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象1.理想化的抽象理想化的抽象即指抽象层次性的简约阶段,由实际的事物或现象引出抽象概念的方法,其中包括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简约化与完善化,从而得出的数学概念与现实原型未必完全符合,如“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几何概念都是简约化的结果.平面几何中已经证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但真实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绘图员多么细心、采用多么精确的工具,他所画图形中的三......
2023-08-17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抽象素养落地生根的主要渠道,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探究,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一)以数学概念形成教学为重点,在课堂中学会数学抽象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抽象概括的过程,是对表现形式各异的数学关系进行总结,最终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的过程.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概念教学方式是:①揭示本质属性,给出定义;②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③巩固概念;④概念的应用和建立与其他概念间的联系.这是一种比较简明直接的概念学习,偏重于概念的逻辑,忽视了数学概念本身具有现实背景的教学过程.因此,概念学习中要从概念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以及3种语言的相互转化等角度理解,“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一般来说是未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在思维上经历抽象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的理解和已有知识相联系,正确认知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感知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①抽离阶段——感知具体材料、直观背景及其基本属性;②筛选阶段——分析综合具体材料或对象的本质属性;③扩充阶段——抽象概括对象的一般表述,并赋予对象形式化的定义及符号;④确认阶段——进行检验、矫正抽象过程、定义和符号,确认其是否与数学的真理性标准相符并加以推广.
(二)数学命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数学命题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课型,它不仅是数学事实的陈述,还是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法.因此,对数学命题的抽象,不仅要关注抽象的结果及应用,更要关注抽象的过程,其过程中蕴含着数学的多种思想方法.
【案例1-8】“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第一课时)问题设计
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归纳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相关命题:
(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或乘汽车.一天中,火车4班,汽车8班.乘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3)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从书架中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4)用6个大写英文字母A,B,C,D,E,F和9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8,9,以A1,A2,…B1,B2,…的方式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编出多少个不同的号码?
(5)从甲地到乙地,需经过丙地.从甲地到丙地有2条路,从丙地到乙地有3条路.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
(6)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设计意图 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学生解决以上6个实际生活问题后,再依次提出4个连续问题.
问题1:观察前3个问题的计数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 生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数学符号公式.
问题2:观察后3个问题的计数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 生成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数学符号公式.
问题3:在n维情况下将两个原理推广.
设计意图 生成n维情况下的数学符号公式,并培养学生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
问题4:观察6个问题的计数方式,有什么异同点?
设计意图 归纳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异同点.
案例1-8中,教师将核心问题从横向、纵向两个思维方向进行比较,设计出4个具有高阶思维的连续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有关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文章
(一)抽象1.理想化的抽象理想化的抽象即指抽象层次性的简约阶段,由实际的事物或现象引出抽象概念的方法,其中包括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简约化与完善化,从而得出的数学概念与现实原型未必完全符合,如“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几何概念都是简约化的结果.平面几何中已经证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但真实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绘图员多么细心、采用多么精确的工具,他所画图形中的三......
2023-08-17
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框架,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在推动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中落地生根的关键阶段,高考毋庸置疑是最现实、最立竿见影的途径之一.上海每年高考数学试题,在上一年试点改革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改革成果,近几年还适当降低压轴题的难度,贴近广大考生的水平.试卷中彰显学科特点,发挥了数学培养......
2023-08-17
数学抽象在数学各章节都有充分的体现.这里以立体几何部分为例做一个分析.我们知道,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位置是空间的最原始概念,几何学中用点来标记位置,点就是位置的抽象化.连接空间两个位置的通路是空间第二个原始概念,几何学将之抽象为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连线.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有且只有一条最短,我们将它称为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欧氏空间的基本特性(其他空间都不具有这......
2023-08-17
对于上述提供的班级学科平均分数据,我们可以对这些平均分数据给出不同水平的评价.1.知识与技能1如何可视化数据所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性?......
2023-08-17
数学教学与学习会经历课前准备、课上磨合、课后巩固3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教师都会设计不同的环节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那么,数学运算素养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呢?......
2023-08-17
逻辑推理素养作为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承载着落实数学学科严谨性特征的重要责任.在每一个数学学习的环节中,都可以将逻辑推理素养进行合理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列的最值初步研究1.预习演练问题反思 ①类比函数的最值,如何定义数列的最值?问题: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0,S8=S13,则当n取何值时,Sn最小?......
2023-08-17
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我们不妨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令b=1,先讨论a2-1的情形.a2-1能否分解为两个代数式乘积的形式呢?继续试验,假设a=6,那么a2-1=36-1=35,而35的确可以拆成5×7,而且是唯一的,同时,5=6-1,7=6+1.故我们可以做出猜测,a2-1=(a-1)(a+1),并进一步猜测a2-b2=(a+b)(a-b).但是,当b=2,3,4,5,6时,a2-b2=(a+b)(a-b)是否成立呢?......
2023-08-17
在高考试题中考查数学的思维策略与方法是近几年的热点之一.而高考中突出考查思维策略与方法有一般与特殊、正向与逆向的转化方法的灵活应用.从数学的解题方法上,能掌握相应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常常使人茅塞顿开、绝处逢生.(一)一般化思维方法一般化是与特殊化相反的思维方法,即将研究对象从原来范围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考察和研究.由一个特殊性问题,联想到它的一般性问题,然后通过对一般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来使特殊性问题......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