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最密切联系”这一概念就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判例和学者们的著作中出现了。《冲突法重述(第二次)》是正式确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重要法律成果。里斯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理论是在美国法律选择方法上颇具指导性意义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冲突法重述(第二次)》明确指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基本定义,并重新阐述了冲突法。到此,最密切联系原则得以正式确立,并且在司法实践中被接受、承认。......
2023-08-17
最密切联系原则对立法及司法的指导能够使二者融会贯通,是立法工作的客观参考因素,帮助立法者连接法律与法律关系以创设适当的冲突法规则是该原则的指导性体现。通过最密切联系原则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是主要目的,作为新生理论的宗旨不仅要指导司法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导立法工作。即便是非常完善的法律体系也很难满足日益更替的涉外民事关系的发展需要,更何况我国的冲突立法并不成熟,将最密切联系上升至指导性原则并设置在法律选择中,能够改善不完备的现行立法,维护涉外民事关系与冲突规则的衡平状态。对于法官来说,法律选择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司法活动,法官自然不能随心所欲,需要理论的支撑,引入带有指导性的最密切联系原则辅助法官的工作是适宜的。在该原则的指导下,法官通过分析各客观连结点与不同法律背后的政策利益的关系,选择适用最适当的准据法。现有的司法审判表明法官已经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思想运用到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领域中,通过最密切联系这一指导性原则确定最具适当性的准据法。将最密切联系作为指导性原则符合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同时能够推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立法及司法工作。
在法律选择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便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并且得到了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充分支持,也是判定法律适用合理与否的标准之一,甚至以该原则判断冲突法的现代化程度。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是国际私法中的系属公式之一,而最密切联系地作为连结点帮助法官衔接法律与法律事实,这就是凭借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法律选择的内容。由于最密切联系地这一连结点的主观性很强,与其他客观连结点相比,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大。有学者反对最密切联系地成为连结点,其自身的灵活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会给法律适用带来不确定性,因此系属公式不应当包含最密切联系原则。[41]对待任何事物都应当秉承辩证的态度,虽然最密切联系地作为连结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法官以司法审判知识对相关连结点分析权衡的过程,就是在确定连结点,找出最适当的准据法。我们不能被传统连结点束缚,应当看到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具体适用中的指导性本质。[42]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都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种系属公式规定在冲突立法中,相比于传统僵硬的连结点,引入最密切联系地这一连结点更能实现案件审判的公正,因此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法律选择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有关法律选择上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研究的文章
早在19世纪,“最密切联系”这一概念就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判例和学者们的著作中出现了。《冲突法重述(第二次)》是正式确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重要法律成果。里斯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理论是在美国法律选择方法上颇具指导性意义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冲突法重述(第二次)》明确指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基本定义,并重新阐述了冲突法。到此,最密切联系原则得以正式确立,并且在司法实践中被接受、承认。......
2023-08-17
法院的判决同最密切联系原则类似,因此其通常是大陆法系主权国家适用的主要原则,也是最坚实的实践基础。综上,最密切联系原则被广泛运用于各国立法,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尽相同,因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方式和领域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案件,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结果不同。......
2023-08-17
有些国家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适用于国际私法领域。[4]由此可见,这些条款均强调最密切联系原则,并被运用于奥地利的司法实践中。有些国家将最密切联系原则定位为补充性原则,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加以适用,且采取该做法的国家并不少。法官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准据法,倘若因法律适用而引发案件结果未能体现公正性,则可依据相应理由改适用更为密切的法律来调整法律关系。......
2023-08-17
根据《法律适用法》第41条的规定,依法适用与本案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作为本案的准据法。与本案涉及的追偿权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是中国内地法律,故本案应适用中国内地法律。上述两个法院在处理案件时,都没有明确说明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由,虽然在管辖权的获得方面做了解释,但是在具体适用法律时,法官并没有就为何适用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做出分析,判决书也没有任何体现。......
2023-08-17
有些国家将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于合同、侵权等特定领域,或者仅适用于个别冲突问题的解决。从立法论的角度来看,最密切联系原则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在实践中把握和研究最密切联系原则中的“度”是十分困难的,它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能随意背离的。任何偏离或者超越“度”的行为都会给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造成阻碍。......
2023-08-17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实质在于软化传统的僵硬联系,增强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并关注法律关系或行为的持续发展。因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规范和限制将成为这一原则发展的趋势。英美法系国家应该通过明确规定的方式来限制这一原则。[4]为了限制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和发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受到法律形式的明确限制,最密切联系原则应当参照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
2023-08-17
尽管中国仅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充原则,但互补充分说明,如果某个法律条文对某个问题没有作出相对明确规定,就能够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依据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适用法律。这可能会导致在不应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区适用该原则。最后,最密切联系原则通常不适用于扶养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密切联系原则这种灵活度更强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控制立法成本,而且在不造成更多司法成本的情况下拖延了立法。......
2023-08-17
从宏观上说,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处理法律冲突问题的选择规则的凝聚。该条明确规定,在最密切联系的判断方面,具体依托的是标准特征性履行。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观点:有学者质疑合理性,提出特征性履行理论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以前者来推定后者过于勉强,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对最密切联系原则作出一定的限制。因此,将合同履行地推定为最密切联系地是合理的。......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