言对读者来说是自然的、有效的和恰当的。规范(conventions)维度提及:作者对规则运用灵活娴熟,照顾到不同的年级或年龄的读者。呈现(presentation)维度提及:文章的呈现有助于增强读者的理解,增进信息交流,让人赏心悦目。[11]

有强烈的“读者意识”的前提,是有自觉的“作者意识”。国外写作和写作教学理论除了重视“读者意识”,还重视“作者意识”的确立,或者说是“作者身份”的建构。

在法国母语课程标准中,“构建一个作者的身份”被列为第三阶段(小学4、5年级和初中1年级)一项专门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相关说明文字中还明确强调:“在第三阶段,学生要确认自己的作者身份,并思考自己的写作意图和不同的写作策略。”“学生都能成为一个自主、有自觉意识的文字创作者。”[12]

除了像法国这样直接言明要发展作者意识之外,还有一些国家是提示了写作过程中作者应有的责任、态度和情感等。德国小学德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使用基本的写作技巧……他们锻炼出对正确书写的敏感性和养成正确书写的责任心。”[13]又如,美国母语课程标准中关于通过写作“研究以建构和呈现知识”,有这样的目标要求:“从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中收集相关信息,评估各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整合这些信息,同时避免剽窃。”[14]避免剽窃,也是一种责任心。韩国母语课程标准中,还对作者的写作状态有观照,譬如提出“培养其轻松写作的态度”“基于尊重和关怀读者的态度而写作”。[15]

“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是写作主体应同时具备的、相辅相成的两种意识。

自主、自觉、有责任心,轻松、自信地写作……这些提示加起来,大致可以想象出一位真诚和可以信赖的作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