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提及中国动画,美术片是无法逾越的概念,“美术片是在中国使用的名词,在世界上统称animation,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6],美术片概念的提出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于动画的理解。
1.美术片的内涵
由中国动画发展历程可知,美术片在本体层面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作为一种影像艺术,动画诞生之初即与电影媒介结合,因此,直至今日仍有研究者按照电影研究路径进行动画理论研究。当动画片与真人实拍电影一同传入中国,中国动画人自然认为电影是动画展示媒介,将动画片理解为影片类型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动画片首次进入中国时被称为“活动滑稽画片”,在本土化完成后才被赋予“美术片”称谓,这种改变体现了中国动画主体性的觉醒。在中国动画初创时期,对于美国动画的模仿不可避免,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动画相对成熟,影片叙事流畅、妙趣横生,是质量颇高的模仿范本;另一方面,彼时的中国动画人处于对动画技术的摸索阶段,掌握技术要领、攻克技术难关是其首要任务,只有解决好“动”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创作才可能发生。从《铁扇公主》的孙悟空造型上,我们看到了美国橡皮管动画的痕迹,类似米老鼠的大手大脚、细腿细臂都在无声地表达着中国动画人对于美国动画的拆分、理解与探索。当动画技术不再神秘并可以自由运用到创作之中,中国动画的主体性开始显现。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需要在各个领域摆脱旧时枷锁,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中国动画便以“美术片”明确同前一阶段动画创作的分野,并借此与其他国家的动画形成差异。
本质而言,美术片体现了一种时空限定,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示。美术片指明了中国动画的美学渊源,它向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汲取营养,参照并化用中国绘画技法,借鉴传统演剧艺术的表现方式,为动画赋予了专属于中国的美学规范。美术片是中国动画的主体,体现了中国动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中国动画找到了明确的艺术定位,赋予其与古老、深邃的中华文化相匹配的民族艺术风格。
2.美术片的审美接受
中国虽有动画的原始意象和活动雏形,但并没有自发生成现代意义上的动画艺术。美国动画进入中国后,动画片作为一种特殊影像给当时的中国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觉冲击。现实世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命体活跃在银幕之上,它并没有像电影诞生之初的《火车进站》那样令观众不安与恐慌,相反,人们在动画中感受到轻松、愉悦。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二,首先,动画中的角色造型通常是流线型设计,圆润的线条、可爱的表情能够消除观众的紧张心理,使其产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与动画艺术具有深层次的契合性。
中华民族是富有想象力的民族,自《山海经》始便有了对于远古生活的追忆与幻想,古老的神话故事与志怪小说中的妖、魔、神、怪都以超越现实生命体的形态存在于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对现实世界有了更贴近本质的理解。动画艺术对于生命的展示与中国人的审美想象具有一致性,当存在于文字描写和艺术表现中、由想象虚幻出的形象与场景通过银幕生动、鲜活地完成直观的视觉呈现时,动画作为一种带有奇幻力量的艺术门类便具备了走近中国大众的先决条件。以早期进入中国的《从墨水瓶里跳出来》为例,影片通过动画角色与真人角色互动的方式凸显动画的喜剧性,同样具有生命力的两类不同的视觉对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这令动画进入中国后迅速完成了本土化转化。
在将审美意象转化为视听符号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曲艺与近现代电影艺术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在于必须依赖真人完成表演,无论多么灵活自如的动作都会受到表演者身体条件的制约,无法超越客观世界的限制。动画则不同,它依靠人类的想象力突破运动规律与物理定律,能够无拘无束地创造角色、运动与场景,并将其完整、细致地展现给观众,利用情感联系使观众确信虚幻世界的真实。这是动画的价值所在,也是动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3.美术片的分类
讨论美术片分类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美术片、动画片、卡通片、定格动画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动画片指的是利用动画手法创作的影视叙事作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动画片指的是以帧为单位构成的运动影像,狭义的动画片特指利用单线平涂,“将一系列相互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7]再进行放映的赛璐珞动画作品。在美术片体系中,动画片被包含在内,是其中一大片种。卡通片译自“cartoon”,主要指“用绘画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8]。卡通片与漫画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似的风格与笔法,讽刺、幽默意味更浓重。漫画虽然是绘画的变体之一,但相对而言趣味性更强、艺术性稍弱,卡通片较之美术片亦然。定格动画是逐格拍摄实体对象再连续放映的动画类型,其拍摄对象一般为真人、实物或特制的偶形象,其中,偶形象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纸偶、木偶、黏土偶等。
本质而言,一切动画形态均以帧为最小单位,都需要逐格(或称逐帧)进行拍摄,因此定格动画与赛璐珞动画的区别不在拍摄方式,而在于是否主要由手绘完成。我国的美术片品类包括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和水墨动画,其中,动画片与水墨动画是以手绘为主的赛璐珞动画,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为定格动画。
美术片范畴中的动画片以单线平涂为主要技术特征,通过在赛璐珞透明片基上绘制、描线、上色制作每一帧画面。而被称为中国动画创举的水墨动画,则创造性地打破了动画技法限定,实现了水墨画与动画的艺术结合。水墨动画虽然也以赛璐珞片基为载体,但它将色彩分层,以大面积色块重叠的方式营造水墨晕染效果,这是对传统单线平涂技法的创新与挑战。水墨动画工艺复杂、制作工序繁琐,较之一般赛璐珞动画更加耗费人力与时间,因此作品数量不多,但以艺术性而论,其中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牧笛》《鹿铃》《山水情》等杰作至今令人赞叹。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对世界动画作出的重要贡献,它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法有机融合,为动画艺术赋予了独特的中国韵味。
