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点在电影或电视剧的编剧术语中特指一个事变或事件,它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些剧情模式为类型叙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创作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动画创作者应该更好地了解、掌握各类模式,最终实现创新突破。简单化、绝对化、公式化的描写,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真实,完全违反实际生活的情理,难免会招人反感。......
2023-08-17
1.“中国学派”称谓由来
“中国学派”称谓曾出现在社会学领域与文学领域。20世纪3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吴文藻以“社区研究”为核心议题,整合人类学与社会学,奠定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格局,其所领导的学术团队被称为“社会学的中国学派”。20世纪70年代前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文学领域兴起,这一学术构想强调寻找文学中的民族性,以此充实世界文学。受其影响,动画领域也出现了“中国学派”。
动画的“中国学派”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要生产基地创作的极具中国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及其背后的创作群体。“中国学派”的艺术特征令其在世界动画领域独树一帜,中国动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动画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2.“中国学派”的精神领袖——万氏兄弟
万氏兄弟对中国动画具有开拓性贡献,凭借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动画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在动画创作历程中坚持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万氏兄弟幼年接触民间艺术,对中国艺术之美理解深刻,成年之后均以美术相关工作为职业。当动画艺术进入中国后,他们萌生了创制中国动画的想法,拍摄了《大闹画室》《纸人捣乱记》《一封书信寄回来》等一系列带有实验性质的动画短片。
万氏兄弟
万氏兄弟对于中国动画的最大贡献在于以实际行动将创新探索精神贯彻到动画创作之中。他们创造了中国动画史上的多个“第一”:1935年的《骆驼献舞》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在技术层面达到了与美国比肩的领先地位;1941年的《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它将中国动画推上了亚洲动画艺术巅峰;1958年的《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第一部剪纸片,它为中国动画增添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新片种;1961年的《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它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动画品牌,为“中国学派”动画作品确定了艺术基调。
在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以万籁鸣为首的万氏兄弟数度攻坚克难,他们以实际行动感召着一代动画人投身到中国动画事业之中。万氏兄弟没有将动画创作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关注其社会文化价值。他们在抗战时期积极制作爱国宣传动画作品,其制作的《铁扇公主》除了与美国的《白雪公主》同台竞技,更重要的是以“银幕寓言”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对外。而在《大闹天宫》中对于孙悟空命运的改写又将蔑视权贵的反抗者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孙悟空形象也独立于作品本身,成为中国精神的符号象征。
3.“中国学派”的领导者——特伟
学派的形成不但需要灵魂人物的精神指引,也需要意识超前、行动力强的领导者规划实践。在中国学派的创作团体中,特伟正是将民族风格赋予动画艺术的领袖人物。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尚未成立之时,特伟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的核心导演就提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的创作理念。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期间,又提出动画创作在题材与形式上要考虑成年人的欣赏趣味,力求做到“老少皆宜”。身为漫画家的特伟深刻理解漫画艺术与动画艺术的共同之处,他将漫画的造型特征与民族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风格,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创作者,特伟成功推出《骄傲的将军》与《山水情》,这两部作品一为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开山之作,一为水墨动画的扛鼎之作,其艺术高度与审美价值令人叹为观止。作为领导者,特伟参与组建中国最重要的动画创作基地,致力于优化美术片制作队伍、培养后继人才,鼓励青年创作团队锐意创新,积极吸纳各领域的艺术家加入动画创作,最终为中国动画赋予了高妙的艺术品质。
特伟对于中国动画的最大贡献,在于为中国动画找到了准确定位。中国动画在早期阶段模仿美国动画,后又在学习苏联的大潮中不可避免地借鉴苏联动画,这两种创作策略并没有增强中国动画的文化竞争力。一味眼光向外、仿效他者不是中国动画的发展之道,中国动画要确立民族动画的主体性必须向内挖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给养,以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与审美要求的作品彰显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唯如此,中国动画才能在世界动画舞台上脱颖而出。
4.“中国学派”的风格特征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发展的主体部分,它使中国动画以高度的艺术性与鲜明的辨识度独立于世界各国动画之外。“中国学派”的成功证明中国动画具有领先优势,但它代表的是特定时期中国动画的道路选择与所取得的成绩,因此不能将“中国学派”等同于中国动画,不能将中国学派的全部经验视为中国动画创作的唯一标准。
特伟
“中国学派”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成熟于60年代,收获于70至80年代,[10]它代表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动画取得的国际地位与艺术成就。“中国学派”美学风格独特,民族性是其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在题材选择、场景设计、角色造型与音乐设计等方面,中国学派向中国艺术寻求支撑,传统绘画、剪纸、戏曲、皮影、壁画、年画等民族艺术元素被吸纳进动画视觉表达体系之中,古典小说、民间故事、神话与寓言的题材选择也被动画创作征用,中国艺术风味的集中化展示使中国动画摆脱外来动画的影响与束缚,迅速形成了中国特色。在《神笔》《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三个和尚》《天书奇谭》等经典作品中,“中国学派”的艺术风格展露无遗,中国动画的独特性显而易见。
正是因为“中国学派”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才与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学派成为世界动画史上两个特殊的作品与创作者集合。两者虽然在作品形式与内涵上存在极大的差别,但它们由盛而衰、由勃兴到消隐的过程颇具相似性,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派”与萨格勒布学派在社会变革转型中走向没落。两者的命运告诉我们,动画只是众多艺术形态中的一种,它不可能脱离时代发展的脚步。
有关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的文章
情节点在电影或电视剧的编剧术语中特指一个事变或事件,它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些剧情模式为类型叙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创作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动画创作者应该更好地了解、掌握各类模式,最终实现创新突破。简单化、绝对化、公式化的描写,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真实,完全违反实际生活的情理,难免会招人反感。......
2023-08-17
动画片能够形成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并风靡全球,被公认为是迪士尼做出的主要贡献。万氏兄弟自幼喜爱绘画,在多次试验后于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中文打字机》,片长仅有1分钟,却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历史。水墨动画的风格将中国水墨画所特有的简约清淡、飘逸传神的东方艺术的审美品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动画艺术中。......
2023-09-25
一言以蔽之,题材是动画创作选题立意和故事架构的源头,决定了动画创作的基本走向。不同的题材在内容呈现和功能定位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幅僮锦》剧照《蝴蝶泉》剧照其次,特殊民族题材形成差异竞争,强化民族识别。从中国动画来看,特殊民族题材主要包括传统文化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和武侠题材等。《一幅僮锦》《蝴蝶泉》《孔雀公主》等都是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佳作。......
2023-08-17
一种观点认为故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故事的最大价值和魅力在于赋予人生以意义。其次,动画故事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某些故事是民族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传播着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全球有99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兔侠传奇》播映权,创造了中国电影出口的不俗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诸多国际荣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概念图......
2023-08-17
(一)创新民族文化的运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积累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这就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想要实现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优良发展,首先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2023-09-20
吉尔菲兰天资聪颖,4岁离开家庭出去读书,13岁进入高中,并且成为高中的优等生。发明是他另一个极度热爱的领域,他在这一领域上花费了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遗憾的是,吉尔菲兰的各种工作都没有维持多久,不足以构成他一生中职业生涯的链条。当美国卷入战争中的时候,他在1917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授予海军陆战队中士军衔,在一次短暂的休战期间,为了协调法国军人对待德国俘虏的问题,他触犯了军队纪律,在监狱里呆了一个月。......
2023-11-27
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第3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与要素贡献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业政策的变迁,中国农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总体上保持了一个不断提升的态势。其中,林毅夫较早地分析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认为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农业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增长的阶段性特点,本研究将分阶段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