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象1.理想化的抽象理想化的抽象即指抽象层次性的简约阶段,由实际的事物或现象引出抽象概念的方法,其中包括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简约化与完善化,从而得出的数学概念与现实原型未必完全符合,如“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几何概念都是简约化的结果.平面几何中已经证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但真实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绘图员多么细心、采用多么精确的工具,他所画图形中的三......
2025-09-29
“数学建模”中“数学”是“建模”的限制词,因此需要先考察“建模”,“建模”中,动词“建”指建立、建构或者构造;名词“模”指模型,因此建模就是建立模型或者建构模型的意思.
(一)模型
《辞海》(2009)对“模型”一词有3项释义.
(1)与“原型”相对研究对象的替代物原型,即客观存在的对象客体;模型是具有原型相似特征的替代物,是系统或过程的简化、抽象或类比表示.
(2)根据实物、设计图或设想,按比例、形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同实物相似的物体供展览、观赏、绘画、摄影、试验或观测等用,常用木材、石膏、混凝土、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
(3)如果一个数学结构使得形式理论(形式系统中的一组公理或公式)中的每个公式在这个结构内部都解释为真,那么这个数学结构就成为这个理论的一个模型.
其中第(2)项释义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实物构成的模型,与数学模型差异较大;第(3)项虽然可以说是数学模型,但属于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数理逻辑或者数学基础的专业内容.所以,我们所说的数学建模所指的模型应该是第(1)项释义意义下的模型.因而可以定义:模型是对要研究的对象客体,如系统和过程经过同化、抽象或类比表示得到的具有与我们要研究的原型的特征相似的特征的替代物.
(二)数学模型
按《辞海》第(1)项释义的后文,模型“根据代表原型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实体模型和理想模型;根据模型与原型的关系,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实体模型指的是运用拥有体积及质量的物理形态的实际存在的物体做成的模型,第②项释义定义的就是一类实体模型,叫作外形相似模型;材质和功能与原型一样只是大小不同的模型,如用于风洞试验的飞机模型,叫作实质相似模型;还有不同质材但功能相似的模拟模型.理想模型是一种理论模型,是由于理论的需要或者理论的推演而成的模型,如原子结构研究的“太阳系模型”,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模型”,生物学的“双螺旋模型”,物理学的“刚体模型”等,数学模型也是一种理想模型.
物理模型指的是运用具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建构的模型,除了实体模型外,所有涉及具体物质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前面举出的各学科理论模型包括用电流电场甚至电子流电磁场建构的仿真模型都涉及物质客体,所以都是物理模型.只有运用不涉及物质客体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建构的模型才不是物理模型,那就是数学模型.
(三)数学建模
【案例5-2】尽快走出雪地到草地
世界级数学家、《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史蒂夫斯托加茨的《X的奇幻之旅》第17章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如何尽快走出雪地到草地的故事,涉及到建模的数学思想,指出了用微分求导求函数最值的思想方法,同时也谈到了最优路径的解答服从光的折射定律.
基本几何模型
基本几何模型为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问题.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原理:如图5-2所示,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证明略).
图5-2
利用此模型可解决如下3个问题.
问题1:如图5-3所示,沿河边AB建一水站P供甲、乙两个学校共同使用,已知学校乙离河边1千米,学校甲离河边2千米,而甲乙两校相距千米,如果两校决定用同一种造价的水管送水.问水站建在什么地方,购买水管的费用最低?
图5-3
图5-4
故几何意义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函数值为x轴上的点(x,0)与A(1,1,),B(2,-2)的距离之和,如图5-4所示,从而可知y≥|AB|=,即三点共线时,函数最小值为
此式子的几何意义:表示x轴上点P到两点A(a,b)、B(c,d)的距离之和.
模型的深化
问题:如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mPA+PB(m>0)的值最小.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从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始研究,如图5-5所示,设铁路AB=50单位距离,B、C距离为10单位距离,现将货物从A运往C,已知单位距离铁路费用为2单位费用,公路费用为4单位费用,问在AB上何处修筑公路至C,使得运费由A到C最省?
图5-5
1.判别式Δ法
2.三角法
解法1 (换元法):
解法2 (三角函数辅助角法):
解法3 (几何意义斜率求解法):
图5-6(https://www.chuimin.cn)
3.柯西不等式法
两个二维柯西不等式如下.
图5-7
4.平面几何法
联系平面几何中利用三点共线求两条线段距离和最小值的方法,关键是将系数化为相等关系.观察中的系数1∶2,将系数转化为同系数.故可做如下变换:以AM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ADM,使∠A=30°,则可得
,当仅当D、C、M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见图5-7).再根据∠CMB=60°,易得
5.基本不等式法
6.解析几何数形结合法
图5-8
7.导数法
8.费尔马光线折射定理
图5-9
2025年费马首先指出,光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即遵从费马原理.即是说,光从空间的一点到另一点,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最小、最大或常量)的路程传播的.
