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体写作的类型及其区别

文体写作的类型及其区别

【摘要】:(一)“文体写作”:结果表现与写作目的并重表达方式或文体视野下的文章写作,是我国与国外诸多国家共同的写作内容要求。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在对“文体写作”提出要求时,不仅关注特定文体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而且关注特定类型文体文章写作的目的、意义。(二)“文体写作”之外的多元写作类型与重视写作的多元化功能相对应,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所主张的写作类型也相对多元。

对“为什么写作”有不同的理解,对“写什么”便会有不同的追求。从各国母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看,关于“写什么”,大概有如下两点超越我们的日常教学经验。

(一)“文体写作”:结果表现与写作目的并重

表达方式或文体视野下的文章写作,是我国与国外诸多国家共同的写作内容要求。不过在关注点上略有差异。

我国更关注的是表达的结果、效果: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四学段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也就是说,写合规则的特定文体的文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在对“文体写作”提出要求时,不仅关注特定文体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而且关注特定类型文体文章写作的目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更关注后者。“文体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会写特定样子的文章,而且要学会通过特定类型文体的文章实现特定的表达需要。

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中的写作标准,第一方面是“文本类型和写作目的”,围绕这个方面提出了如下三条标准:“1.在分析大量讨论或文本的基础上写作论述性文本以支持特定的主张,使用有效推理和相关且充分的证据。2.写作信息类(或说明类)文本,通过有效地选择、组织和分析内容,清晰和准确地分析和传递各种观点和信息。3.写作叙述类文本,通过使用有效的写作技巧、精心选择细节和安排事件顺序等,表达真实或想象的经历。”在这些要求中,不仅关注怎么写、写得怎么样,而且指明了三种写作类型的三种表达目的:支持特定的主张,分析和传递各种观点和信息,表达真实或想象的经历。[6]

韩国3—4年级写作标准中甚至提及“指导表达意见的写作时,与其使其具备严格的形式,或要求其提出十分合理的依据,还不如指导其对周边的现象产生兴趣,并让其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主张”[7]。这一建议的言下之意,在特定的阶段,不该为了形式或其他方面的特定标准而牺牲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主张的兴趣;在特定阶段,特定文体的写作,目的比形式重要。

(二)“文体写作”之外的多元写作类型

与重视写作的多元化功能相对应,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所主张的写作类型也相对多元。这种多元,已经超越了文体或表达方式这样的视角。

在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的写作标准中,第四个方面专门讲了“写作的范围”:“基于各种任务、目的,面向各种读者,经常写作,包括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写作(需要调查、反思和修改等)和短时写作(在一个特定环境里的写作或1—2天里的写作)。”[8]

法国母语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了这样的“教学推进策略”:“写作的多样化,是由课堂上的练习所提供的情境的多样化决定的。应提供大量的写作机会,使写作练习成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如阅读之后的写作,鼓励人们去读一本书;在一系列学习后逐步编写完整的综述,用于回忆需要掌握的精髓知识;对作品的戏仿;通过校报或学校博客报道学校所发生事件等。”[9]

总体而言,在“写什么”的问题上,一方面我们可以继续丰富、加深对于“文体写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文体写作”思路之外,创设多元情境、任务,让学生体验需要不同写作周期、运用不同写作方法、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带来各种不同收获的写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