《大闹天宫》剧照
中国的木偶片起步较早,1947年即推出了黑白木偶片《皇帝梦》。木偶片的渊源可上溯至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木偶戏。中国民间流行的木偶戏主要包括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木偶戏在表现手法、表演经验、群众基础等方面为偶动画奠定了基础。“木偶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和银丝关节器制成,以脚钉定位。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顺序分解成若干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一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还原为活动的影像。”[9]随着创作者对于动画艺术的深入探索,偶动画也尝试通过材质的改变形成新奇的视觉效果,如《阿凡提的故事》《怪老头》中以丝袜包裹人偶、《鹿和牛》中利用竹子的自然形态结构角色形象等,这些技术创新增强了偶动画的表现力。
剪纸片是最富民族特色的动画类型,世界各国都曾有经典剪纸动画作品问世。中国的剪纸动画吸收了皮影戏艺术特征,以平面纸偶为主要拍摄对象,这些纸偶采用平面雕镂配以关节完成制作,其角色运动形成了一种带有顿挫感的流畅性。剪纸片由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等组成实验小组试制成功,1958年推出了我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此后剪纸片创作精品迭出,《金色的海螺》《张飞审瓜》《渔童》《葫芦兄弟》等作品成为经典。在技术方面,拉毛工艺的应用弱化了剪纸技法中的“刀”味,毛茸茸的纸偶边缘令角色形象愈发可爱,配合水墨效果制作的水墨拉毛剪纸片成为中国动画的又一项技术创新。
《鹿和牛》剧照
《金色的海螺》剧照
折纸片主要以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它将硬纸片折叠、粘贴成各种立体角色形象,再以银丝或铅丝作为活动关节,通过脚钉固定纸偶并完成动作操纵。折纸片的创始人是著名木偶艺术家虞哲光,他带领制作小组于1960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折纸片制作难度较高,需要创作者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能够不落俗套地结构立体空间,因此不适合大批量创作生产。折纸片虽然作品不多,但其造型独特、色彩明快、稚气十足,朴拙的角色形象别具童真童趣,备受低龄观众喜爱,特别适于拍摄符合少年儿童欣赏习惯和接受心理的故事题材。
《聪明的鸭子》剧照
有关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的文章
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这与音乐创作团队本身的特质有关:一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不足,二是缺乏成熟的动漫制作经验。反观四十年前的经典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古色古香”的音乐贯穿全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08-17
一种观点认为故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故事的最大价值和魅力在于赋予人生以意义。其次,动画故事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某些故事是民族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传播着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全球有99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兔侠传奇》播映权,创造了中国电影出口的不俗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诸多国际荣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概念图......
2023-08-17
而“边缘”路径指的是低涉入度的口碑接受者和潜在消费者凭借情感波动引发态度转变,他们更多关注以效用为中心的口碑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刺激信号与情感启发从而对口碑产生相应的反馈。......
2023-08-17
“中国学派”开创了中国动画美学的新形式,借鉴传统艺术造型和表演程式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那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其创造性地化用了文学、戏曲、音乐与美术等中国诸多文艺形式中的元素,从中国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丰厚土壤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023-08-17
日本动漫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优质作品的层出不穷,而大批量优秀作品的创作完成与日本动漫产业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日本动漫产业盈利的重头戏在衍生产品开发。日本国家对于卡通营销接受程度较高,动漫授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卡通明星不但可以代言产品,也可以成为地区或行业的宣传符号,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度。强化导演的品牌效应是日本动漫产业的又一特征。......
2023-08-17
民间说唱音乐是地道的民族文化产儿,其叙述性强、演唱简便、灵活,语言朴素易懂,具有通俗性,千百年来一直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之一。主题曲巧用“念白”的形式,将传统民间说唱元素加入流行说唱,体现了音乐形式上的民族化。不论是热烈高亢的唢呐还是婉转低吟的二胡,中国传统乐器表情达意的功能在配乐中得到充分展现,正因如此,整个电影配乐中的音乐民族化特性也得以显现出来。......
2023-08-17
“走出去”战略由经济领域跨越到文化领域,显示出中国文化全球发展的态度与决心,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先进性足以支持新时代的中国成为世界文化领域不容忽视的一极。此后,文化走出去在对外交流中的长期性战略地位得到肯定,频繁出现在国家各项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规划中。“走出去”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文化影响力挂钩,被提升到文化安全与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走出去”成为关乎民族命脉与世界文明的宏大命题。......
2023-08-17
相关推荐