用数学解释如下:如图5-9所示,已知A和B两点,隔着A、B的直线l以及正数u和v,使得最小的条件是
,其中u、v分别是光在第一种和第二种介质的速度,α、β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根据这个原理,这个问题解释如下,如图5-10所示,
图5-10
模型的推广
1.数学式子代数化
图5-11
这里以a<b为例,作如下变换:以AM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ADM,使角,则连接CD,交AB于M',当且仅当D、C、M'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
2.变直线为曲线
利用定义,实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间的转换.如点P在抛物线y2=4x上,求点P到点Q(2,-1)的距离与点P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解 过点P作准线的垂线l交准线于点R,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Q+PF=PQ+PR,当P点为抛物线与垂线l的交点时,PQ+PR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点Q到准线的距离,因准线方程为x=-1,故最小值为3.
可以改编如下数学建模题:南北方向的公路L,A地在公路正东2千米,B地在A地北偏东60°方向千米处,河流沿河PQ(曲线)上任一点到公路L和到A地距离相等.现要在PQ上选一处M建码头,向A、B转运货物,经测算从M到A,M到B修建公路每千米费用均为a万元,求修建两条公路总费用的最低价为多少?
分析如图5-12所示,曲线PQ符合抛物线的定义,可得其方程为y2=4x,本题即求|MA|+|MB|的最小值,由抛物线定义知|MA|=|MN|,∴|MA|+|MB|=|MN|+|MB|≥|BN|.
当且仅当B、M、N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
3.改变曲线和系数
图5-12
如图5-13所示,A村在B地正北处,C村与B地相距4km,且在B地的正东方向.已知公路PQ上任一点到B、C的距离之和都为8km.现在要在公路旁建造一个变电房M,分别向A村,C村送电,但C村有一村办工厂,用电须用专用线路,因此向C村要架两条线路分别给村民和工厂送电.要使得所用电线最短,变电房M应建在A村的什么方位?并求出M到A村的距离.
图5-13
解 由题意知,|MC|+|MB|=8>4=|BC|,故点M在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上.依题意要求|MA|+2|MC|的最小值.
图5-14
如图5-1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则B(-2,0),),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
.过M作MN⊥l于N,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知|MN|=2|MC|,则即求|MA|+|MN|的最小值,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M、A、N共线时,|MA|+|MN|最小.所以
,即变电房应建在A村的正东方向且距A村
.
案例5-2中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探索,这些方法涉及到很多的数学分科领域,有方程判别式法,有函数单调性求导法,也有三角换元法,有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也有从式子结构特征出发,用柯西不等式法构造求解,也有构造直线与曲线解法的,甚至涉及到跨学科光的折射定律.可见,数学问题诸多解法于思维其实是相通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挖掘和利用.
案例5-2是对最值进行系统总结,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数学解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其中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也是高中数学重要的题型,设元变换法和数形结合法较为典型,无形之中也对常规的三角变换技巧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了很好地回顾与总结.
相关文章
(一)抽象1.理想化的抽象理想化的抽象即指抽象层次性的简约阶段,由实际的事物或现象引出抽象概念的方法,其中包括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简约化与完善化,从而得出的数学概念与现实原型未必完全符合,如“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几何概念都是简约化的结果.平面几何中已经证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但真实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绘图员多么细心、采用多么精确的工具,他所画图形中的三......
2025-09-29
数学教学与学习会经历课前准备、课上磨合、课后巩固3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教师都会设计不同的环节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那么,数学运算素养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呢?......
2025-09-29
对学生来说,数学首先是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这需要的是由数学向学生日常生活的“回归”.但是到了更高阶段的抽象时,已经没有必要每次的运算或者推导都要回归到具体事物间的关系上去.又或者说,除了“解读”外,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这其中,蕴含着数学抽象的两个阶段.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一般通过理解抽象性概念,练习公式以及变式,在数学应用中创建抽象化的产物,......
2025-09-29
设计意图 生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数学符号公式.问题2:观察后3个问题的计数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 归纳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异同点.案例1-8中,教师将核心问题从横向、纵向两个思维方向进行比较,设计出4个具有高阶思维的连续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025-09-29
美国的科普学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认为,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想避免那些没有价值并且枯燥的东西,老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智力题或是游戏性的教学,另外也可以提供一些比较搞笑的笑话或是悖论,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就肯定了数学游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课堂的枯燥和无味,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也在......
2025-09-29
进入高三,复习课就成为高三的一种常态课.课上教师往往就题论题,讲得多,学生反复操练,记忆得多,提炼得少,直接导致学生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却无从下手.因此,对复习课题目的设计及教学,应该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既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本质及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案例.【案例1-9】“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问题设计(高三一轮复习)已知函数f(......
2025-09-29
数学运算素养作为基本素养存在于各个章节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之一.从必备知识角度考察数学运算素养,可以关注以下原则:由具体到抽象,由法则到算理,由常量到变量,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过程中,运算法则是基础,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目标.在评价中,还应警惕学生片面追求运算速度,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好的思维品质,速度才有意义.【案例2-18】平面中轨迹方程的求法解析几何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问题,既有能......
2025-09-29
逻辑推理素养作为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承载着落实数学学科严谨性特征的重要责任.在每一个数学学习的环节中,都可以将逻辑推理素养进行合理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列的最值初步研究1.预习演练问题反思 ①类比函数的最值,如何定义数列的最值?问题: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0,S8=S13,则当n取何值时,Sn最小?......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