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语文测评框架及特征: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

语文测评框架及特征: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

【摘要】:我国考试大纲从其内容构成来看,倾向于是一份操作性文件,直接规定“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不像国外的测评框架那样对测评的构念、领域作出明确的界定和详细的解释。

我国考试大纲从其内容构成来看,倾向于是一份操作性文件,直接规定“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不像国外的测评框架那样对测评的构念、领域作出明确的界定和详细的解释。不过,考试大纲事实上还是会涉及并体现出对测评构念、测评领域等的一些理解。这可以从文件的内容要素、内容要素间的关系及一些具体的表述中看出来。

(一)语文考试大纲中测评“构念”和“领域”的基本信息

语文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呈现了如下两段文字: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1]

考试大纲没有直接说明构念,不过以上第一段话,说明了其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达的培养目标和测评目标均是素养取向的。因此,可以默认考试大纲的测评构念是语文素养。

第二段话隐含着三个概念:学习领域、测评领域和测评内容板块。语文学习领域为课程标准中所勾勒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测评领域为“阅读”与“表达”,由学习领域演变而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考查;测评内容板块,呈现的是两大测评领域具体从哪些内容入手考查。

2019年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学习领域、测评领域和测评内容板块各自的构成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1表示:

图2-1 学习领域、测评领域和测评内容板块间的关系

在试题命制中,需要区分测评领域和测评内容板块这样两个概念。测评领域的选择基本由课程标准中的读写观、学习领域决定;测评内容板块的确定取决于对特定测评领域的理解,也与测评思路和技术有关。[2]

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按照关于测评构念的理论界定,语文素养是一种复杂的构念,语文素养的测评领域可能有多个层次,一级测评领域可能是阅读、表达等,但同时可以将阅读和表达等看作子构念,因为它们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操作性的测评指标,即领域。

再延伸出去,测评领域、测评内容板块可能与试卷结构板块不完全一一对应。譬如目前高考全国卷是由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这四个板块构成,并且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呈现这几个板块的,而2019年江苏卷的板块构成和呈现顺序则是: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再如,2019年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分为“读·书”“读·思”“读·写”三大板块,在各板块内部,各语文学习领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这是测评领域、测评内容与试卷板块间有较大距离的典型。只要试题尊重读写规律,试卷背后的测评目标等概念性框架是清晰的,那么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

(二)以一套能力层级体系统筹规划各个测评内容板块

上文根据测评构念理论和国际读写测评框架惯例,先分析了语文考试大纲中内容视角下的测评领域及其运用,不过实际的考试大纲最先呈现的不是内容框架,而是能力层级框架。

“考核目标与要求”呈现了A—F六级能力层级框架,“考试范围与要求”分述各个测评内容板块(如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的测评目标。在描述特定内容范围的测评目标时,能力层级是从总的能力体系中择取的,如:现代文阅读测评,从六个能力层级中择取了“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和“探究F”这四个能力层级,然后逐一提出具体要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测评,在“识记A”“表达应用E”这两个能力层级上提出具体要求。

如下所示[3](此处仅呈现局部相关信息):

I 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II 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1.理解B(笔者注:从以上六个能力层级中择取)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笔者注:从以上六个能力层级中择取)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

上海卷考试说明近年也采取了这一思路,不同之处在于,能力层级简化为四个:识记、理解、运用、综合。

无论是六个层级,还是四个层级,均是用一套能力体系覆盖了语文测试所有内容领域。这样的处理有助于系统规划整张试卷,尽量让整张试卷的能力层级分布合理。

(三)阅读考查重视文本类型及其特征

在明晰了内容领域体系和能力层级体系后,需要分析各个测评内容板块的考查重点。阅读测评部分,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是重视文本类型。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明示文本类型体系

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与要求”中,阅读部分是根据文本类型来划分测评板块和设置测评目标的。考试大纲中的文本类型体系如下:

图2-2 全国考试大纲中的文本类型

各省的考试说明偶有调整,譬如上海考试说明中的文本体系为:

图2-3 上海考试说明中的文本类型[4]

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如何对文本进行分类,与课程标准中的文体分类方式有关,也与学科本体研究进展有关。

2.对各类型文本阅读的考查要点有专门的阐释

从2017年开始,在各类文本条目化的测评目标前面,有一段总括性的文字(下画线为笔者所加):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以上提示,触及三大类文本可能涉及的具体文体(横线部分),特定类型文本的特质、阅读价值(虚线部分),以及特定类型文本的阅读行为与方法(波浪线部分)。

3.具体的测评目标条目关注文体特征

至2019年版考试大纲为止,各类型文本具体的测评目标中,对于文体特征的重视表现在三个层面。

其一,直接提出文体特征、体裁特征这样的分析视角。譬如,实用类文本的测评目标中有一条“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文学类文本的测评目标中有一条“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其二,体现出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评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评的差异。譬如“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适用于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则适用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其三,针对特定类型的文本,提出特定的测评目标。如,“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专属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测评目标。再如,同是“探究”,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能“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能“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如此重视文本类型,意味着熟悉特定类型文本的特质,以适用于特定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视角读懂特定类型文本,是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表现。

(四)写作评估标准重视文本结果品质

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考查说明如下: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关于写作的如上考查说明,先是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类型,“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这与阅读板块的文本类型体系保持了一致性。除此之外,考试大纲主要呈现的是作文的评价要求。可以看出,无论是“基础等级”的要求,还是“发展等级”的要求,均是写作成品、结果取向的要求,即规定的是作文成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品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