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要求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突出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之间的融合,即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强对数学整体性的理解.必修课程如图4-11所示,选择性必修课程如图4-12所示.图4-12在必修课程中,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借助直观理解概念的习惯.在三角函数......
2025-09-29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看似平常的40分钟,却暗藏玄机、奥妙无穷.如何使教学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如何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令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如何设置有效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数学素养?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反思,使学习的效率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及时调整和把握.
【案例4-9】几何体表面最小路径求解
问题:如图4-14所示,有一个透明玻璃做成的长方体密封盒,其中AB=5,BC=4,CC1=3.在A处的蜘蛛欲捕捉位于C1处的苍蝇,请各组讨论一下,怎样为蜘蛛制定行走方案,并画图说明.

图4-14
课堂实录
生1:连接AC1,用长方体对角线公式![]()
![]()
师:在你提出方案之前,你考虑了哪些问题?
生1:路程最短.
师:想法很好,点A、C1之间,确实线段AC1最短.但想想看,这“航空”方案蜘蛛能执行吗?(学生摇头示意明白)
生2:长方体是封闭的,不能进入内部,而且蜘蛛也不能从A飞到C1.所以,蜘蛛的行走路线只能是在长方体表面.
师:有道理,我赞同.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程怎么实现?还将考虑哪些问题?
生3:因为A、C1不在长方体的同一表面上,直接寻找最短路径不方便,所以,展开表面使点A、C1落在同一平面,从而,问题转化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解决.
师:听起来是一个可行的思路,请把你的思路转化路径方案,我们斟酌一下,是否有借鉴意义.
生4:经过检验,真正的最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AC2.因为由勾股定理可知,

故AC2<AC3
所以,在长方体表面上连AM、MC1所得的折线,为所寻求的最佳路径(见图4-15).

图4-15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精彩,完整周密,有理有据,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师:在刚才的蜘蛛路径问题的讨论中,涉及到一个几何体表面最小路径问题.请回顾,你都想到或用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还有什么疑惑要和同学们探讨?或有哪些结果值得总结?
同学们通过积极的讨论,提出各种问题及想法大致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长方体中,展开方式的不同将影响最小路径的求解,值得注意.
(2)几何体表面路径问题与两点间的距离的关系.(https://www.chuimin.cn)
(3)“蜘蛛路径问题”的方法,是否可以推广.
(4)几何体表面路径最值问题求解的思想方法.
(5)几何体是否都能够把表面展开?哪些能展开?
(6)球面不能展开,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怎么求解?
师: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并且相信大家凭借彼此协作,就能解决其中不少疑问.
习题1:有一个圆锥如图4-16所示,它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且l>2r.在母线SB上有一点B,AB=a.求由A绕圆锥侧面一周到B的最短路程.
生5:(立刻回答)利用侧面展开图(见图4-17),将空间问题平面化,将所求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去解决.

图4-16

图4-17
师:思路很好,请将完整求解过程交上来.
(约5分钟,解答陆续交上来了,虽然有些解答因为疏忽显得不够完善,但总体思路都较为合理)
如图4-17所示,其数量关系多数表达如下:
设∠A1SA=θ,则
·360°,又SA=l,SB=l-a,故![]()
师:同学们都做得不错,思路也很清晰,即通过侧面展开,实现了空间问题平面化.进而利用平面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实现了问题的解决.同学们有异议吗?
生6:题目中给出的条件l>2r有什么意义吗?为什么前面的解答中都没有利用到它?
师:如果将条件改为l≤2r的话,对刚才的展开图及求解有什么影响?
生7:我们的结论是,如果l≤2r,圆锥侧面展开图的中心角θ=
,则圆锥侧面展开图如图4-18所示.

图4-18
师:对,图形确实变了,我们的求解有没有相应方案呢?请观察图形.
生8:那么,原先解答过程中的三角形即余弦定理都不适用了,所求距离就不是两点间的距离,而是AS+SB1=2l-a.
生9:我认为生7的说法有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从A到S,又从S到B.这都是在同一母线上来回,并没有绕侧面走.
师:说得都有道理,事实上,因为顶点是所有母线的公共点,如果我们广义地把“从A到S,又从S到B”理解为从侧面走过,则学生7的答案正确,否则,这时不存在最小值,但可以确定最短路程无限接近于2l-a.
相关文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要求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突出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之间的融合,即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强对数学整体性的理解.必修课程如图4-11所示,选择性必修课程如图4-12所示.图4-12在必修课程中,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借助直观理解概念的习惯.在三角函数......
2025-09-29
数学教学与学习会经历课前准备、课上磨合、课后巩固3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教师都会设计不同的环节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那么,数学运算素养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呢?......
2025-09-29
设计意图 生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数学符号公式.问题2:观察后3个问题的计数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 归纳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异同点.案例1-8中,教师将核心问题从横向、纵向两个思维方向进行比较,设计出4个具有高阶思维的连续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025-09-29
从高一到高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在也成长,因此数学运算素养在各个年级的表现是不同的,但又不是割裂的,它会以螺旋的状态不断上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将数学运算素养划分为3个水平层级,数学运算素养在各个年级里的渐进渗透可以以此为参考依据.【案例2-11】以基本不等式为例感受数学运算的循序渐进背景:课程标准对于基本不等式的要求为: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
2025-09-29
【案例4-1】筹算春秋末年,人们已经普遍掌握了完备的十进制记数法,使用了筹算这种先进的计算方法,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能使用分数.所谓筹算,是以可有数字的竹筹(即算筹)来计算数目.在《汉书·律历志》中有算筹形状与大小的记载:“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gu),为一握.”算筹记数规则最早载于《孙子算经》:“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2025-09-29
问题6:怎样用棱数E和面数F表示多面体所有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假设多面体的F个面分别是n1,n2,n3,…图4-7中所有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图4-7案例4-4中,采用降维思想和转化策略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研究,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在降维和升维(如翻折)过程中关健要弄清不变量与变量.从案例4-4中可以看到,转化策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转化是关健.......
2025-09-29
数学抽象在数学各章节都有充分的体现.这里以立体几何部分为例做一个分析.我们知道,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位置是空间的最原始概念,几何学中用点来标记位置,点就是位置的抽象化.连接空间两个位置的通路是空间第二个原始概念,几何学将之抽象为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连线.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有且只有一条最短,我们将它称为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欧氏空间的基本特性(其他空间都不具有这......
2025-09-29
提升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在帮助他们认知事物之间的关联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通过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数学间的内在联系,将数学问题图像化,分析问题的本质关联,从而将问题理解得更为深入,问题的解决得以顺利进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问题的提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