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数学模型就是构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也是对数量关系与形态的概括.同时数量关系与形态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在初高中学习过程中逐渐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建模有建模准备,简单建模,典型建模,综合建模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又相互交叉进行.(一)建模......
2023-08-17
从高一到高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在也成长,因此数学运算素养在各个年级的表现是不同的,但又不是割裂的,它会以螺旋的状态不断上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将数学运算素养划分为3个水平层级,数学运算素养在各个年级里的渐进渗透可以以此为参考依据.
【案例2-11】以基本不等式为例感受数学运算的循序渐进
背景:课程标准对于基本不等式的要求为: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2020年考试手册》(上海卷)对基本不等式的要求是: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于解决简单问题(属于探究性理解水平).事实上,高一到高三阶段,我们经常会用到基本不等式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1.高一学段
高一学段是基本不等式的学习理解阶段,能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简单的最值问题.
问题:已知a>0,b>0,求a+2b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是基本不等式的初级篇,要注意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等.需要学生能构造出适合基本不等式的使用结构,本题是“1”的妙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记住此类运算方法和技巧.
2.高二学段
高二学段主要学习的内容有数列、向量、解析几何、复数、矩阵行列式等.虽然基本不等式已经属于学过的知识,但是利用基本不等式作为运算思路求解问题的策略始终贯穿在所学的知识之中.
分析本题是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求解本题的运算方法简单地说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指数方程以及利用基本不等式或者利用整数的性质求最小值.
易错分析 本题的易错点是很多学生误认为:已知m+n=5,求的最小值也可以使用基本不等式中“1”的妙用,有.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取等条件,上述不等式中,当n=2m时取等,而m+n=5,解得m=,与m、n∈N*矛盾.
经过运算和判断,可以体会到基本不等式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会给求解带来很大的便捷,若失误了则损失惨重,所以必须要考虑仔细周到.
3.高三学段
高三学段是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阶段,此时,求解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多种运算手段,运算思路也变得灵活多变,需要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问题:对于函数f1(x)、f2(x)、h(x),如果存在实数a、b使得h(x)=af1(x)+bf2(x),那么称h(x)为f1(x)、f2(x)的生成函数.设f1(x)=x(x>0),f2(x)=,a>0,b>0,生成函数h(x)图像的最低点坐标为(2,8),试问是否存在最大的常数m,对于任意正实数x1、x2且x1+x2=1,h(x1)h(x2)≥m恒成立?如果存在,求出这个m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是函数的综合问题,求解本题的运算思路是先得出函数,利用题意以及基本不等式得出a=2、b=8,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h(x1)h(x2)在条件下的最小值,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m的最大值.
通过案例2_11中基本不等式在3个学段的中的运用,可以感受到随着学段上升,运算能力的综合性也更强,求解问题时运算法则和运算思路的选择更是多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学生要注意学习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有关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文章
众所周知,数学模型就是构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也是对数量关系与形态的概括.同时数量关系与形态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在初高中学习过程中逐渐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建模有建模准备,简单建模,典型建模,综合建模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又相互交叉进行.(一)建模......
2023-08-17
数学教学与学习会经历课前准备、课上磨合、课后巩固3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教师都会设计不同的环节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那么,数学运算素养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呢?......
2023-08-17
进入高三,复习课就成为高三的一种常态课.课上教师往往就题论题,讲得多,学生反复操练,记忆得多,提炼得少,直接导致学生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却无从下手.因此,对复习课题目的设计及教学,应该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既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本质及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案例.【案例1-9】“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问题设计(高三一轮复习)已知函数f(......
2023-08-17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因此,数学教师首先要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并在平时教学中能够注重基于教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向学生渗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一)数学建模的教学原则数学建模活动作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之一,要求以课题形式,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最终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2023-08-17
设计意图 生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数学符号公式.问题2:观察后3个问题的计数方式,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 归纳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异同点.案例1-8中,教师将核心问题从横向、纵向两个思维方向进行比较,设计出4个具有高阶思维的连续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023-08-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要求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突出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之间的融合,即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强对数学整体性的理解.必修课程如图4-11所示,选择性必修课程如图4-12所示.图4-12在必修课程中,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借助直观理解概念的习惯.在三角函数......
2023-08-17
【案例5-4】函数模型结构特征运用在高中阶段函数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知的函数模型有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其实除了这些基本模型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函数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这些函数的结构特征,可以构建相应的结构型数学模型来解决具有共同特征的某一类问题.对比这两个题目在结构特征上的共性,可以发现其题目设问结构基本一致;题目中涉及的......
2023-08-17
数学抽象在数学各章节都有充分的体现.这里以立体几何部分为例做一个分析.我们知道,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位置是空间的最原始概念,几何学中用点来标记位置,点就是位置的抽象化.连接空间两个位置的通路是空间第二个原始概念,几何学将之抽象为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连线.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有且只有一条最短,我们将它称为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欧氏空间的基本特性(其他空间都不具有这......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